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选择 “设为星标”

厚朴茶课

喝茶的尽头是什么?

作者:茶课九期十期 徐海燕

一片叶子,取自自然,锅盆簋釜的蒸煮炒焙,然后蛰伏,沉沉睡在房屋一隅。只为了在水的洗礼下完成华丽的变身。不得不说,这就是我一开始对茶最崇高的认知。同时,对茶的认知还有来自曹公《红楼梦》原文中笼翠庵茶品梅花雪的小资,亦或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宋代贵女六艺和豪华建盏十二件大玉川先生,又或者是爸爸大搪瓷缸里飘出的茉莉花香和舌尖的苦涩。虽然这些对茶给生活带来的时而高贵,时而典雅的有点翘首弄姿,有时又是那么带着汗味的淳朴平凡。但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都只是体现了茶作为生活必须品的功用,衬托的无论是喝茶的贵族还是豪饮的平民,只限于“饮”。

厚朴茶课,道地的茶只仅仅是茶课上的必备“工具”而已。思考最多的是“喝茶的尽头是什么呢?”以前总听说:喝茶的尽头是生普。这大抵仅仅是从茶的价格来说吧。直至如今,是茶课十期的第八次课结束。除了对茶的味道、产地、工艺的探究,虽然说每种课上用到的茶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极致的奢华。每次茶课都是一场与自己身体的对话,就像一位同学曾说,让自己跟自己在一起。每次茶课,看着谭老师专注的投茶、注水、出汤,直至扑面而来的茶汤捧在手中,再喝入口中,感受茶汤在身体内的奔腾。对,奔腾,有的似浮云,云展云舒,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有的像烈马,霸道而热烈,呼啸着,嘶叫着扑向身体的每一道阻碍,直至突破、散开。让我一度以为入口的不是解渴的茶水,而是疗伤的良药。慢慢地体会“能量”这个词。是厚朴一直以来最重视的“以人为本“,和以人为贵,要做一个贵族的开始,就是让自己回归自己,你的身体远远比你自己更爱你自己。让一口茶汤接通天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之真味吧。

一、众生平等之

声音与呼吸

“好,我们从首席开始,读一段自己感兴趣的文字。”

听到谭老师一边泡茶,一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茶课正式开始了。我们一口呼吸把脊柱拔起来,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开始读书。每个人都静静地听读书的伙伴的声音,毋论声音的高低,听的是声音的出处,从何而来,因何而滞,去向何处。“在安放自己的这个当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声音与呼吸,把身体松透,让身体享受被呵护被按摩的舒适。”在谭老师每节课数次的画外音的陪伴下,终于在第六次红茶主题课上感受到了。

本着不白跑一趟原则,每周三上午都约了厚朴的治疗,中午吃一顿厚朴的饭,下午开启热爱的茶课。这周约了按摩,徐老师说过,按摩是非常高级的中医治疗方式,本次按摩之前,对按摩的认知仅限于在神阙周围转圈。这次按摩治疗,大夫主要按摩的是腹部。随着大夫的手指,真切地感觉到左侧肠区的硬条索,根据学过的知识,应该是硬痰结。下午上茶课时左腹痛,现在已经学会了自己调整,坐在椅子三分之一处,调正身形,一口呼吸把脊柱拔起来,把身体松透。一口茶汤下肚,暖暖的,疼痛减了七八分。等到了与搭档共同泡茶环节,照例先给老师敬茶,谭老师喝了一口说,以前不太通的两胁,这次通了一些。狂喜啊,前半生造的身体,冷饮、水果、蹚水,松动了哎!谭老师一直说,每次气定神闲地喝我们泡的自以为非常好的茶,她都全息地与我们感同身受。是用生命照见生命。这道茶不是通过我们的手泡的,而是我们的身体啊。我们每一个人泡的茶都是给自己泡的,每一口茶汤都在谭老师的引导下按摩抚慰,撞击着我们自己身体的需要。

二、气畅而神闲,

辩声识人真功夫

第六次课红茶主题,打开了我对气的理解。

这次茶课,我一直引以为傲的泡茶“技术”还是败给了“气”。有一位补课的学姐,谭老师一直在表扬她,从听声识人环节就表扬她的声音通透。听声识人这项技能谭老师从第一次茶课开始贯穿了整期课程。谭老师教我们拔起脊柱,当每一个同学读文字时,让我们读人,通过读懂声音找到声音卡在哪儿;有的同学卡在喉咙,有的同学卡在后背,我的邻座就卡在后背和富贵包。在她朗读时,我同时拍她的后背,居然声音的质感真的变化了,通透了。想起曾经我初到厚朴学茶课时浅薄的认知,不明白为什么要每人读一段,原来这是“真功夫”啊!而这位学姐的声音读书时确实深远浑厚,而她泡的古树红茶也是清澈、醇厚、甘甜。细一打听,这位学姐自从参加健康营开始,便每天站桩,且从未间断过。自惭形秽啊,想到我也曾参加修习营,也坚持站桩练功了一段时间,进入冬季,就自动断了。是时候重新开始了呀!

