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并非由周人建立,其创建者系白狄,也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在东周时期,他们在中原地区趁乱建立起一个国家。由于都城内有座山,故命名为中山国。
尽管中山国并非周人建立的国家,但在战国时期,它的实力却足以与战国七雄抗衡。
关于司马迁为何未在《史记》中描述中山国,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中山国在公元前296年被赵国灭亡后,其国土被付之一炬,留存的资料几乎荡然无存。
到了西汉时期,时隔一两百年,相关资料已所剩无几。
然而,这种说法略显勉强,毕竟其他国家的史料同样年代久远,但搜寻起来仍然有所收获。
另一种观点认为,司马迁的祖先司马赒曾担任中山国的国相,协助中山国平定了燕国内的动乱,使中山国跻身战国列强之列。
司马迁可能认为,他的这位祖先虽然功勋卓著,但因助纣为虐,帮助外来国家,因此选择在《史记》中回避这一话题。

然而,这种解释并不合理,因为在战国时期,人们并没有强烈的民族和国家观念,只要能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便可投身任何国家。
如今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在汉朝时期,一种全新的民族观念逐渐形成,即汉族优越论。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司马迁可能在撰写《史记》时,刻意忽略那些被认为是“异族”的国家,以免有损汉族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