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时我六岁多,还没到上学的年龄。过去了整整五十多个年头了,我到还记得很清楚。我的老家居住在半山腰上一大片开阔地,大致的地形象个巨大的牛蹄状。这里住着八,九十户人家,共三个生产队。绝大多数都是同一个姓氏。只有五,六家杂姓是解放前从河南逃荒过去的灾民。那时人们比较善良,淳朴。看他们可怜,就让他们在那里住下来了。在我们居住的山脚下,终年流淌着一条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河流。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由于人居住的地方高,人们的生活,家畜用水都靠天上下的雨水,如果遇到干旱年份,那就遭老大罪了。人们只能沿着崎山区不平的山路到山脚下的河里挑水。一个来回得二个多小时。水在我们那显得尤为珍贵。尽管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那时候人们的精气神很足。有着人定胜天,改天换地的决心与斗志。与天斗,与地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伟宏图。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为了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水利是农业的基本命脉》这一伟大号召。三个生产队的队长也准备大干一场,把群众历来吃水难的问题解决掉。于是他们就马上行动起来,找了在村里声望比较高,点子多的几位能人,来谋划这件造福桑梓的大事。他们一个都埋头思索着。有个年轻的后生发言,万一没有别的办法,就家家户户凑钱,买一台抽水设备。这想法刚提出,就遭到大家的反对。因为那时人们穷啊,有的家庭吃盐都成问题,更别说拿出那么多钱出来了。那个年代,说句实话,即便是凑够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那东西。就在大家冥思苦想的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突然一拍大腿说到,唉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呢?咱们村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那个大学生丑娃,听说在一个国营矿上当了领导,不行找他给咱们想想办法,必竟他也是从咱们这里出去的吗。于是大队部的支书就和丑娃的一个堂弟,立马去办这件事情。没成事情很顺利的办成了。原来矿上有几台前苏联援助的大型柴油机及配套的抽水设施,以前是为了抽矿洞内的积水。两年前由于矿上通了电,改用电力抽水了。丑娃给上级部门打了报告,上级领导也很重视。于其闲置在那里,还不如让给农民兄弟,以支援农业建设。这样矿上没有要大家一分钱,又免费支援了一台抽水机及所需的管道。调用了矿上一台重型卡车,把这些抽水没施运送到离老家最近的公路旁。公路离我们住的地方还有三十里路,大部分是山路。村里组织了三个生产队的全部劳力,绳拉杠抬硬是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些抽水设备运到了指定位置。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家乡随笔(童年的记忆)
  • 如果要是放到现在,光靠人力是很难完成的。随后矿上派了一名技术人员,到现场指挥大家,按照自己的要求安装,调试,铺没管道。还耐心的教队上几个上过学的青年,机器启动的步骤,要领,日常养护及基本的维修枝术。经过四十来天艰苦奋战,这项来之不易水利工程终于圆满地峻工了。

各位看官,创作不易,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评论。你的点赞,评论将使我创作的强大动力!

试机那天,特意定在七月一日这一天。现场热闹非凡,锣鼓喧天,周围山坡上插着十几面鲜艳的红旗。小孩,大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看热闹。那些一辈子没见过世面,拄着拐杖的老头,和步履蹒跚的小脚老太太,列着掉光牙齿的嘴巴,乐呵呵笑着。随着公社书记的一声令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河水从粗壮的钢管中喷涌而出,人们欢乎着,跳跃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双手捧着清凉的河水,用嘴巴细细的品尝着。我们一群小孩子则追逐着翻滚的水头去,沿着渠边一直朝前奔去。从此困扰人们多年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农闲季节,生产队组织男女老少,修渠筑坝。把一部分旱田变成了水浇田。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在插秧季节,水田用水量大,抽水机昼夜不停的运转。由于柴油机用油量大,三个生产队共抽出六名精壮劳力,每天从几十里外的供销社去挑油。虽说那时国家对农业用油有很大的优惠政策,就这样下算下来,队里光用来购买柴油的费用,也是一项较大的开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家乡也通上了电,由于用柴油机抽水的成本太高,所以就改为电力抽水了。那台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机器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到了二千年后,山脚下建起了兰河大坝,蓄水发电。这样抽水,发电两不误。从那以后,我们三个小组家家户户免费用上了自来水和电。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今年春节,我特意回了一趟老家,约上几个小时的伙伴,到水泵站去,古地重游。感慨万千,昔日的己辉煌不

在。推开水泵房的木门,里面布满了蜘蛛网,和难闻的气味。机身上锈迹斑斑,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也许人们早己把它们遗忘了。它们静静地卧在那里,见证这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