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这事儿奇怪不奇怪?项羽,西楚霸王,力能扛鼎,威震天下,兵强马壮四十万之众,把刘邦那十来万人堵在关中。
一场鸿门宴,明摆着就是一场精心布置的“杀猪局”。刘邦自个儿都吓得腿肚子转筋,硬着头皮来“请罪”,把身家性命都搁在项羽案板上了。
可结果呢?刘邦喝得脸通红,打着饱嗝,拍拍屁股溜了!项羽就这么眼睁睁放他走了!这到底是为啥?这霸王心里头,究竟转的是什么念头?
今儿个咱就好好说道说道这千古悬案。
一、 项庄舞剑,杀气腾腾
鸿门宴这顿饭,打一开始就透着邪性,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宾主尽欢的联谊会。
项羽大营里,空气紧绷得跟拉满了的弓弦似的。项羽端坐主位,那张脸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刘邦呢?带着张良、樊哙几个心腹,小心翼翼地蹭进来,脸上堆满了笑,腰弯得跟虾米似的,一口一个“臣刘邦”,姿态低到了尘埃里。
他上来就表功诉苦,说什么“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意思是我可没偷懒啊,又赶紧撇清: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哎呀我真没想到能先进咸阳,这纯属意外!“得复见将军于此”,今天能再见到将军您,真是老天开眼啊!
最后拍出马屁:“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现在有小人嚼舌根,离间咱哥俩的感情啊!您可千万别信!这话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委屈巴巴,简直比窦娥还冤。
项羽这人,性子直,吃软不吃硬。刘邦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先表功(证明自己干活了),再示弱(意外先进关,不是故意的),最后捧高项羽(都是小人挑拨您圣明),把项羽听得心里那点无名火,还真被浇下去不少。
尤其是那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听着像是掏心窝子的话,项羽那绷着的脸,似乎松动了一点点。
他心里可能嘀咕了:刘邦这老小子,姿态摆得这么低,认错认得这么诚恳,好像……也没那么该死?我这要是翻脸动手,传出去,别人会不会说我项羽小肚鸡肠,连个认错的都不放过?这名声……可不大好听啊。
可项羽这边刚有点松动,旁边的范增急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这老头,七十多了,眼睫毛都是空的,早就看穿了刘邦的表演。
他手里捏着个玉玦(jué),使劲朝项羽晃悠。“玦”这玩意儿,谐音“决”,就是催项羽快下决心,赶紧动手!范增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老大!别信他!这老小子演戏呢!快剁了他!
项羽瞥见了范增的动作,也看懂了他的急切。
可项羽心里正被刘邦那套说辞搅和得有点犹豫呢,再加上骨子里那份骄傲在作祟——刘邦都怂成这样了,我现在动手杀他,是不是显得我太没气量,太欺负人了?
他皱着眉头,没理范增那个茬儿,只是端起酒杯,闷头灌了一口。范增一看这架势,心都凉了半截!
不行,老大靠不住,得自己想办法!他立刻溜出去,找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咬着耳朵交代:“项王心肠软,下不了手。
你进去,就说要舞剑助兴,找机会靠近刘邦,一剑捅死他!事成了,咱都是大功臣,事要不成,咱都得成刘邦砧板上的肉!” 项庄领命,提剑就进了大帐。
“今日项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啥娱乐,我愿舞剑,给二位助助兴!” 项庄说完,也不等项羽明确点头(项羽可能还在纠结,没吭声),唰地一声就拔出宝剑舞了起来。
那剑光闪闪,寒气逼人,看着是助兴,可那剑尖儿,就跟长了眼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刘邦的座位方向偏!剑风呼呼地刮过刘邦的脖子,刘邦坐在那儿,脸都吓白了,后背的冷汗唰唰往下淌。这哪是舞剑?分明是催命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席上另一个人坐不住了——项伯!他是项羽的亲叔叔,可这胳膊肘早就拐到刘邦那边去了。
为啥?因为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而张良现在是刘邦的首席谋士!项伯为了报恩,头天晚上就偷偷跑去给刘邦和张良报了信,告诉他们项羽要动手。
现在一看项庄舞剑,直取刘邦,项伯心说坏了!他“腾”地站起来,也拔出剑:“一个人舞多没意思!叔父陪你一起舞!”
说着就跳到场中,用身体挡在刘邦前面。
项庄的剑往左刺,项伯就往左挡;项庄的剑往右削,项伯就往右拦。项庄急得直冒汗,可就是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项羽呢?看着自己叔叔和堂弟在酒宴上剑来剑往,竟然没立刻出声阻止!
