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中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破釜沉舟是该战役中项羽采取的关键战术。

巨鹿之战背景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军攻打赵国,诸侯前往救援。公元前 208 年,秦军将领章邯在定陶击败楚军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便北上与王离军会合,一同攻打赵国,将赵王歇和张耳围困在巨鹿城。各诸侯军纷纷前来救援,但因畏惧秦军,都驻扎在巨鹿城外,不敢与秦军交战。

当时,在黄河的那边,有八支军队:巨鹿城南敌军章邯部,兵力二十余万。巨鹿城下敌军王离部,兵力二十余万。巨鹿城内友军赵王歇部,兵力万余。巨鹿城北友军赵国大将陈馀部,兵力数万。巨鹿城北友军赵将张敖部:兵力万余。巨鹿城西友军齐将田都部:兵力数万。巨鹿城北友军燕将臧荼部:兵力数万。巨鹿城西友军齐将田安部:兵力数万。

巨鹿之战与破釜沉舟

一切都对诸侯军方面非常不利:兵力不足、粮草匮乏、战斗力差,派系斗争严重,各路援军更是重演战国时代那种畏秦如虎的镜头,作壁上观,观望不前,对巨鹿援而不救。

破釜沉舟经过

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后,命令士兵打破炊具,凿沉船只,只带三天的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楚军士气大振,迅速向秦军发起猛攻。首先与章邯军交战,多次击败章邯。随后,与王离军在巨鹿城下展开决战。项羽身先士卒,带领楚军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击破秦军防线,断绝了秦军的运送粮草的甬道,王离被俘,苏角被杀。而此时其他诸侯军才纷纷加入战斗,协助楚军一同击败秦军。

破釜沉舟策略的核心在于断绝后路,激发士兵的斗志和决心。项羽通过破釜沉舟,主动将自己的后路断绝,正是要把士兵们逼入绝境,士兵们意识到只有奋勇杀敌才能生存,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能够极大地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求生欲望,人一旦陷入绝境,人就不是人了,是超人,从而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将十万楚人个个变成能杀吴王的专诸,变身勇不可当的敢死队。

巨鹿之战结果和意义

巨鹿之战以楚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此役消灭了秦军的有生力量,为秦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极大地鼓舞了反秦义军的士气,各诸侯军对项羽敬畏有加,纷纷归附。项羽也凭借此役成为各路反秦义军的实际领袖,为日后的分封诸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