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李瑶  撰稿 | 辛夷

“让医馆拥有自己的品牌,你才能种好自己的梧桐树”——李瑶

导读  

2011年,前农夫山泉药业苏皖大区经管者李瑶,毅然跨界中医领域,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工作,担任市场部、品宣部、专家服务部经理,2015年,担任南京君和堂中医馆馆长2018年10月起至今,担任南京昇晟堂中医馆馆长,历时14年,亲历了南京区域民营中医馆从春木发枝到遍地开花的过程。


在这个充斥着“先有医生还是先有患者”困境的行业里,在梧桐树最多的城市-南京,她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中医馆生存法则——不是靠高薪挖名医,而是用企划思维和文化营销打造医生IP。




一、似梧桐树落地,扎根生长铺市场



2011年8月,李瑶正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工作,那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日子,市场推广的每一步都像在解一道跨越时空如何移栽法国梧桐的难题。

位于南京汉中门的国医堂,老专家们数十年如一日积淀的口碑,有着150人的日均门诊量,也面临着“酒香困于深巷”的困境。

面对省中医院的强势竞争和校内老楼有限的条件,怎样打开市场局面,让南京市民像了解梧桐树一样,了解国医堂,并且愿意走进来。



近民心:多元化的中医科普讲座


谁来讲,讲什么

定位青年医生,口齿清楚,能讲得清晰生动;同时愿意把他的诊疗技术做现场互动。讲座的PPT,要用老百姓能听懂的方式讲。

 ➤听众怎么找,在哪里

要用好自己的阵地,你所在的医馆就是你可以发布信息的地方。包括门诊大厅的宣传栏、滚动电子屏、主讲医生的患者群、社区、中医爱好者社团。空间不限,渗透到群众中去,医馆、保险公司、银行、中小学校、社区、企业、线上课堂等。

健康大讲堂的设立像一剂四逆汤,让冷清的门诊逐渐回阳。每周六上午,国医堂都会组织邀请1位专家为中医爱好者和患者讲座,做中医科普。

随着运营思路的调整,讲座形式多元化。包括户外采药、小中医师活动等,都是健康大讲堂的延展。旨在提高趣味性、参与积极性。


多种形式的健康大讲堂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除去节假日,国医堂至少举办讲座40场次,3年坚持百余场,累计听众过万人。李瑶谈到:一般开过讲座的医生,在第二周他的门诊就会爆满,因为让市民知道了医生能诊治的病情。



寻共鸣:搭建媒体矩阵,为医生留痕


媒体矩阵的搭建犹如针灸取穴,必须找准每个平台的“得气点”。一是报纸,作为当时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媒介,开设“名老中医故事”栏目,让群众愿意去阅读。

二是电视栏目,江苏城市频道的《万家灯火》。李瑶聊到:当年《万家灯火》,是全国养生类节目收视率第三名。不停的将专家带进直播室,让他们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年国医堂大概有6名中青年医师走上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他们现在都是一号难求的医生。

三是电台,南京经济广播电台《小芳导医台》栏目,江苏健康广播《天天养生》栏目等。播音的形式像中药熏蒸疗法,需慢火细熬。媒体传播不是学术报告,要让观众找到生活的共鸣。

李瑶与梧桐树:跨界经营中医馆之道

这些看似零散的传播碎片,最终拼接成中医馆独特的市场图谱。不到2年,国医堂从日门诊量150人增长为600人。实现了学校的专家门诊部和市场的拥抱交融。

这种深度连接不是靠广告轰炸达成的,而是在40多场健康讲座,多个媒体专栏的持续耕耘中,让中医药文化像细雨般渗透进城市的肌理。




二、用企划思路造星,青年中医为未来



不完全数据统计,全国有8万多家民营中医馆,如何让你的中医馆脱颖而出,医馆运营是中医馆要特别重视的。现在老中医专家越来越难请,我们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医生?从0开始,没有背景的昇晟堂,到如今的声名鹊起,其经营的经验值得借鉴。

李瑶谈到:“你要有自己的网红医生,怎样寻找网红医生?让他跟你同频,一起做事,我觉得首先是找对人。”



明晰寻医标准


在李瑶看来:作为从0起步的中医馆,不太可能花太多钱聘请全职医生,更多采取合作制,这就需要经营者思考,你想打造怎样的网红医生?

学历、职称、师门、临床特长,是否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善于与患者交流,是否品格端正、仁心仁术。愿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在你的门诊上。这是一个彼此博弈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

培养中青年医生,特别是青年中医,才会是中医的未来,而且合作性会更长久。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国粹,做好传承,让青年中医更多地走进大众视野,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定位青年中医专长


尤允亚医生的故事堪称民营医馆造星的经典案例。这位来自徐州厂矿医院的全科医生,最初只是南京医疗圈的“过客“——每隔两周到南京的中医馆坐诊半天,他在毫火针技术上有着独特造诣。这种传承自道医的手针疗法,与他用蝶腭神经穿刺术做鼻炎治疗的西医功底形成奇妙互补,效果立竿见影。

昇晟堂馆长李瑶深研他的简历,为这位普通话带着浓重徐州口音的医生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宣传策略:首场”道医同源“文化讲座,破除神秘感,随后坚持拍摄系列短视频展现火针治疗全过程;最终在端午节,发布文章《针功夫遇上火,神奇的火针疗法》,展现道医眼中的“驱邪避毒”思路。 

这样一系列做下来,尤允亚医生之后在南京的门诊,时常要忙到耽误高铁才离开。像这样的青年医生,只要你用心去陪伴、发掘他的特长,总会有双向的回报。

张中元医生的转型则展现了年轻医者的无限可能。90后医生张中元,针推专业,起初是昇晟堂的医助,总在医助岗位上“越俎代庖”,他不是一个服务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跟诊后他总会思考,可以怎样为患者治疗。

医馆帮助他建立的定位是从全职医助到网红医生:客户群是年轻女性;调理类、针药并用,精准把脉、家传宫廷正骨术、气功导引。包括他的人设建设、诊脉、正骨、他跟患者的交流。不用刻意摆拍,带着手机到诊室去陪伴,一定能抓拍到最让你感动心灵的瞬间。

另外,医馆也为他做了及时的媒体宣传,通过《健康青年直播间》这样的小切口,关注青年医生临床诊疗,他们对于中医的独特视角。用“超级玛丽通关”主题,解释给病人看病的疏通过程,收获了大量年轻观众。

瑶医,瑶族民间医生。在长期的山区生活中,各地瑶族民间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成为民族医学的一支。其疗法与中医相似。大量运用瑶山中草药治病,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瑶医的推广是对民族地域特色中医的传承。昇晟堂对瑶医的宣传也很有策略。首先通过官微发布文章《瑶医从远山来》,介绍瑶医的概况,之后推广瑶医特色疗法的征集体验;最后坚持发布瑶医科普短视频,让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瑶医活跃于大众视野。

瑶医带患者练习金刚跪



全方位运行私域流量


(1)精准梳理医生简介。医生专长的诊疗内容排版在醒目位置。加深来访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