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李斯宛如一颗璀璨而又复杂的星辰,他的一生与秦朝的兴衰紧密交织,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年轻时只是一名掌管文书的郡小吏。这样平凡的开端,很难让人预见到他日后的辉煌与跌宕。一次特殊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有一回,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旦人和狗出现,老鼠就惊恐逃窜;而在仓库里,他看到老鼠自在地偷吃粮食,无人惊扰。这一鲜明的对比让李斯感慨万千,他意识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在那个人人争名逐利的战国时代,李斯不甘于平庸,决心追求飞黄腾达,干出一番大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李斯辞去小吏之职,前往齐国求学,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卿为师。荀卿虽打着孔子旗号讲学,但他的思想已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更接近法家主张,研究的是“帝王之术”,这对李斯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关键影响。学业完成后,李斯分析各国形势,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他各国也在走下坡路,而秦国雄心勃勃,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于是决定前往秦国,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临行前,他向荀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现在各国纷争,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时机,秦国想奋力一统天下,我要到那里去大干一场。”

初到秦国,李斯很快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成为秦国的小官,从而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他对秦王嬴政进言,阐述了抓住时机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性。他指出,秦穆公时虽强大,但时机未成熟,未能完成统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势力衰落,各诸侯国连年战争,秦国才得以强大。如今秦国实力雄厚,大王贤德,正是消灭六国、完成帝业的最佳时机,绝不能错过。这番见解展现了李斯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得到了秦王的赏识,他因此被提拔为长吏。后来,李斯又建议秦王派人用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君臣,此计大获成功,他被封为客卿。然而,李斯在秦国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秦王政十年(前237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鼓动修建水渠,企图以此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国东进。郑国修渠目的暴露后,东方各国派间谍到秦国做宾客的情况也被察觉,群臣纷纷建议秦王驱逐一切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这关键时刻,李斯向秦王呈上了著名的《谏逐客书》。他列举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代君王任用客卿对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如秦穆公任用由余、百里奚等五人,兼并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使国家富强,扩地千里。他还指出,秦王的珍珠、宝玉、美女、好马等皆来自东方各国,如果只是秦国有的东西才要,那么许多好东西都将失去。他反问秦王,为何看重物品却不重用人才,驱逐客卿只会加强各国力量,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这封上书情词恳切,论据充分,反映了秦国的历史和现状,代表了有识之士的见解。秦王被李斯说服,果断取消逐客令,李斯不仅官复原职,还被封为廷尉。

李斯:从郡小吏到秦朝丞相的传奇人生!

在秦王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为秦国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和策略,帮助秦国逐步削弱六国势力。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秦王嬴政被尊称为“始皇帝”,李斯被委任为丞相,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秦朝建立后,李斯积极推动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在政治制度方面,他坚决反对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他认为周实行分封制,后期诸侯王互相倾轧,不听号令,导致天下大乱,周王室最终灭亡,分封制不可取。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县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单位,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这一制度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李斯主持统一文字工作。战国时期,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给政令推行和文化传播带来极大障碍。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整理出一种笔划简便、写法一致的文字——秦篆(又称小篆),并写成范本,颁行全国,废除了其它异体字。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方面,李斯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秦统一后,这些差异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李斯以秦国原有的度、量、衡为标准,进行改进后制成统一标准器发布全国,禁止使用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在货币方面,他建议废除原来六国流通的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秦货币,推行黄金和铜钱两种货币,并规定了货币的单位、兑换率和形制,将货币制造权收归国家。这些措施促进了秦国的经济交流和商贸发展,对后世货币制度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李斯还提出“车同轨”的主张,将车辆轮距一律改为六尺,并修筑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以及向北延伸的直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不仅方便了交通,也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然而,李斯的人生并非只有辉煌。秦始皇死后,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这一行为成为他人生的一大污点,也导致了秦朝内部矛盾的加剧。秦二世胡亥继位后,重新更改修订法律,法令刑罚愈发残酷,又兴建阿房宫,继续修筑直道、驰道,征收的赋税越来越重,百姓苦不堪言。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秦二世停建阿房宫,减少徭役,但未被采纳,反而触怒了秦二世。最终,李斯被赵高诬陷,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处以五刑,腰斩于咸阳,诛杀三族。

李斯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争议。他凭借卓越的才能和对时机的把握,从一个郡小吏成为秦朝丞相,在统一六国和创建秦王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措施被后世奉为圭臬。然而,他为了权力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以及后期阿顺苟合、推行严刑峻法等行为,也受到了后人的批评。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李斯以闾里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同时也指出他“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严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

李斯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功过是非,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直被人们所评说。他的一生,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