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信仰和自然的邂逅

作者:刘萍

当蚕丝面膜轻覆脸庞,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无意识地滑动时,九华山那云雾缭绕的轮廓,如惊鸿照影般撞入脑海。忽忆起李义山“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份在九华山收获的感动,若不诉诸文字,终将被时光揉碎成模糊的碎片。这份想要将九华山的感动留存的迫切,让我迫不及待地回溯起那段旅程的点点滴滴,从那个在九华山脚下醒来的清晨开始……

记忆拉回到那次九华山之旅,初到九华山脚下的那晚,躺在陌生的酒店床上,满心期待着即将开始的旅程,连平日里挑剔的睡眠都变得安稳。可没想到,凌晨三点半,陌生的床垫竟早早将我唤醒。平日里赖床到日上三竿的生物钟,竟在九华山脚下提前敲响。捱过漫长两小时,五点半的晨光里,我与十七位旅伴涌入民宿房东的早餐店。蒸腾的热气中,油条与豆浆的香气交织,恍惚间竟觉得,我们这行人大概是给这山间小店添了一抹别样的烟火气。此刻的烟火,恰似即将开启旅程的序章,平凡中酝酿着非凡。

七点的晨光中,我们朝着九华山进发,打算边走边觅导游。一到九华街,眼前景象令人惊叹,街道上导游比比皆是,果然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人深耕其中。最终,一位年近花甲的导游大姐与我们结缘。这位大姐似乎不太健谈,整段行程里,只在盘山公路的颠簸中,为我们讲述了地藏王菩萨的传说。我坐在副驾驶位,侧耳聆听,后排的刘医生突然探出身:“原来地藏菩萨发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这得多大的慈悲心啊!”我们纷纷感慨,目光望向窗外蜿蜒的山路,仿佛每一道弯都通向信仰的深处。

车窗外的山影逐渐清晰,盘山公路蜿蜒如佛前的念珠。正沉浸于地藏王菩萨的宏愿时,一处隐于绿荫的通道口突然跃入眼帘——两侧石壁如被神明掀开的经卷,密密麻麻铺满了苍劲的“福”字。墨色在青石上晕染出岁月的厚重,有的铁画银钩如苍松遒劲,有的行云流水似溪涧蜿蜒,皆是不同书法家的笔墨结晶。阳光斜斜洒落,将“福”字的棱角镀上金边,恍惚间,这些字似要从石壁上跃出,携着千年的祝福与祈愿。

“快!在这儿留个影!”琼姐的呼声刚落,十七位旅伴便笑着围聚过来。有人踮脚指着高处飘逸的“福”字,有人双手比心映着古朴的字迹。快门定格的不仅是笑容,更是十八颗向佛之心与千年墨韵的相遇。那些或刚或柔的“福”字,恰似地藏菩萨遍洒人间的慈悲,将平安与期许悄然烙印在我们的九华之旅中。山风轻语,将墨香禅意的祝福,悄然收进我们的行囊。

将近八点,我们终于抵达天景台。推开车门,刹那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的震撼涌上心头。白云如汹涌的海浪在天际肆意翻涌,脚下云雾缭绕,丝丝缕缕如同仙女遗落的轻纱,我们仿若置身云端。“这哪是人间,分明是仙境!”我发出了惊呼。远处的九华山在层层迷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恰似“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朦胧的轮廓,恰似一位神秘的智者,在云雾后静待人们探寻。这座古称九子山的名山,正是因诗仙李白“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而更名,仿佛与诗仙共赴千年之约,同赏灵山神韵。

在小天台寺,我见虔诚的朝拜者。她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每人手持三支香,一边朝拜,一边齐声念诵经文。整齐划一的声音在寺庙中回荡,那声音,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人引入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世界。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那是一种对信仰纯粹的坚守,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尘世中的忙碌与迷茫。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相机,定格下这庄严的一幕。当得知要登上天境台,需攀登近两千级石梯时,望着那陡峭蜿蜒的山形,我和几个同伴望而却步。“要不我们就在这儿等?”我有些犹豫,李医生却背着背包笑道:“来都来了,菩萨的台阶,爬一步少一步!”最终,我们目送着其他人前往朝拜地藏王菩萨的最高修为之地。看着他们坚的背影,我心中既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遗憾,又有对信仰力量的敬佩。

天台景区不愧是九华山传统的精华所在。我抬头仰望,只见山峰巍峨耸立,如利剑直插云霄;苍翠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给大山披上了一件厚重的绿袍;黄墙黛瓦的寺院在林间若隐若现,宛如世外桃源。奇峰突起,危崖层层叠叠,怪石形态各异,将“雄、奇、特、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们看!”琼姐突然指着悬崖边的怪石,“那块石头像不像合十的双手,真乃’造化钟灵秀’,连大自然都在拜佛!”大家纷纷称奇,此时方觉自然与信仰早已悄然交融,奇峰是菩萨的慈悲,怪石是信徒的虔诚,连拂面的山风都带着诵经的余韵。

