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间孔狭窄是临床常见病症,其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减压融合和单纯减压两大类。传统的同侧入路椎间孔成形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可视角度受限、易损伤关节突关节等不足,特别是在上腰椎病变和关节突呈垂直状态的患者中应用受限。
本期内容中,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的柳达教授详细讲解了内镜下经对侧腰椎椎板间入路椎间孔成形术的相关知识。课程从适应症选择入手,重点阐述了该技术较同侧入路的优势,并通过详细的手术步骤讲解、解剖标志识别等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指导
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完整视频,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同事;同时关注唯医加星标,为您持续提供优质骨科学习资源。
立即学习,掌握关键技巧!
核心知识点
1、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单侧椎间孔狭窄、中央椎管狭窄合并单侧椎间孔狭窄
-
相对禁忌症:双侧椎间孔狭窄
-
绝对禁忌症:合并严重脊柱畸形、截骨固定、滑脱和肿瘤等
2、经对侧入路的优势
-
更易进入侧隐窝和椎间孔区域
-
能更好地保护关节突关节
-
技术操作限制更少
-
可降低多裂肌支配神经损伤风险
3、手术技术要点
-
关键解剖标志:第一靶点为棘突椎板交界,目标靶点为对侧上关节突肩部
-
骨性结构处理顺序:同侧椎板开窗、对侧椎板内层骨质及部分小关节去除
-
软组织处理:黄韧带暂时保留最后去除,椎间孔处理包括上关节突肩部、黄韧带、椎间孔韧带等
-
手术体位:术者站患者对侧无症状侧,以左至右方向操作,增加腰椎后凸体位以扩大椎间孔
4、特殊注意事项
-
C臂影像可能产生误导,需关注椎体终板一线针
-
下腰椎椎体前倾导致椎间隙体表投影偏尾侧
-
切口选择需考虑解剖标志定位:参考中线和椎弓根内侧缘线(纵向),椎间隙水平线(横向)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