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说到了宝钗的十五岁生辰宴,是贾母精心策划的高端局,目的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薛家女儿十五岁了,成年了,可以谈婚论嫁了,也不要再赖在贾家不走了。
而宝钗却以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利用自己的“博学多才”暗暗反击,讽刺真正赖在贾家不走的的“寄生草”是黛玉。贾宝玉看不懂也听不懂,大赞宝钗有才学,无书不读;黛玉实在看不下去了,贾母的苦心都要被你搅黄了,于是制止宝玉:“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直接把薛宝钗怼回去,你不要欺负我们“没文化”,装疯卖傻、赖着不走,你这点小心思我一眼就看穿了!
宝钗不说话了,史湘云笑了,于是大家看戏。所以,盘点一下这场生辰宴的“明争暗斗”,看懂了的寥寥无几:三大才女,黛玉、宝钗、湘云是懂的;王熙凤配合贾母,前半段是懂的,后半段虽然不一定懂,但善于察言观色的她,从黛玉三言两语就怼得宝钗无言,湘云又笑了,应该猜到了八九分。当然还有这个局的发起人贾母,笔者看来也是看懂了的。
戏终于看完了,席也接近尾声,虽然贾母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但薛宝钗不服气,扯出林黛玉,觉得自己和林黛玉是差不多的,都是寄居在贾家,为何只撵我不撵她?贾母可能也没想到薛宝钗会反击,并且牵扯到了林黛玉,所以,这场生辰宴还差一个结局。还有一场好戏要看: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庚辰双行夹批:是贾母眼中之见、心内之想。】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庚辰双行夹批:宝钗如此。】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庚辰双行夹批:不敢少。】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庚辰侧批:事无不可对人言。】【庚辰双行夹批:口直心快,无有不可说之事。】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为什么说贾母是看懂的呢?从叫进来深爱的小戏子,觉得“益发可怜见”就知道,这份怜惜和额外赏赐,哪里是给小戏子的,分明是给林黛玉的。“可怜的外孙女儿啊,外祖母没有想到,那些人会用伤害你,说你也是赖在贾家的寄生草来反击我,你还不得不站出来维护我,你今天受的委屈,外祖母都知道,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会比别人多怜惜你一些!”贾母这些心里话不能当着众人说出来,但是她却用额外赏赐小戏子的行动,表达了她对黛玉的偏爱。
老太太不说,不代表别人不能说,凤姐儿此时特意指出:“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你们再看不出来。”之前看电视剧,再看脂砚斋的这个评价,以及很多研究者的解读,似乎都是觉得凤姐拿戏子比林黛玉,林黛玉会耍小性儿,夸赞凤姐情商高,故意不说出来。但笔者认为,这是被带偏了。凤姐儿如果怕得罪黛玉,她也知道黛玉是老太太的偏爱,高情商的她,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如此明显地提醒大家来“围观”这个小戏子的。
结合上面我们提到的贾母对待小戏子的怜惜,凤姐儿这么做、这么说,明显是要让人知道“这个小戏子像黛玉”,要让大家知道老祖宗是“爱屋及乌”才特别赏赐小戏子的,而且根据她、贾母和黛玉之间的默契,她知道黛玉是懂的,她不会生气。高情商的点是在这里,王熙凤一向的处世哲学是要配合好最高领导贾母和看得懂这场局的“高层”,其他人怎么想并不重要。
另一个看懂的人宝钗的反应是: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这里曹公写的是“不肯说”,大家可能会以为宝钗也是高情商不愿意得罪林黛玉,而且她本身就“稳重平和”,自然不会说这些闲话。其实“不肯说”,才是关键!因为她知道贾母这样对小戏子,就是告诉自己黛玉在她心中就是重要的,连和她相像的小戏子,她都更怜惜。正因为宝钗看懂了,所以才不肯说,不愿意说,说出来不是啪啪打自己的脸吗?
贾宝玉亦猜着了,亦不敢说。贾宝玉用的是猜,而且是“不敢”说,说明他是真没看懂。再来看另一个看懂了的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想也不想就说出来了,心直口快的史湘云觉得这个要说呀,自己都是到最后才品出来的,那些人估计都还懵着呢,说明白了大家才懂呀!
