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孩子,卷孩子,望子成龙,从古至今,从不间断。我们从各种历史典故中能够看到各种鸡娃的例子。但是有鸡娃成功的,就有鸡娃失败的。不得不说,大多数的鸡娃最终都会走向失败,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是普通人。

      我们看看《红楼梦》中鸡娃成功的和鸡娃失败的例子。成功的例子莫非李纨督促贾兰,最终高中。失败的例子,看贾政和王夫人逼着贾珠读书,然而刚刚成年就一病死了。顺便补充一下,贾兰正是贾珠的儿子。

     从遗传学的角度说,这父子两个十分的相似,都是酷爱读书的,学习上都特别自觉。贾珠14岁便中了秀才,进了学,可可惜20岁一病死了。对于贾珠之死,现在诸多的红学会的研究普遍是,压力太大,惹了风月之事。被贾政暴打,隐疾复发,病死了。

        贾家对于男孩的教育向来是天天打,因为贾家的发迹史便是武力打天下,相信棍棒底下能发家,也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贾家的长辈们认为拳头就能解决一切,用拳头就能得到想要的,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

      最初贾家发迹后赫赫扬扬,深得皇上器重,到了贾政这一代,慢慢的被挤出权力中心。贾家人想到了下一代该走科举了,不然就要衰落下去,偏巧贾珠又是一个智商极高的聪慧孩子,这让贾政看到了希望。于是,按照“子墨子怒耕柱子”的言论,“快马更要加鞭”,因为贾珠实在是孺子可教,于是便大力施压。贾珠14岁进了学,这更让贾政看到了希望,于是给贾珠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可是功名哪里是那么容易考的?几万学子去内卷,要拼各种能力。越往高处去,越是高手如云。比如现在小学在班里名列前茅并不难,努努力都能做到。但你若考到了清华,那里全是精英了,每个人在群体里倒显得都不出众了。清华里面还要再拔尖,那真是神人的天赋才行啊!可是贾政不管这些,甚至他可能都不知道,越往高处越想拔尖就越困难。他只是简单的想:你小时候处处第一,怎么大了反倒得不了第一了呢?肯定是没有小时候努力!于是贾政就拼命给贾珠施加压力!给贾珠娶的妻子是国子监的女儿李纨,相当于中央教育局局长的女儿,希望有这位贤内助,能督促着儿子更加的努力上进。

      这对贾珠多不公平!从小努力学习倒也应该,但是看到周围的人又是在干什么呢?按照年龄推断,进了学之后,有了更小的宝玉弟弟和贾环。看着他们每日在府中的嬉戏玩闹,贾珠的心里又怎么能平衡呢?但是贾政和王夫人可不管这些,他们把贾珠视为工具人,他们看贾珠是一个可以给自己挣功名的东西。他们仗着自己是贾珠的直接监护人的这一便利身份,对贾珠继续实行高压政策。

       后续宝玉闯了祸,挨了贾政一顿打,王夫人跟丫鬟袭人诉苦的时候,他的原话:“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当时你珠大爷在时,我是怎么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只管儿子了?……倘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

     从这里能看出对贾珠的管教,当日王夫人和贾政一样,都是高压政策。最终,贾珠在娶妻生子后,终于爆发了。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让他实在是太累了,他想好好的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小家庭的温馨。然而,贾政不允许:你还没考上状元呢,怎么就先歇着了?这一大家子都指望你以后吃饭挣钱养我们呢,你就敢跑到温柔乡里去?贾政不许!贾珠于是生出了叛逆之心,也是为了缓解压力,他和不伦之人有了不伦之恋,这让贾政更加暴怒,盛怒之下暴打失手致死。

      贾珠死了,贾政和王夫人无尽的后悔,不该管教的过严。可是贾珠不死,他们只会一直逼着贾珠,不死也会疯。

     我们身边往往有这样的家长,越是能力平平,越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们自己上学的时候不思进取,荒废学业,但是逼着孩子用功的时候他们的说法可多了:“当初老子要是有机会能怎么怎么样,我早就考上博士了如何如何……所以你要是不考个清华北大,简直对不起老子一天给你吃三顿饭!”