随后,我们来到了“月身宝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肉身宝殿。这里是地藏菩萨真身供奉地,听导游大姐介绍,它原名金地藏塔,唐代高僧金乔觉(地藏菩萨化身)的肉身便葬于此,塔基曾现“圆光”,故而此地被称为神光岭。踏入殿内,七层木塔庄严肃穆,地藏菩萨像静静伫立其中,那慈悲的面容,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苦难。绕塔祈福的人群络绎不绝,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饱含虔诚。在月身宝殿旁,这里传说中的“阴阳”井更是充满神秘色彩,相传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看到已故的亲人,甚至自己今生的命运。这传说让每一个前来朝拜和探秘的人都满心期待,热血沸腾。大家排着队一探究竟。轮到我时,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将头探进井眼,用帽子盖住头部,紧闭双眼,一分钟后才缓缓睁开眼睛。然而,井中的景象却让我无比失望,并没有像传说中那般神奇。看着其他人带着或失望或疑惑的表情离开,我想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所谓“前世今生”,或许不过是美好的想象罢了。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不必执着于虚幻的前世今生。

从月身宝殿出来时,已近十一点多。在导游大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化城寺——九华山的开山祖寺。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寺庙,在唐至德年间改建后,成为了地藏道场总丛林。寺内珍藏着的明代《华严血经》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页经文,都仿佛在讲述着古代僧人的虔诚与执着。参观完化城寺,我们在寺院外隔壁餐馆品尝了一顿美味的农家菜。山野间的美味,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这野菌菇配什锦煲汤,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还有内赤外黄吃起来软糯甘甜的黄精,真的别有一番风味。”潘医生喝着汤,大口扒着米饭,“怪不得古人说’心安处是吾乡’,在这儿连吃饭都香。”众人举杯,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此刻的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疲惫旅途后的慰藉,让我们在尘世的烟火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都说,“不到百岁宫,此行一场空。到了百岁宫,万事好成功”。随后,我们前往百岁宫,这里是明代肉身菩萨道场。百岁宫就建在悬崖之上,佛堂中供奉着无瑕禅师(125岁圆寂)的肉身,肉身虽历经数百年岁月,依然保存完好。“不到肉身殿,不见菩萨面”,此言不虚。我们带着好奇与感动,虔诚地参拜。我绕着无瑕禅师的肉身缓缓踱步,双手合十,望着无瑕禅师历经数百年仍栩栩如生的肉身,忍不住感叹:“原来信仰真的能跨越时间,让一个人的精神永远活着。”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重。

刘萍‖一场信仰和自然的邂逅

站在寺院前,还能远眺“天然睡佛”的奇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那连绵的山峦,宛如一位安详沉睡的巨人,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灵山净土,也守护着人们的信仰。自然与信仰,在此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禁感叹,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奇妙。

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地藏王菩萨圣地——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时值盛夏,午后的阳光如同熔化的金箔般倾洒而下,空气里浮动着蒸腾的热浪,路面在烈日炙烤下仿佛泛起了微微涟漪。即便热浪灼人,我与两位同伴仍怀着满腔热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段朝圣之路。

宽阔的石阶层层叠叠仿佛直通天际。每一块青石板都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光滑,镌刻着无数朝圣者的足迹。每一步落下,都似是与历史对话,与信仰共鸣。攀登途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双腿如灌铅般沉重。然而,当我们终于登上那巍峨壮观的莲花宝座,颤抖着触碰到菩萨鎏金的大脚时,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震撼瞬间席卷全身。99米高的圣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而慈悲的面容俯瞰众生,仿佛能洞悉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那一刻,我只觉天地都在此刻静止,自己仿佛与浩瀚宇宙相连,与内心深处的信仰相通。所有跋涉的疲惫、生活的烦恼,在这神圣的气场下都如晨雾般消散无踪。

驻足石阶,目之所及皆是朝圣者的身影。他们中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正值壮年,有的带着年幼的孩童。更有虔诚信徒三步一叩首,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执着丈量圣途,尘土沾满额头与掌心,却掩不住眼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纯粹光芒。烈日下,他们渺小如同沧海一粟,却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仰之力,筑起一座精神的丰碑。望着眼前这一幕,我忽而想起“心事浩茫连广宇”,人们不辞辛劳来到此地,在香炉前虔诚焚香祈愿,于袅袅升腾的香烟中轻声诉说着心底的期盼。有人祈求家人身体健康、平安顺遂;有人渴望事业蒸蒸日上、前程似锦;还有人是为了挣脱世俗的纷扰与枷锁,在这远离喧嚣的圣地,为疲惫的心灵寻觅一片宁静的港湾。

抬眼远眺,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连绵起伏的山峦云雾缭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清脆的鸟鸣回荡在山谷之间。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仿佛是神灵为这片信仰之地精心打造的神圣殿堂,既让人们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在这宁静祥和的氛围中洗涤心灵的尘埃,坚定内心的信仰,寻得精神的寄托与慰藉 。

九华山的云雾终将散去,石阶上的脚印也会被岁月抚平,但信仰与自然交融的震撼,早已化作心底的明灯。或许每个人的朝圣之路不同,但那份对纯粹与美好的追寻,永远是人类灵魂最温柔的归处。这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在这趟旅程中,我看到了自然的壮美,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我期待着下一次,能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探寻自然与信仰的奥秘。  




 【作者简介】 


刘萍,笔用名冰碴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散文、小说、诗歌散见于《山东文学》《文学巷》《河南文学》《东方文学》《西部》《小小说大世界》《散文百家》《作家天地》《连云港文学》《参花》《雪花》等及报刊杂志。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请点击——
  温馨提示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