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窗前人潮不断,冷不丁地成了邵阳市一道景象。谁会想到,一套连环画能反复展出数月,吸引得街坊邻里前来围观,把主角从纸上推到茶余饭后。八十年代初的湖南,这不是常有的事。群众没阻拦,反而热切地要求多留些日子。其实他们看得不是画,是背后那个在本地流传已久的名字——徐君虎。
有人邵阳能不能平定,非得徐君虎不可。这话在当时,没几个人会反对。湘西南那个年代,混乱旧习如雾如瘴。土匪、赌风、烟毒,县长调换得比天还快,治安却丝毫不见长进。老百姓对官员没啥信心。徐君虎一出现,局面起了变化。传说他背后站着很多人,实际靠的是一身的倔强和一腔狠劲。素来在新宁被称为“徐青天”,再兼“包公”、“老虎县长”这些称号,不难想见百姓心里那点依赖。
但凡谈到民国那个时期,官场和地痞往往分不太清。像陈光中那样的,挂着省政府顾问的牌子,实际是本地流氓团伙的头头。上任的县长都得低头哈腰,没人敢撕破脸。徐君虎却拿出不一样的姿态。新官上任,头口布告就是禁赌禁烟,摆明了不怕得罪人。赌博案发那晚,他带着人直接抄了案子,把陈光中和一堆赌徒全捉进局子。没人真以为他能动得了陈光中,省府顾问哪有那么简单。但他动了。不止动了,还把处罚开到明面上。全城人都知道,“上头人”这次没了特权。不应酬、不跪拜,全靠合该赌风大煞。
犯法的不再是百姓,反而成了当官的。傅德明、王雪非、白鸿钩,这伙人上下联手敲诈盘剥,借“肃奸”之名捕人勒赎。在金号惨案上,他们几乎得手。要不是徐君虎心生一计,资料偷偷送到长沙,媒体登出,引发全国关注,这案子说不定就此烂掉。徐君虎赌的不是自己的名声,而是整个制度里那点未泯的人心。黄金案被曝光,甚至传到海外媒体,再不解决,谁都混不下去。他夹在体制与民意之间,不是没人告他,不是没人想治他,结果事成后仍然离开岗位,被诬为“奸党”。可是送别之时,万人空巷,父老相送。
对比之下,权力和民意,好像始终隔着道壕沟。县里混乱时,换仨县长没用,倒是平头百姓记得那个敢顶“大人物”硬上的。徐君虎和孙佐齐的矛盾是典型的体制内博弈,一个依赖高层关系敛财索命,一个孤注一掷,用媒体制衡上级。斗争最激烈时,徐君虎甚至要用轮胎夹带材料,运到外地,只身涉险。民国制度根深,想改往往不成,至少他让人看到了底线。

有意思的是,民众总愿意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或许同样的岁月、同样流转的腐败和乱局下,人特别希望有个谁能做点对的事情。百姓不怕你狠,反而怕你装糊涂。徐君虎敢拉陈光中、敢扣傅德明,市井里流传的故事比史书还真切——当年县里父母官落难时,全邵阳的人都站到他那边。诗文流传,有人给他写“积虑颇思除大害,几回冒险试轻尝”。这里的“除大害”,不只是说那些祸害的具体人,更像是在讲官场恶疾。
后来的事,依旧如同风中树影。解放后的徐君虎,被历史安排了另一条路。政协委员,省副主席,这些头衔看着风光,实则权责另算。1981年,新宁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全票当选。投票这事,在当时并不常见这种局面。原因无他,只一条民心所向。在群众口中,徐老变成了民间传奇。求助、送行、缅怀,总归带着点“旧时月色”。
他的方式和后来的时代格格不入。讲究规矩流程的时候,徐君虎喜欢“出奇制胜”;讲究合群时,他更像孤胆英雄。越是没落旧制,越能激发这种单打独斗的楷模心理。其实徐君虎也知道,个人力量终究有限,能解决某一阵子的事情,但系统性的沉疴痼疾,还得靠更大的时代洪流。底层百姓未必关心这些,他们只在意有没有一人敢站出来,替大伙说话,办实事。等到徐君虎迟暮,湖南政坛风云已改,过往荣光在故事里越讲越奇。
社会的记忆并不长久,却惯于选择记住一些极致的人和事。徐君虎在邵阳做的那点“雷霆手段”,更像是历史里偶然闪现的一刀。后来的干部、体制、政令,千篇一律,少了许多骇人的波澜。群众还是会怀念,偶有议论,也不过如此。最鲜亮的,其实是那种“豁出去”的劲头。几十年前,媒体能成为武器,明争暗斗下还真能翻天覆地。放今天这样的人似乎越来越少。
苦难和乱世成就了某些品格,和平岁月磨平了个性边角。徐君虎能红极一时,得益于背景、胆识,也离不开群众的心甘情愿。等到体制成熟、秩序安稳之后,这类“个人英雄”反而成为别样的标本。不是他不合适,而是时代浪头变了。现在再读他那段“轮胎藏证据、大庭广众扣身边人”的桥段,像看一场民国戏剧,精彩,却让人心里发酸。
社会最怕什么?怕的是权力腐烂到骨子里,百姓成了受气包。徐君虎那种“把命豁出去”的从政方式,最终不仅治了赌风,也治了人心。可惜一将功成,群小蜂起。轮到他自己,被诬陷、被赶下台,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体制更替,个人始终只是历史浪潮中的一粒石子。能留下点细碎波光,已然不易。
回头一这种传说和现实之间总隔着一层雾气。上世纪老画报反复展出,只因大家都知道,新宁、邵阳那样的地方,若无一两个敢拼命的,“一潭死水”搅不起来。有人借事谈时局,有人借人叹古今。徐君虎一生,既有起伏,也是时代的折影。传奇或者不传奇,都真实存在过。社会如果不能成就更多的“徐君虎”,人心注定会有缺口。可他留下的,不只是民生小安,更是底层人对“公正、干净、顶硬上”的那点执念。
这样的人物,时有时无,常存常新。别以为传奇只能是历史,若现实再起风暴,谁又能断言不会再有“徐君虎”式的出现?社会需要这样的影子。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传奇,却都希望在危难时刻,有谁肯出手。所有的社会崩坏,归根结底,是没人肯豁出去。徐君虎那些年纪、那些事迹,如大锤落地,几声惊响,百年后还在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