说到痰湿,多数人只知“脾虚生痰”,却常忽略肝郁对痰湿的推波助澜。《黄帝内经》早有提示:“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则脾胃升降失司,水液代谢受阻,痰湿自然丛生。民国时期有位商人,常年应酬饮酒,情志抑郁,渐觉胸闷痰多,喉间黏腻难咳,食欲锐减,四肢倦怠。遍访名医,服健脾化痰药数百剂无效。恰逢名医施今墨诊脉,发现其脉象弦滑,舌边红苔白腻,叹道:“此乃肝郁气滞,痰热互结之证!单纯治脾,犹如扬汤止沸。”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首先要知道肝郁为何生痰。肝如将军之官,主疏泄全身气机。若长期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则会横逆犯脾,导致“木旺乘土”。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成痰;同时肝郁化火,灼津为痰,形成“痰瘀交阻”的复杂病机。施今墨指出:“治痰不疏肝,犹如关门捉贼!”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施今墨以自创“疏肝化痰饮”治之,十剂而症减,一月后痰消身轻。

柴胡+白芍: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敛阴,二者一散一收,既平肝气横逆,又防疏泄过度伤阴。

瓜蒌+浙贝母: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浙贝母润肺止咳,针对肝郁化火炼液成痰的黏稠黄痰。

名医施今墨1方“疏肝化痰饮”:肝脾同调,从根源拔除痰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枳壳+半夏:枳壳行气宽中,半夏燥湿化痰,组成经典“枳桔二陈汤”变方,专攻气滞痰阻之证。

牡蛎+茯苓:牡蛎软坚散结、潜阳入肾,茯苓健脾利湿,暗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施今墨独辟蹊径,在大队理气化痰药中加入牡蛎既可制约柴胡升散之性,又引痰火下行归肾;更用甘草调和肝脾,使疏泄与运化各司其职。此方不像传统二陈汤专攻中焦,而是通过疏肝气、平肝火、健脾土,切断痰湿生成的“肝郁→脾虚→痰凝”链条。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施今墨曾言:“治痰如治水,疏浚导流胜于筑坝堵截。”此方启示我们:痰湿本质是身体气机紊乱的产物,单纯祛痰犹如割韭菜,唯有恢复肝脾和谐,才能斩断痰湿再生之根。现代人压力大、思虑重,更需警惕“无形之痰”作祟,切莫见痰只治痰!

“疏肝化痰饮”肝脾同治破困局四重妙对,化解痰湿困局但注意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应用,不可盲目使用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