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古韵翰林』,关注古翰
国学经典,共学勉之
《呻吟语》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吕坤所著。吕坤,字叔简,号新吾,曾任御史、巡抚等职,以清廉正直著称。《呻吟语》集其毕生智慧,融合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誉为“修身第一奇书“。其修身箴言,字字珠玑,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启示意义。
【壹】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
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释义】一个念头收敛克制,就会有无数善行随之而来;一个念头放纵任性,就会有各种邪念趁机而入。
一念之差,足以改变人生轨迹。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念放纵,如同破堤之水,一泻千里难以收拾;一念收敛,如同涓涓细流,终汇大海成就不凡。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更需常怀敬畏之心,从一念收敛做起。心念收则如泉汇海,心念放则如舟无舵。修身先修心,守住念头,方能守住人生方向。
【贰】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
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释义】生活节俭就能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就会各种善行兴起;生活奢侈就会行为放肆,行为放肆就会各种恶行放纵。
节俭与奢侈,一字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之人心有界限,行有规矩,能于万事设防;奢侈之人欲壑难填,终致无度无节,行事肆意。当今消费主义盛行,更需回归节俭本真。俭则如玉琢成形,侈则如沙散无形。在诱惑中守住心灵净土,方能行稳致远。
【叁】
心无留言,言无择人,
虽露肺肝,君子不取也。
【释义】心里没有保留的想法,说话不分对象,即使将内心完全暴露,君子也不会这样做。
言语之道,重在得体有度。“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心无城府固然可贵,但不加选择地倾吐心声,实为不智。智者如水,能屈能伸,懂得言语分寸,把握交流尺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需慎言如金,保持恰到好处的含蓄与理性。言有尺度方显智,心留余地始成圆。适度保留,方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肆】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释义】扩大胸怀,能容纳天下万物;虚怀若谷,能接受天下所有善良的东西。
心量决定境界,格局决定高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博大者,能包容万物,兼收并蓄;心存虚静者,能取精用弘,集天下精华。人生如棋局,唯有心胸宽广,方能化解纷争;唯有虚心若谷,方能不断成长。心若大海纳百川,胸如青天容万物。在这多元世界中,保持开放包容,方能在纷繁中保持睿智,成就卓越人生。
【伍】
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

放肆时一点检,此是省察大条款。
【释义】高兴时要检点自己,发怒时要检点自己,懒惰时要检点自己,放纵时要检点自己,这是自我省察的重要准则。
生命难题,多在情绪波动中产生。“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能在喜不忘形、怒不失态、懒不放弃、纵不逾矩中自省,方显修身功夫。古语有云:“不受外物扰其心“,唯有常怀自省之心,方能不被情绪左右。省察于细微处见功夫,修身于日常中见境界。在浮躁社会中,更需培养自我觉察能力,铸就坚韧品格。
【陆】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释义】能够让思想沉下心来深入思考,什么道理不能领悟呢?
思维的深度,决定见识的高度。“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古今智者,无不因静心思索、潜心钻研,才能洞悉事物本质,参透人生真谛。浅尝辄止者,只得皮毛;深思熟虑者,方得精髓。水深则流缓,心静则智生。念深一寸知识广,思潜一分智慧长。放慢脚步,沉下心神,以深度思考击破浮躁,方能活出精彩。
【柒】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释义】能够振奋精神和意志,什么事情不能完成呢?
志向高远,则万事可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今成就伟业者,无不因志气昂扬、意志坚定,方能踏平坎坷,成就非凡。志如钢铁,百折不挠;意气如虹,所向披靡。人生路上,唯有保持昂扬斗志,方能穿越荆棘,到达彼岸。志气如虹贯长空,意志如铁铸辉煌。志存高远,方能激发潜能,成就不凡人生。
【捌】
与其喜闻人之过,不若喜闻已之过;
与其乐道己之善,不若乐道人之善。
【释义】与其喜欢听别人的过错,不如喜欢听自己的过错;与其喜欢说自己的优点,不如喜欢说别人的优点。
修身之道,先审己而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之心,常怀谦卑,善于自省,乐于赞人。闻人之过而津津乐道,实为小人之心;闻己之过而甘之如饴,方为君子之举。知过能改,见贤思齐,方能持续成长。闻过则智日长,扬善则德日增。当今社会,更需这种自省向善的胸怀,方能成就真正的大格局。
图|古韵翰林 文|古翰整编,仅供交流
〖 往 期 推 荐 〗
若喜欢,欢迎关注「古韵翰林」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