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昼,是雍正爷的皇五子,历史上称他为“荒唐王爷”。雍正朝,仅有三位皇子有资格被立为储君,但是弘历又是皇祖所认可的后世之君,尽管如此,皇三子还是想搏一搏,只有皇五子弘昼始终不愿意参与到其中,一生就想着能够做一个富贵王爷就知足了。
弘历继承皇位后,对这位皇弟还是很不错的,将雍邸赐给了皇弟作为亲王府。要知道雍邸里面出了两位皇帝,堪称北京城的福地。雍正十三年,刚即位的四哥让他管理内务府,这也是很不错的差事。后来为了满足五弟清闲的要求,担任的一般也就是八旗都统,管理武英殿事务和御书处事务。
虽然说,乾隆十八年,也授予和亲王弘昼议政大臣的职务,当时也是在宗室中选择,为了完成数字的,而弘昼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政事中来,反而落的清闲。
弘昼膝下共有8个儿子,15个孙子。当然,他长大成年的几个儿子基本上都得到了恩封,那么他的15个孙子也都出生在乾隆年间。作为伯祖父的乾隆,对他的这15个侄孙怎么样呢?来看一看:
第1孙:爱新觉罗绵伦(1752-1774年)
绵伦是弘昼的长孙,是次子永璧的儿子。
弘昼是1770年去世,绵伦的父亲永璧承袭了爵位,仅两年时间,也就是1772年也去世了。此时,21岁的绵伦就承袭了爵位,递减后为多罗郡王。
只可惜,两年以后,也就是1774年也英年早逝,享年23岁。比他的祖父弘昼也就晚去世四年。
第2孙:未有名(1754-1755年)
早夭儿子,2岁就夭折了,无嗣。
第3孙:未有名(1755-1755年)
1岁夭折,在世上仅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第4孙:爱新觉罗绵循(1758-1817年)
绵循是永璧的第四子,但是弘昼的后代中,唯有绵循这一支是最为兴旺的,因为绵循膝下共有15个儿子,都能赶得上自己的伯祖乾隆了。
1774年,长兄绵伦去世后,自己的二哥、三哥已经早就夭折了,接下来只能让绵循来承袭爵位了,爵位依然是多罗郡王。
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四年,绵伦一直是在八旗中担任职务,先后奉旨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后还被赏赐了乾清门行走,后授予正白旗蒙古都统。
嘉庆四年,奉旨管理御船处事务。
这一年,先将乾清门行走的特权拿走,过了四年以后又赏赐回来了。具体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嘉庆十一年以后,下旨让绵伦停止手中一切职务,在家赋闲。后在嘉庆二十二年去世,享年66岁。
第5孙:爱新觉罗绵倬(1762-1787年)
绵倬是永璧的第五子,只可惜活到了26岁就去世了。乾隆四十六年,20岁的绵倬被授予三等侍卫,乾隆四十九年,晋封为三等镇国将军。
有一位妻子,是知府的女儿,只可惜成婚后一直未生育子女,他就去世了。
第6孙:爱新觉罗绵显(1756-1759年)
活到四岁就夭折了,无嗣。

第7孙:爱新觉罗绵命(1767-1832年)
绵命是永璸的次子,父亲永璸是在1799年去世的。绵命的长兄早父亲去世,因此绵命成为了实际上的长子,承袭了爵位。
父亲永璸爵位为镇国将军,因此递减后为辅国将军。不过,1799年,嘉庆帝还恩赐下诏授予他六品官。道光朝去世,享年65岁。
第8孙:爱新觉罗绵传(1769-1833年)
绵传是永璸的第三子。
乾隆五十五年,23岁的绵传被封为一等奉国将军。
嘉庆二年,授予三等侍卫。
嘉庆六年,绵传因为生病,后误了差事,造成侍卫职位被解除了。两个月后,痊愈以后回到了岗位,仍然被授予三等侍卫。
嘉庆十一年,因缘事被解职了,朝廷命他前往盛京,即可起行不得耽误。后一直在盛京赋闲在家。
道光十三年,绵传去世,享年65岁。
第9孙:爱新觉罗绵僧(1768-1807年)
父亲是弘昼的第六子永瑍。乾隆四十九年,父亲永瑍去世后,绵僧承袭了爵位,递减为辅国将军。直到嘉庆十二年,一直是闲散宗室,并没有在朝廷担任职务,这一年去世,年仅四十岁。
第10孙:爱新觉罗绵倌(1783-1833年)
绵倌是永瑍次子,但是在宗室里面应该属于三无人员了。
嘉庆元年,15岁的绵倌被恩赐为荫生,并且授予了八品官,享受八品的待遇。与普通的知县对比,作为这样一位闲散宗室,甚至都不如。活到了51岁。他的妻子是钮钴禄氏,岳父是同知,一生并没有什么作为。
第11孙:爱新觉罗绵令(1765-1797年)
绵令的父亲是弘昼的第七子永琨。
乾隆四十九年,绵令被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并且还授予了二等侍卫。
只可惜,时间不长,嘉庆二年就去世了,年仅33岁。
第12孙:爱新觉罗绵仲(1768-1814年)
绵仲的生父是永琨,他的八叔永增只有一个儿子早年夭折,绵仲就过继给八叔为嗣子。在弘昼的15个孙子中,绵仲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是最强的,而且在乾隆和嘉庆两朝都是受到了重用。绵仲除了爵位以外,是从七品笔帖式开始干起的。
乾隆五十二年,朝廷授予绵仲七品笔帖式;
乾隆五十六年,升任为委署主事,官居六品。
嘉庆元年,正式授予主事。
嘉庆四年,授予宗人府副理事官;九月,升任为理事官。
嘉庆八年,重新归宗,依然是永琨的儿子,然后承袭为三等镇国将军,并且朝廷还赏赐了三等侍卫。
嘉庆十九年,因病告退三等侍卫。这一年去世,享年47岁。
第13孙:爱新觉罗绵俸(1768-1770年)
乾隆三十五年去世,仅3岁,无嗣。
第14孙:爱新觉罗绵柔(1777-1780年)
生母是散秩大臣的女儿,乾隆四十五年去世,仅4岁。
第15孙:爱新觉罗绵金(1765-1778年)
弘昼第八子永增的长子,生母是内大臣兼都统的女儿。乾隆四十三年去世,年仅1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