       就像贾政和王夫人,两个人都是没什么才学的人。王夫人大字都不识几个,吟诗作对不会,猜谜不会,就连行酒令,乡下不认字的刘姥姥都能说一个,王夫人还得需要丫鬟代说,真是丢人!没有才学,能力平庸,管家都不会,甩手给王熙凤,但是仗着自己是太太的身份,拿腔作势的压制比自己级别低的人,倒浑身是劲儿。你看她收拾丫鬟的时候,向来是雷厉风行。金钏儿跟宝玉说两句笑话,她便把金钏大骂一顿,撵回家去,羞的金钏儿跳井死了;她看不上聪明伶俐的漂亮丫鬟,很大程度是嫉妒,嫉妒别人的聪明。她嫉妒贾敏、厌恶黛玉、憎恨晴雯,她只喜欢“粗粗笨笨”的。因为王夫人自己就笨啊!大观园发生了绣春囊事件,她都不调查清楚,先指着王熙凤暴跳如雷的骂起来。等后续人家清白,她也绝无歉意,仿佛别人活该被她骂。没能力,低情商,只有一身火爆脾气。这样的母亲,给谁谁不窒息?

      再看贾政这个做父亲的,虽然自幼酷爱读书,但是学识能力并不出众,五品员外郎当了那么久,官场的事还是弄不明白,还不如贾雨村后来居上。虽然当日荣国公想让他参加科举,但贾政若真参加了科举,真的能高中吗?爱读书和会考试可是两回事!历史上才华出众但总也考不上功名的人物多了去了,徐文长、吴承恩、蒲松龄等等,哪个文采不比贾政强?贾政作诗费劲,做官费劲,就连建造大观园事宜全是贾珍和贾琏这两个不咋读书的纨绔子弟在忙,贾政就会跟一群掮客插科打诨,明眼人都能看出贾政能力差。不过是自律性和道德水平比众人高一些罢了。他自己却迷之自信,总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也幸亏当日他没去科举,不然屡考不中,那才丢人难堪呢!

       正如当年我们某些家长,因为一些机缘巧合,错过了考学、升学,或者选错了专业,造成一事无成,于是便自我安慰:我若是能有机会,我必定清北状元博士保送。贾政心里估计也憋着一口气:“我若当年参加科举,我一定也能高中,还要这皇上给的五品员外郎干什么?”却不知道,能力差的人,放在哪里都是差!

      这一对普信爹普信妈对自己的智商和能力迷之自信,他们仗着对贾珠有监护人的身份,只管高压。“管不了别人,还管不了你”这一套被两个人玩的炉火纯青。

       假如现在的社会来说,一个年轻人,都结了,有了孩子,有了正式的工作了,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了,可是父母还逼着你求学上进呢,逼着你白天上班去卷工作,晚上别歇着,继续挑灯夜读,抓紧时间考个博士后,给爹妈脸上争光,七大姑八大姨还等着你鸡犬升天呢。换做是谁,谁能受得了?

      贾珠看着这一对蠢爹懒妈,再看看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在园里嬉笑畅玩儿,心里不知道升起了多少股无名之火。但是封建社会以孝为大的帽子又大于天。最终,贾珠用极端的方式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被贾政暴打而死。

        这都是普爹普妈鸡娃可悲的下场。

       我们现在常说,有鸡娃的功夫不如鸡自己。也就是说,你自己要的能力不出众,真的没资格要求孩子超越自己。

     我们再对比李纨。她鸡娃最终是成功的,这是高知父母对高智商孩子努力鞭策的好结果。但是看李纨可跟贾政和王夫人鸡娃方式绝对不一样。她不打骂,不逼迫,不给贾兰持续高压的压力,但是她也有她的鞭策方式。

红楼梦中成功和失败的鸡娃

       首先,李纨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这和贾政听见风就是和王夫人的“喜怒言之于表”绝不同。这那一对普爹普妈自己能力不突出,任何事情的思考度都不够。听着风就是雨:王夫人见邢夫人举个风月荷包来告状,都不调查清楚,便把王熙凤叫来大骂一顿。你再看贾政,听别人说“宝玉勾引戏子,逼得金钏儿投井”的话,也不调查清楚,直接大棍子把宝玉打了个半死。
      你看这对父母,干啥啥不行,发火第一名。孩子老在这种环境,时刻战战兢兢,大脑容易受损,更别提发挥聪明才智了。

      李纨的情绪就很稳定,高兴的时候不会大喜,伤心的时候也不会大悲,极度的有克制。他在教导贾兰时不会像王夫人那样,高兴了过来亲亲,心情不好了一通大骂。于是,贾兰也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每日按部就班的完成功课,不会用自己幼小的心去消化父母的不良情绪。

