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您远走何方

超  哥  爱  书  法

书海人生

书法有多种含义:

有读书的方法,

有书写的方法,

有写书的方法。

从今天起,关注我。

让我们一起,

读书、练字、写作;

春暖花开、劈材喂马。          

01

李斯《峄山碑》逐字拆解分析011:称(稱)

无独有偶,昨天解析“世”字时提到,在《峄山碑》中此字出现了三次。今天要探讨的“称”字,其繁体写法为“稱”,在碑文中同样出现了三次,分别位于“嗣世稱王”、“不稱始皇帝”、“不稱成功盛德”这三句中。在“嗣世稱王”中,“稱”意为称为、叫做。而后两句中的“不稱”,则表达了配不上、不得体、不恰当的含义。

在讨论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号时,我们常会提及“始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位采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始皇嬴政。然而,在某些情境下,我们可能会说某位皇帝“不稱始皇帝”,在这里,“不稱”具有配不上的特定含义,暗示着某种不适合或不匹配的情况。通过这些用例,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对于皇权称号的严谨态度和深刻理解。

02

“稱”字解析

1、字形字义:

李斯《峄山碑》逐字拆解分析011:称(稱)

“稱”的字形最早在秦系简牍里出现,和篆书字形类似,一致演化到楷书,知道简体字普及的时候才变成“称”。它的左侧是禾苗的禾,右侧为“爯”( chēng ),表示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按照这个意义后来演变成“秤”。

“爯”如果再拆解,可以分解为上面一个爪,是手的形状,下面为“冉”。“冉”有甲骨文的字形,四个象形字,表示毛柔弱下垂的样子。

我们常讲说文解字,独体字为文,可以说,没法拆解。有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被称为字,可以通过拆解的方式,寻找这个字本来的意思。

2、形体结构:

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是宋代淳化四年(993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的,距今也1000多年,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拓印保护不周的原因,有些字遭到了损坏。第一个“稱”右下“冉”字几乎不存,幸运的是出现了三次,还有另外两个线条完整,可做参考。

“稱”为长方形,左右结构,两边沿中轴线对称布置,尽管笔画有多有少,但整个字疏密有致,重心位于上部,细长竖线下垂,挺劲有力。

03

难点特征

3、笔画特征

“稱”的第一笔像成熟下垂的稻穗,拥有优美的抛物线弧度,给人一种沉甸甸的丰收的喜悦感,中间竖线贯通上下,左右撇捺呈弧形对称布置。

右上的“爪”不是张牙舞爪的锋芒毕露,而是朝下曲线温柔状,三条短弧长度一致,间距等分。右下“冉”字,三条横线间距相等,中间的“人”字在横线中轴线位置停止。留下两条弧线型的性感小蛮腰和细长腿,优雅的支撑住整个身体。

4、难点解析

“稱”圆弧较多,横平竖直的部分较少。写的时候需要控制好线条的粗细均匀,和圆弧的圆润弹性。

“稱”是一个很有画面感的字,你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妨想象行走在金黄的稻田里,有风缓缓吹过,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晃。你一边走一边用手拿着一根轻柔的羽毛,哼唱着轻快的歌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一种不负美好时光,追求称心如意生活的惬意。

04

历史文章

李斯《峄山碑》逐字拆解第一周汇总:“皇帝立国”四字解读

李斯《峄山碑》逐字拆解第二周汇总:“维初在昔”四字解读

李斯《峄山碑》逐字拆解分析009:嗣

李斯《峄山碑》逐字拆解分析01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