他可能觉得这有点胡闹,但内心深处那份犹豫和那点被刘邦捧起来的“面子”,让他选择了沉默。这沉默,无形中成了项庄行动的阻碍,也给了刘邦一线生机。
二、 樊哙闯帐,猛士雄风
帐里面项庄项伯两把剑叮当乱响,杀机四伏。帐外面,张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他知道再这么下去,刘邦迟早被捅个透心凉!怎么办?得搬救兵!他赶紧溜出来,找到守在外面的樊哙。樊哙是谁?
刘邦手下头号猛将,杀狗的出身,长得五大三粗,脾气火爆,对刘邦忠心耿耿。
“樊哙!大事不好了!里面项庄舞剑,剑剑都冲着沛公(刘邦)去呢!项伯在挡着,但也危险啊!” 张良急切地说。
樊哙一听,眼珠子立刻就红了:“啥?这还得了!我得进去!沛公现在太危险了!”
他拎起他那把大盾牌,另一只手按住腰间的剑柄,二话不说就往大帐里冲!门口的卫士一看,嚯!好一条凶神恶煞般的壮汉!本能地就想拔剑阻拦。
“滚开!” 樊哙一声怒吼,如同平地炸雷!他侧着身子,用他那宽厚的肩膀和沉重的大盾牌,硬生生往里撞!
那些卫士被他这气势和蛮力一冲,东倒西歪,根本拦不住!樊哙“哐当”一声就闯进了大帐,像一尊铁塔似的杵在那儿,头发根根竖起,眼珠子瞪得跟铜铃似的,死死地盯着项羽!那眼神里的怒火,简直能把人点着了!
整个大帐瞬间死寂!连项庄和项伯都停下了舞剑,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突然闯入的莽汉身上。
项羽是什么人?
那是“万人敌”的西楚霸王!他本能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和挑衅,“噌”地一下手就按在了自己的剑柄上,身体绷紧,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厉声喝问:“来者何人?!”
旁边的张良赶紧抢步上前,打圆场:“项王息怒!这是沛公的参乘(保镖)樊哙!”
项羽一听,原来是刘邦的保镖,心里那根紧绷的弦稍微松了点,但警惕丝毫未减。

他看着樊哙那副怒发冲冠、随时准备拼命的架势,心里反而升起一丝欣赏。项羽自己就是天下无敌的勇士,他骨子里就欣赏这种不怕死的猛士。
樊哙这莽撞的闯帐行为,在别人看来是冒犯,但在项羽眼里,恰恰是忠勇的体现!项羽的怒气消了大半,甚至觉得有点意思,他按着剑柄的手松开了,语气也缓和下来:“哦?是条好汉!赐酒!”
手下赶紧端上来一大斗(古代大酒杯)酒。樊哙也不客气,拜谢一声,站着一仰脖,“咕咚咕咚”就把那一大斗酒灌下去了!那豪迈劲儿,看得项羽都暗暗点头。
项羽一看,更来兴致了,又吩咐:“赐他一条猪腿!”手下赶紧端上来一条生猪腿。樊哙二话不说,把盾牌扣在地上当案板,拔出佩剑,就在盾牌上切肉,然后大口大口地撕咬吞咽,吃得满嘴流油,旁若无人!
项羽看着樊哙这豪放不羁的吃相,心里那点欣赏更浓了,忍不住赞道:“壮士!还能再喝吗?”
樊哙把嘴里的肉咽下去,抹了把嘴,声如洪钟:“我死都不怕,还怕喝杯酒吗?!” 接着,他趁着项羽对自己有好感,开始了他精心准备(很可能是张良教的)的“演讲”:
“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唯恐杀不尽,惩罚人唯恐不够狠毒,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当初楚怀王跟各位将领约定:’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让他做关中王!’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连根毫毛都不敢碰!封闭宫室,退军霸上,就是等着大王您来!之所以派将领把守函谷关,那是防备盗贼出入和发生意外!
沛公这么劳苦功高,大王您不但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有功之人!您这是在走灭亡了的秦朝的老路啊!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应该这么做!”
樊哙这番话,条理清晰,铿锵有力:
1. 讲大义:先骂暴秦,占领道德制高点。
2. 提约定:抬出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这是项羽也无法否认的盟约。
3. 摆功劳:强调刘邦“先破秦入咸阳”,功劳是实打实的。
4. 表恭顺:说刘邦“毫毛不敢有所近”,退军霸上等您来,姿态极低。
5. 解误会:解释守关是为了防盗防意外,不是针对您项王。
6. 诉委屈:有功不赏反而要杀?太冤了!
