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分钟  一起读诗词
古诗词金榜05
进度 41/503
文/空青
编辑/空青
金榜第五期,读读刘禹锡。
刘禹锡号称“诗豪”,但他整个人包括诗歌作品都给我一种很「可爱」的感觉。
大概是豪放之人,都保有一颗童心未曾丢失,就像是率真至死的李白,到人生的最后一年,仍然有弃笔从军的激情和勇气。盛唐那会儿的生命热情和现代人可以说完全不在一个维度,我们读唐诗觉得爽,但诗人的有些行为放在现代则是完全没有办法的想象的。
毕竟一个民族的历史走到了当代,就像是一个人从少年进入中年,锐气、情怀、梦想都在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稳重、智慧。两者各有千秋吧。
说回刘禹锡。
刘禹锡生命中比较重要的几次经历,一个是少年及第,一个是参与维新变法,后边变法失败被贬,被贬后回京,写下一首“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被当权人觉得讽刺又再次被贬,就这样在京城之外流放了23年,后来白居易给他写“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本是好意开解和表达遗憾。刘禹锡回了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到现在都成为学生时代的励志名句。
后来刘白两人都老了,刘禹锡还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你看看,这是多么正能量的朋友啊。
刘禹锡的一生,大概就是正能量的代言词,从来不知低落、沮丧、迷茫为何物,与他同时的柳宗元郁郁而终,他却能在洛阳颐养天年不是没有道理,这就是心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吧。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当时的民歌,这首诗也非常符合民歌的特点。

赏牡丹
刘禹锡〔唐代〕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芍药无格,芙蕖无情。
唯有牡丹国色天香,每年花开时节,让整个京城闻风相动。
牡丹一直以富贵示人,诗将这一特性总结出来,精准到位。

刘禹锡最为巅峰的9首短诗,你最钟意哪首?
望洞庭
刘禹锡〔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里用了很多比喻,潭面像镜子,君山像是白银盘里的青螺。
这首诗也部分印证了,诗在唐代是一个非常日常的东西,像这一首根本就是随口道来,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在适当语言环境下,文学创作即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诸如此类,还有李白不拘一格的“李白乘舟将欲行”,也是完全的口语内容。
到当代,语言环境大变,新的文学形式,则尚待摸索。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不知为何,读这首诗总与「黄河工人」这个概念联想到一起。
有一种带领穷哥们翻身改命的豪气。

金陵五题
刘禹锡〔唐代〕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以上是金陵五题中选了三首,三首怀古咏史诗。
以金陵旧都的更迭变幻写时代与岁月的无情。

秋词二首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一生豪气的刘禹锡,伤春悲秋一样不沾。
你说秋天寂寥,我倒觉得挺好,清明、干净,生活在其中觉得利索。
如果说春天生机勃勃引人沉醉,那秋天就是天高气爽,有肃静之喜。
四季轮换,在诗人中也是常写常新的题材,如今已到深秋,一年又行将结束。
这一年里,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呢?



感谢读到这里,祝君一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