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提及乾隆帝的皇孙,与康熙膝下弘字辈孙子对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弘历虽然有17个皇子,但是仅有9个皇子为他诞下了皇孙。

通过查询了解,乾隆有41位皇孙,比皇祖的皇孙数量少了一大截。当弘历37岁那年,长子永璜为他诞下了长孙绵德;如果弘历还在世的话,在104岁那年,十五子嘉庆帝为他诞下了幼孙绵愉。因此,长孙和幼孙两人的年龄相差了67岁。要知道乾隆57岁的时候就有曾孙了,可见同辈的堂兄在年龄上相差了三代人。

长孙绵德出生时,皇祖正当壮年;但是当幼孙绵愉出生时,皇祖已经去世十五年了。那么,同样为乾隆爷的皇孙,两个人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命运呢?

一:先说一说幼孙绵愉。

绵愉出生于嘉庆十九年,生母是嘉庆帝的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恭顺皇贵妃也是开国功臣额亦都八子的六世孙,出自名门之后,地位显赫。恭顺皇贵妃先为嘉庆生育了皇八女和皇九女,后才生的绵愉,因此他属于幼子。

绵愉与道光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年龄要比皇兄小32岁。

嘉庆二十五年,绵宁继承皇位后,对自己的几个兄弟也是给予了恩赐,年仅7岁的绵愉被封为了多罗郡王,并且给了他两大赏赐,一是可以内廷行走,二是与皇子在一起读书。此时,绵宁的皇长子奕纬已经13岁了,比五叔还要大6岁。

道光十九年,绵愉26岁,被晋封为亲王爵位。

清文宗咸丰继位后,对叔父很尊重,免去了小叔被召见时叩拜的礼仪,并且在上奏的时候可以直接免去名字。

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太平军进攻到京城附近时,绵愉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大将军,与蒙古将军僧格林庆共同督办剿匪事务。

咸丰八年,大臣爱新觉罗耆英遭到了大臣弹劾以后,绵愉出面为他上奏,结果也受到了较大的处罚。

同治皇帝继位后, 绵愉是他的叔祖,朝廷命他为弘德殿的监督,主要督促同治帝能够好好读书。当然,慈禧太后还决定让绵愉的两个儿子作为皇帝的伴读。不过,他的两个儿子是同治帝的叔辈了。

绵愉比绵德小67岁,都是乾隆爷的皇孙,他们的命运有什么不一样?

同治三年去世,享年52岁,同治帝亲自到丧礼现场去祭奠,并且内务府还赏赐五千两白银用于治理丧事。

二:再说一说乾隆的长孙绵德。

乾隆十二年,此时的弘历继位还不满12年,他的首位绵字辈皇孙就出世了,正当壮年的乾隆也是不胜欢喜。绵德的生母是伊拉里氏,父亲是朝廷的二等轻车都尉,是世袭的官职。

1750年,父亲永璜溘然长逝,乾隆帝追封皇长子为和硕定亲王。作为长子的绵德承袭了郡王爵位。

乾隆四十一年,绵德私下与朝廷的大臣往来比较密切,后有官员上奏,让皇祖乾隆知道了之后,直接从郡王变成了闲散宗室,革掉了爵位。

乾隆四十二年,绵德结交官员的事情淡化了以后,皇祖又重新给他封爵,这一次先封为了镇国公,比起之前承袭的爵位多罗郡王对比,差距就很大了。

之所以没有恢复他郡王的爵位,主要是乾隆对他的次孙绵恩尤为喜爱,绵德首次被革掉爵位后,就让爱孙绵恩承袭了爵位。绵恩仅仅比长兄晚出生一个月的时间。

乾隆四十九年,在生育方面一直很争气的绵德竟然为皇祖生下了首位载字辈皇玄孙,不得不让皇祖高看一眼。

要知道,乾隆帝生前实现了五世同堂,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有着与众不同的评论。那一年,乾隆才74岁。既然诞下了长玄孙载锡,因此不得不再次给绵德晋封,这一次直接晋封了一个固山贝子。

只可惜,绵德的长孙载锡出生后三岁那年,绵德就病逝了,年仅40岁。

此时,乾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绵德的孙子载锡身上,毕竟他出生的时候,高祖父才74岁,已经是超高寿了,感觉到身体还是很健康,还是希望载锡能够继续为他生育五世孙,也就是与末代皇帝溥仪同辈分的孙子。

只可惜,乾隆首位溥字辈五世孙溥庆出生的时候,已经驾崩了4年时间了,还是与六世同堂无缘分。

结语:绵德与绵愉虽然都是乾隆的皇孙,但是所受到的皇恩还是不一样的。一个被封为了亲王,一个先承袭了爵位,后缘事发生后,先恢复镇国公,后才晋封固山贝子。可见,还是有些差距的。绵德比绵愉幸运的地方就是有幸能够见到皇祖的乾隆盛世,自己的长孙让皇祖生前看到了,而且还实现了五世同堂,这是值得荣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