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有老年痴呆症状的前34年,大脑其实就有了变化!因此,早期干预非要必要!老年痴呆提前十年或有征兆!
2020年7月发表在《柳叶刀·健康长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年时,高水平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十年后患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在65岁以下测量胆固醇的人中,“坏胆固醇”水平高于190mg/dL(4.92mmol/L)的人与水平低于100mg/dL(2.59 mmol/L)的人相比,10多年后被诊断为痴呆症的风险高出约60%。
而且,研究还发现,与晚年血脂水平高相比,中年血脂水平越高,发生痴呆症的风险越大。
30多岁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胆固醇水平进行至少一次的筛查!2015年《循环》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就谈到,如果在这个年龄段胆固醇水平较高,就应该首先通过体育锻炼和食用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对于降低胆固醇,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研究所研究员宋岳涛2016年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要注意平日的饮食,控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 少吃:蛋黄、动物内脏、鱼籽、猪脑、羊脑、肥肉、蟹黄等,这些都是含胆固醇比较多的。
▶ 多吃:多吃些高纤维食物,比如玉米、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茭白、芹菜、苦瓜、水果等。
此外,要注意控制体重,建议每周 5-7 天、每次 3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
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氧运动中心主任牛国卫谈到,65岁是老年痴呆的高发期,而慢性疾病的潜伏期往往是10-20年,因此40岁以后我们就应该开始关注与预防老年痴呆症。
2019年,《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发布了一篇针对中低收入国家造成痴呆的外在可控因素的研究,研究提出,在中国近40%的痴呆完全可以通过回避9种因素而避免。
4、45-54岁时期肥胖(腰围女性超过88cm,男性超过102cm);
6、社会孤立(老年期社交1个月少于1次,社交对象包括朋友、亲戚、邻居和聚会成员);
我国建议的腰围最好控制在男性85cm以下,女性80cm以下。
2、血脂、血压和血糖要达标
1)血压:《中国老年血压管理指南2019》指出,老人的正常血压水平是90-140 mmHg。
2)血糖:空腹血糖值控制在3.8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
老年聋会极大的影响生活质量,造成自卑、孤立和抑郁。此外,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老年聋还可能会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甚至是老年痴呆。
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杨娜表示,坚持锻炼的老年人比不坚持锻炼的老年人得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低。中老年人依据身体情况,可以:
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手球、太极拳、跳舞、骑自行车、伸展动作等,每次有氧运动在20分钟以上,每周3次最为合理。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病导致的、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认知功能损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喝酒、熬夜等会增加中风等脑病发生的风险。
大脑用进废退,尤其是退休后,可以每天抽出半小时到1小时用来看书看报,每周约上老友打打麻将、扑克,或者下棋等。
社交类活动不仅使得老人接受刺激,保持心智活跃,还能给予老人情感慰藉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积极情绪。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在2019年在健康之路节目上分享了预防老年痴呆的食物,可供大家参考:
1)猪肝、蛋黄、豆制品:含有乙酰胆碱,它是神经元细胞的构成成分之一。每人每天应摄入500-900毫克胆碱。
2)深海鱼: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它能够增加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抗减少异常蛋白的沉积,降低早老性痴呆的发生概率。
3)橘子:研究显示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特别高时,发生痴呆的机会明显增加。同型半胱氨酸在代谢过程中有个克星,就是叶酸。橘子、草莓、菠萝、胡萝卜、猕猴桃、西兰花、燕麦中都含有丰富的叶酸,每天摄入200-400微克叶酸为佳。
4)坚果:含有维生素E和镁,镁缺乏是老年人发生痴呆的一个重要因素;维生素E具有改善大脑细胞代谢、改善供氧功能、防止外邪入侵、抗氧化的作用。推荐食用带壳的坚果,每天摄入30克左右即可。
©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网络,无法联系到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免责声明: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维学习参考之用途,因个人体质不同,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防病治病仍需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