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翼城|四圣宫戏台
【级别】:国六
【交通】:自驾,公交不便
【游玩建议】:0.5h
【开放时间】:文保开门(我去的时候晚没进去)
【简介】: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0年),是祭祀尧、舜、禹、汤“四圣”的场所,四圣共祀于一庙之内的情况实在是罕有。
临汾地区元代戏台的保有量可真不少,除了四圣宫戏台,翼城还有武池村乔泽庙戏台,临汾北边有魏村镇牛王庙戏台、东羊村后土庙戏台、王曲村东岳庙戏台等,无愧于临汾地区在元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四圣宫戏台为中国现存较早的戏台之一,对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建筑格局】:现存的是一座由西、中、东三部分院子并列组成的庞大建筑群。西院不大,曾经是禅堂和客舍所在。中院最为宽阔敞朗,坐落着四圣临宫的主体建筑,有倒座戏台和两边的耳房,东西配殿和二层楼阁式廊房,最北端是正殿和左右垛殿。东院也相对较小,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附建进来的关帝庙,有自己独立的戏台,正殿和两侧配殿等亦完备。三座院子与南墙之间共有一条长长的东西向巷道和一排廊房,将庙门开在巷道的最西端。
【正殿】:元代,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脊饰,圆木柱,素平础,内设塑像均已被毁;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大殿前原有献殿三间也被拆除,仅余柱础;
【侧殿】:清代,悬山顶各三间;东西两个配殿皆为两层,每层均为三间。
【二层看楼】:每层各六间,进深五檩四椽,悬山顶,为清代建筑。
【戏台】:元代,坐南向北,此台与正殿为同时期所建,体量极为巨大,在现存的元代戏台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平面近乎于正方形,台口阔6.948米,进深8.169米,台面距内顶高8.985米,平面近正方形,基高1.678米。单檐歇山顶,山花东西向,黄绿琉璃屋脊,是一座跨度夸张的四柱式大亭子,仅后部和两侧的后三分之一部分筑墙,山墙与后山墙相连,成小三面观形制。大额枋上施五铺作斗拱四攒,四转角皆用鸳鸯交首栱铺作五缝,中缝出45°斜栱。四角抹角梁,上承老角梁,再承垂柱至交金处,补间铺作后尾挑起垂柱,上承井口枋,枋上施八攒斗拱,栱上用由戗插入正中的雷公柱,成斗八藻井。从梁架到斗棋全都用材硕大,气势惊人,充满了硬朗和狂放的感觉。
四圣宫内遗存有明嘉靖三十八年《西闫曹公里重修尧舜禹汤之庙记》碑。
(文字参考:《寻访山西古庙:晋东南、晋南篇》连达、四圣宫(第六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网站、杨阳,郭明明,高策.四圣宫舞楼创建年代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