        如果孩子是个学霸,我们可以鸡一下,但是绝不能像贾政和王夫人这样只顾拼命的施加压力,不给孩子放松的空间。应该像李纨这样,以身作则,顺势而导。

      第二点,李纨自己也是学识渊博。李纨是国子监之女,作为教育局长的女儿怎么可能唯女子无才便是德呢?家里一定会请最好的优质良师教育李纨。你看大观园接连几次的诗社,每次都是请李纨做裁判。李纨要是知识能力不突出,要是自身不胜任,他有何德何能做诗社的社长呢?所以李纨有足够的墨水来辅导贾兰。贾兰虽然在家里的私塾上学,但是那个私塾大家也知道,连薛蟠都能随便的去,一群少爷们天天闲的争风吃醋,闹学堂。贾代儒是个平庸之辈,贾兰在那里根本学不到什么,真正的功夫都来自李纨的教导。

     李纨的鸡娃方式,不打不骂,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温和平稳的学习环境,用自己的学识来填补孩子,所以,李纨的鸡娃最终成功了。贾兰不仅学识好,就连为人的性格、品性,贾珍、贾蓉,贾琏都比不上,甚至比贾宝玉还要强得多。

     如果我们现在的家长想要鸡娃,就要学学李纨。首先对比一下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够不够?如果自己是个学渣,给你个学霸儿子,你也教不出来,还不如让学霸自己去摸爬滚打去打拼。如果孩子就是个普娃,做父母不要太迷之自信,让孩子多学一些本事是没错的,但别逼着孩子去卷生卷死。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吧。

      其实《红楼梦》里还有一对鸡娃失败的家长,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贾代儒。贾代儒鸡娃鸡的是他的孙子贾瑞。

      书中原话:“原来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

        贾瑞从小被爷爷管的死死的,都没怎么见过女人,突然见了恍若妃子的王熙凤,立刻要倾倒了。因为调戏王熙凤,被整蛊关在过道里,大冬天的,一晚上差点冻死。第二天回家贾代儒气的“也不发问,发狠打了三四十板,还不许吃早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并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

      看看贾代儒的教育孩子方式,跟贾政差不多,问都不问,直接打。

      贾瑞第二次调戏王熙凤,被贾蓉贾蔷使了绊子。又戏弄一回,病了一场。书中说“日间功课又紧,他二十来岁的人尚未娶亲,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

       看看贾代儒对贾瑞的教育,唯一的孙子都二十多岁了,按照现在社会,还是个年轻人,可是在封建社会,这绝对是个大龄青年了。按理说,十七八岁就应该张罗着娶亲了,可是贾代儒他完全没有想着给孙子娶个媳妇儿,大孙子天天惦记女人,他这个作爷爷的都不知道!

      难道不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吗?

     也许知道吧。可是相比较,贾代儒更期望贾瑞能先把功课完成,将来也能进个学,考个状元。

      真是痴心妄想啊!这贾代儒难道自己学识很高吗?他不过是仗着是贾家子弟,给他弄了一个教师编制而已。在自家的私立小学做个代理校长。他难道还真的以为自己学术水平很高吗?他真的以为自己的孙子是个天才吗?没有自知之明。他连学堂的一群孩子的纠纷都管不了。大孙子长大了,惦记男女之事都不关注,脑中竟然还想着赶紧让大孙子取个功名,真是可笑!他竟然都看不出来自己这个宝贝孙子绝不是个学习的料。

      又是一个普爹,一个迷失自信的普爹,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普,一个以为棍棒底下出状元的普爹!

       贾瑞在这学堂里,看着周围的一群富家少爷们,家里小丫鬟们伺候着,大手大脚银子的花着。再看看自己,零花钱没有,女朋友没有。人穷志短啊,所以贾瑞就越长越不堪了。突然见着美女王熙凤,就拔不动步了,做出种种不堪之事。

     可是贾代儒完全不理解,他不理解好好的年轻人怎么不热爱读书呢?考状元多香啊!怎么净想着交女朋友呢?

      不想交女朋友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老的连裤子都提不上的老头子,另一类就是太监。贾代儒就是第一类!他自己的人生阅历足够了,他才不管他的孙子此时此刻需要什么呢。

      贾瑞真是悲剧呀。也许有人会说,贾瑞之死是死于自己的心欲,淫心不改。而我要说,害死贾瑞的,就是他那个啥都不懂的亲爷爷。不靠谱的家长教育孩子,孩子真是可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