之前被带偏的时候,会觉得史湘云就是个心直口快的傻大姐,一点情商都没有。但是看懂了这场局的史湘云知道,王熙凤对后半段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犹豫的,她选择了不明说,宝钗是不肯说,贾母是不便说,那只有自己来说,也不枉贾母专门把自己留下来参加这场生日宴了。(史湘云原本是要回去的,贾母特意留她参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贾母办这个生日宴,本身就是告诉大家,薛宝钗该嫁人了,但并不是嫁到贾家,而贾母更喜欢的人是林黛玉。
在湘云的提醒下,大家终于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所以,至此,宝钗十五岁生日宴的大戏才终于落下了帷幕,总算圆满结束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段文字,里面一个字都没有写黛玉的表情和动作,根本没有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她使小性儿,甩脸子直接离席了。所以,读这一段,一定不能带着固有的偏见。黛玉自始自终都是一个看戏的人,看着场上所有人的表演。
整个局唯一不完美的,就是贾宝玉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这个眼色将两大才女得罪地死死的,他还觉自己很冤枉。
湘云席一散,就叫丫鬟收拾行李走人,不愿意再留下来看人脸色。宝玉赶紧解释:“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这些话再次证明宝玉啥也没看懂,连门都没入。自己看不懂,还自以为是,用自己的想法去猜度别人。林黛玉就是个小心眼的人,史湘云就是个没脑子的人,我都是为你好,你还怨我。
大家要是史湘云会怎么想?“宝玉智商不足,情商堪忧,该你维护林妹妹的时候,你倒在那里拍膝、画圈,夸赞对手;林姐姐只有靠自己战斗,老祖宗怜惜林姐姐,想告诉众人她偏爱黛玉,你却一个眼神让众人又觉得黛玉是个小性儿的人。我也是孤儿,能体会林姐姐在贾家的处境,我站出来为林姐姐说话,我的性格她也是知道的,我也知道她绝不会恼我,你却说我没脑子,得罪她……即便是真得罪了林姐姐,我和她也是平等的,小姐妹之间吵个架、互相嘲笑一下也是常见的,一会儿就和好了。你不懂这些就算了,还做出一副为我们好的样子,花言巧语哄骗我们感激你。可是,我头脑是清醒的,你说这些没用的话,估计只有恋爱脑林姐姐才相信吧!”
贾宝玉在史湘云这里碰了一鼻子灰,赌咒发誓说自己是真心对她们好都没有用,史湘云不吃这一套,我跟林姐姐之间的事儿与你无关!
宝玉没趣,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
黛玉以为他走了,开门出来看见他还在,只好让他进来。宝玉在现代估计也只能算个“钢铁直男”,自审了这半天,也没想明白为啥黛玉不理他,就叫黛玉直接说说,到底是为什么?
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这一段绕口令似的对话,甚是有趣。黛玉生气的点不是被嘲笑,而是宝玉认定“把戏子比她”是嘲笑,而且还认定自己一定会因为这个嘲笑而生气。“难道我这点娱乐精神都没有了?姐妹之间开玩笑是常有的事情,我几时为了这些跟人恼过,我恼的是你对我的偏见,那说明你并不了解我!”
黛玉接着说,你对我有偏见,我也可以饶恕,但是你为什么要给湘云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庚辰双行夹批:颦儿自知云儿恼,用心甚矣!】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庚辰双行夹批:颦儿却又听见,用心甚矣!】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黛玉最不能接受的,和史湘云一样也是那个“眼神”。我和她都是公侯家的小姐,地位没有高低之分,我们平常的玩笑、斗嘴都是常事。而且,我们都是有涵养的,连宝钗说我是“寄生草”,我都没有恼,更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自降身价就恼了。你那个眼神,不仅是对我们的不尊重,甚至可以看成是对我们感情的挑拨。我和湘云之间,喜欢也好,吵闹也罢,是我们自己的事,你没有必要插进来和稀泥。
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思想比宝玉成熟了不知多少,在这个“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家,虽然有贾母的庇护,但她也要独自去承受,甚至不得不竖起尖利的刺去反击。可是她喜欢的人,想要依靠的人,却并不懂她,甚至还误会她是敏感、小性儿,更谈不上给她依靠。所以,大家觉得宝玉“冤”还是“不冤”,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今天是5月20日,愿全天下的有情人都幸福快乐!520的红包🧧不可少,但放下偏见、真正去理解对方,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更重要!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