7. 扣帽子:最后也是最狠的一招——您这么做就是“亡秦之续”!您想当第二个暴秦吗?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项羽懵了!他本来就不善言辞,再加上樊哙说得句句在理,气势又足,项羽被怼得哑口无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天憋出来一句:“坐……坐吧。”
樊哙也不客气,挨着张良坐下了。经樊哙这么一闹,刚才那剑拔弩张要杀人的紧张气氛,算是彻底被搅黄了。
项庄也悻悻地收了剑,项伯松了口气,范增在旁边气得直跺脚,却也无可奈何。项羽那点好不容易被范增挑起来的杀心,被刘邦的表演、项伯的阻拦、樊哙的闯帐和义正词严的指责,冲得七零八落。
三、 刘邦尿遁,项羽放行
气氛虽然缓和了,但刘邦坐在那儿,心里头那面鼓敲得更响了。刚才项庄的剑锋、范增他们阴冷的眼神,都让他如坐针毡。他知道,只要还在项羽的地盘上,危险就随时可能降临。
趁着项羽被樊哙一通抢白搞得有点懵,气氛有点僵的时候,刘邦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站了起来:“项王……恕罪……臣……臣得去趟茅房。” 说着,还偷偷给樊哙使了个眼色。
项羽正心烦意乱,也没多想,挥了挥手:“去吧去吧。” 刘邦如蒙大赦,赶紧低着头,小碎步溜出了大帐。樊哙心领神会,也立刻起身跟了出去。张良一看,也找了个借口,紧随其后。
一出大帐,刘邦感觉空气都新鲜了!他一把拉住樊哙和张良,急吼吼地说:“不行了不行了!此地不宜久留!我得赶紧跑!可我这一走,还没跟项王告辞,太失礼了,这可怎么办?” 命都快没了,他还惦记着“礼数”呢!
樊哙一听就急了:“沛公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虚礼?!人家现在是刀和砧板,咱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还告辞?等着被剁吗?!赶紧跑吧!” 这话糙理不糙,点醒了刘邦。
刘邦一想,对啊!命要紧!他当机立断:“好!走!” 但也不能就这么拍屁股走人,总得留个人善后。他对张良说:“子房(张良字),你留下,替我向项王告罪,解释一下。
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了,你再进去见项王。” 接着,他把带来的礼物——一对白璧(给项羽的)、一对玉斗(给范增的),交给张良:“这个你替我献上。”
刘邦交代完,立刻带着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心腹猛将,抄小路,快马加鞭,一溜烟就往自己的军营——霸上狂奔!生怕跑慢了项羽反悔追上来。
张良估摸着刘邦差不多安全了,才整理了一下衣冠,重新走进大帐。他恭敬地对项羽行礼:
“项王,沛公不胜酒力,已经喝醉了,不能亲自来向您告辞。他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敬献给大王您;玉斗一对,献给亚父(范增)大将军。”
张良这话说得滴水不漏,给刘邦留足了面子(不胜酒力),也给了项羽台阶下。
项羽此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他看着那对精美的白璧,心里没有半点得到礼物的喜悦,反而涌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是遗憾?是轻松?还是隐隐的不安?他自己也说不明白。
刘邦跑了,这结果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也许他内心深处,本来就没那么坚定地非要杀刘邦不可。那份犹豫,那份骄傲,那份对“义”的模糊坚持,最终占了上风。
他沉默着,接过了白璧,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旁边的范增可气疯了!他苦苦谋划,步步紧逼,眼看就要成功,却功亏一篑!
他接过张良奉上的玉斗,看都没看,狠狠摔在地上!抽出佩剑,“哐当哐当”几下,把玉斗砍得粉碎!他指着项羽,气得浑身发抖,声音都变了调:
“唉!竖子(这小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的,必定是沛公啊!我们这些人啊,以后都得当他的俘虏了!” 说完,范增拂袖而去,留下满地的玉斗碎片和一脸尴尬、沉默不语的项羽。
项羽看着暴怒而去的亚父,再看看地上的碎片,又摸摸案上的白璧,心中五味杂陈。他最终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接受这个结果。
他没有下令去追刘邦,也没有因为范增的无礼而暴怒。
也许,在他心里,这场充满杀机的宴席,以刘邦的狼狈逃窜告终,自己依然保持着霸王的威严和“宽宏大量”,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他可能还在想:
刘邦?不过是个侥幸先入关的老滑头罢了,手下也就那几万人马,能翻起什么大浪?我项羽拥兵四十万,天下无敌,他还能反了天不成?放他一马,显得我气量大,正好收服天下人心!
鸿门宴的帷幕落下,项羽在范增的怒吼声中静坐帐中,心中所想我们已无法确知。或许他正为自己的“仁义”自得,又或许一丝不安已悄然萌生。刘邦则仓惶逃回霸上,惊魂未定,却也深知,一道无形枷锁已被挣断。
项羽的犹豫,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道分水岭。他未曾料想,鸿门宴上放走的,绝非一条丧家之犬,而是一条终将搅动风云的真龙。
那场宴席上错过的寒光一闪,最终化作了垓下的四面楚歌,乌江畔的壮烈悲歌。
英雄一念,江山易手。当断不断,其祸自招——鸿门宴上的酒杯尚温,天下大势已悄然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