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小龙虾的锅里、凉拌菜的碟中,哪怕是一碗热油淋面,也能因为它的存在变得滋味更足。对,咱说的就是——大蒜。

赶集买菜,总会遇到个选择题:白皮,紫皮,两堆码着,价格差不多,长得也都像,挑哪堆?有人站白皮,有人推紫皮,市场的吵嚷中,买错的也不少。

有老蒜农话不多,但说了几句真话。听懂了,心里就有底了。


白皮大蒜,常见又脆爽

颜色淡,皮薄,拿在手里光滑顺溜。产地不少,山东、河南一带多得很。一颗掰开,瓣头紧实,蒜汁多,咬下去辛辣冲鼻,带一股清脆感。腌蒜的时候,它出彩;做腊八蒜,用它也合适。

但放锅里炒,热一高,味儿就散了点。清香有余,蒜味却容易飞走。


紫皮大蒜,香浓且“抗煮”

皮色偏紫,外表不如白蒜光亮,可辣劲儿足。炒菜时,它不怕热,锅里一翻,香气就浓郁四溢。有点韧性,切开后蒜汁不多,但香味顽强。

不止味道足,它的“内涵”也让人动心。花青素、大蒜素,紫皮的这些含量比白皮的略胜一筹。营养派家庭,经常炖炒煮炸,选它准没错。


所以呢,买蒜不能只看颜色

买大蒜到底该选哪种?白皮还是紫皮?听老蒜农几句实话,别再买错吃亏了

别盲从。白皮香脆、适合腌,紫皮耐热、适合炒。自己做啥菜,心里要有数。口感爱清爽?拿白皮;想要爆香?选紫皮。没哪个绝对好,也没哪个彻底差。


但会挑,比选品种更关键

蒜堆里挑王者,有门道。

第一,看皮。外皮得紧实,不能松散飘忽。蒜头完整,才不容易坏、不易发芽。

第二,看底。根须多的,不是坏事。那是地里养得足,吸饱了营养长出的根茬。反倒是底部秃光没根的,生长期可能出过问题。

第三,用手捏。软的、空的、干瘪的,通通绕道。手感结实的,才是真材实料。

第四,不发芽。蒜一冒芽,营养跑了,香味减了。买回来发现芽尖冒头?那是贮存出了差错,吃着也寡淡了不少。


存蒜,方法也重要

不是放哪儿都行。别图省事扔厨房角落,温度一高,潮气一重,蒜就发芽烂心。干燥、通风、避光、密封,这四个词记牢。网袋悬挂、纸袋封存,比塑料袋强多了。

放冰箱冷藏?不是不行,但也得分时间段。长期放,不如找个阴凉角落通风储存。


一句话总结?不行。咱不总结

因为买蒜这事儿,看起来简单,其实不该一概而论。菜谱不同,蒜要的味道就变;人吃法不同,蒜的选项也要调。

别听谁说“就买这一种”。听话照做,十有八九不对味。市场上看着像的蒜,实则差别不小。多观察,多试,多记下自己的口味偏好。久了,自然就成了识蒜高手。

老蒜农说了:“大蒜这东西,不挑不选,就怕买着了’外强中干’的,回家怎么用都不香。”

这话,听进去了,买蒜就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