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池莉的新作《大树小虫》完成,我看到过一篇报道,小说完成后,出版社先印了50本试读本,寄给国内著的出版人、评论家提出修改意见,作者数易其稿,然后才公开出版。由此就引起了我对试读本的兴趣,这几年下来,也入藏了一些文学作品的试读本,挺喜欢的。

试读本通常是在书籍正常出版发行之前专门制作少量,那么是出版社、一要么是编辑、要么是作者送给专家、学者、朋友、亲人或者是热心读者提前阅读,以期能够收到他们的意见,或者是对书籍起到一个宣传作用。比如丁帆收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寄给他的陈彦作品《星空与半棵树》,读后还写下了阅读札记。

先睹为快,总是爱书人的一种向往,试读本一般会在书籍正常渠道发行之前向人们发放,对喜欢的作家、期待的作品,能够得以提前阅读,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物以稀为贵,通常试读本印量不会太多,也不会对外售卖,对收藏而言,这也是很难得的藏品。

藏书讲究一版一印,而试读本更在一版一印之前,从这个角度讲,试读本也是值得收藏的。

试读本往往更符合作者的本意。许多时候,为了出版或者是为了得奖,作品往往会做一些违心的修改,而试读本就更符合作者原来的本意,所以更值得收藏。

可遇而不可求的试读本

试读本的装帧一般比较简单,不像现在很多书封面弄得花里胡哨的,让人觉得反感,试读本往往更朴素。大多数试读本封面就只有书名、作者、出版社、试读本等内容,当然也有的封面和最后成品是一样的。

读本都不是印来售卖往往是赠阅的,这样流向市场的可能性就更小,拥有的可能性更小,从这个角度讲也更稀缺。当年从海外华人网站火到国内的《山楂树之恋》, 共和联动图书公司印制了500本《山楂水之恋》的试读本,发放给文化界、影视界、艺术界名流,如姜文、张纪中、张元、窦文涛、赵忠祥、朱大可、李银河、王蒙、苏童、刘心武、潘石屹、李明等人,征求他们对此书的意见,并希望根据这些意见,《山楂树之恋》的试读本在名流圈内引起巨大的轰动,各界名流纷纷以短信、以邮件表达其所受感动。他们堪称荐书天团,首印80万册被一抢而空,当月就开始重印。500册的试读本量已经很大了,不过大家可以在网上去搜一搜,基本上搜不到,没人出手。

试读本往往都是全本完整的一本书印出来给人阅读的,毕竟为了征求意见,就应该示人以全貌。译文出版社出的顾春芳作品《敦煌灵犬》,在试读本上的书名为《敦煌守护记一一重返莫高窟》,修改过的书名的确更好,不然按原来的书名,谁知道是讲犬的。

有的时候试读本也只会印刷很少的一部分,我想这种试读本,也许更多目的在于宣传吧。比如朗声2019年出版《射雕英雄传》青少版,就印了试读本,只印了第一回,大概是因为面向青少年吧,还留了不少空白页,就像一本软皮抄似的。

当然试读已不限于纸质书,有的时候作者还会提前公布作品的电子版,让读者试读。比如毕淑敏的《星光下的灵魂》,就提前发布电子版供读者试读!
还有一种情况是,并没有专门制作试读本,无非把正常印刷的书提前通过书店让读者免费试读,或者通过在网上征集读者的方式,或者通过在网上招募读者的方式,以期达到宣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