三、此工夫非彼功夫,

单丛与单枞

乌龙茶课(二),广东凤凰单丛和台湾乌龙茶课上,一个紫砂盘中盛着六个小盏,一溜三只小紫砂壶,烧水的砂铫以及炭炉,终是才疏学浅,当谭老师脱口而出这潮汕功夫茶四宝的名字——红泥炉,玉书碨(砂铫),孟臣罐和若琛瓯——不自觉感叹自己知识的匮乏,和古代文人的高贵。红泥炉是手工的烧炭炉,玉书碨又名砂铫,也就是烧水的壶,孟臣罐是泡茶的小壶,若琛瓯是指专用于品饮的小杯盏。

在冬日阳光明媚的午后,约上三五好友,相谈甚欢,起一炉炭,炭火通红,泉水三滚,投茶煮水,拇指与中指轻提壶把,食指搭在壶盖上,汤倾而出,香气袅袅。茶也醉人,不觉向晚。

潮汕功夫茶四宝

之红泥炉、玉书煨、孟臣罐 →

对于凤凰单丛茶,这两年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喝茶这许多年,“单丛”与“单枞”傻傻辨不清,“工夫”与“功夫”懵懵不明白。研读谭老师编纂的《厚朴茶道课实录》,“丛“是很多树生长在一起,单株树上的叶子放在一起就叫“单丛”,说的是凤凰单丛;而“枞”则说的是产自武夷山的四大名枞。如果你认真研读,对于潮汕功夫茶四宝,当双目闭起,我可能真的不是每个字都写正确。这扑面而来的细致让我从心底油然生出敬佩。这本书不正是我们学茶路上的百宝箱,乾坤袋吗?

喝茶的尽头是什么?

茶课上,谭老师拿出了珍藏的五十年代的“东方红单丛”和“宋种”。这泡“东方红单丛”茶,力量雄厚。历经岁月的沉淀,经沸水激发出来的气感十足,直达三焦,同时也热到脚底。脚底麻酥酥的,甚是通透啊。

这泡“宋种”,谭老师说,宋种本来就难得,几年前机缘巧合得到这款茶,当时试喝非常不错,但是收藏几年后,发现了茶在能量上“空”了。上次茶课老师先做了预告,当茶汤入口,才真切感受到什么是“空”。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体验,真的喝下去后不像其他茶那样沿着任脉或督脉行走,也没有明显感觉热到哪里,就无声无息地丢失了,香是真的香,但就是没有茶气了。

这节茶课,由于当天的气压有些低,还考虑温度和湿度的原因,谭老师临时调整了茶水比投茶量,宝藏谭老师告诉我们,投茶量也不是必须固定的茶水比,而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尝试做一些调整。

四、老茶——

岁月的洗礼

谭老师在第六次课结束时,预告第七次黑茶主题课和第八次普洱茶主题非常重要。

第七次茶课:黑茶。越陈越香是对黑茶最基本的尊重,老黑茶历经后发酵和仓储岁月的洗礼,蜕变成独一无二的风味。第八次茶课:普洱茶。在存储时间之外,普洱茶更看重树龄,课上品饮了不同树龄的古树鲜叶制成的普洱茶,这些茶承载了古树本身的厚重。从百年到五百年,遗世而独立。

“一口呼吸将脊柱拔起来,气顺而神安。”

千锤百炼出真金,记录我的进步:泡茶时我泡的是一款泾渭茯茶,闻着干茶平平无奇,一注水下去激发出来浓浓的菌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冠突散囊菌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历久弥香,太沉醉了。并且在谭老师指导下,两泡茶汤味道全然不同,尤其是第二泡茶汤,经过了调息,我真的感觉到,有一股气流顺着小臂从手心出来,谭老师会心地说,这次茶汤对了。内心的狂喜,也要沉住气,迎接下一次冲泡更好的茶汤。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三款不同年代的老六堡茶。分别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三个年份的老茶。这次的重要知识点:以水性识别器性。

先试壶,这三把小壶,器型一样,居然出水各不相同。以前的理解是“紫砂的挑选,要选一把水流和出水顺畅的壶”,谭老师给出了不一样的知识:每一把壶都有自己的气质,都有与之相符合的茶,选对了,茶汤会更完美。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之前只知要冲泡一口好的茶汤,重点关注的是紫砂的品质,却原来有生命的水配上有生命的茶再配上合适的器,环环相扣,珠联璧合。另外一个知识是,如果有这样的三把紫砂壶,要冲泡这样三款不同年代的老茶,而恰恰的是每一款老茶都那么难能可贵,该怎么抉择呢?不能放弃任何一款好茶,那么是不是可以让茶与壶的特点互补,从而茶也可以与壶配合得珠联璧合、抑或是互补互助。

谭老师讲,存于溶洞中渥堆发酵的六堡茶主要呈现出槟榔香,存于南方的大多呈现药香,但每一款老茶都可遇而不可求。有幸在同一堂课上品饮三款年份老茶真是不可多得。感谢徐老师的分享大爱,感谢徐老师的私藏好茶。这三款茶,九十年代的槟榔香,走任脉,八十年代的一口入喉,从胸口四散出去到手指尖,七十年代的老茶更是神奇,一口茶汤从督脉先向颈项,又飞快奔向涌泉,热遍全身。

五、年代——

古树的沧桑与遗世独立

第八次茶课古树生普主题,他们终于来了。之所以用“他”,是因为古茶树历经岁月的洗礼,脱去了稚嫩,迎来独属于自己的成长和成熟。毋论是百年,三百年还是五百年,百炼归来仍是富有活力的少年。

茶课十期的普洱茶课非常有趣,还记得九期时的喝茶顺序是:冰岛、大雪山、无量山三款不同树龄古树的生普,最后到托底茶。而这次茶课,谭老师一改常态,在大家读书调呼吸和状态时,就开始冲泡这三款古树生普。一般树龄超过百年的茶树,才可以称得上古树,而这三款茶都来自无量山产区,分别是100-300年,300-500年,500-800年。这三款无量山的古树茶逐一喝下,树龄大的茶更加甘甜,并且茶汤的颜色也更淡,但是更加耐泡,这节课12个同学一起上课,谭老师一直在泡茶,每一次分茶汤的公道杯都需四五泡茶汤合一,并且感觉越喝越甜润。当我忍不住问谭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谭老师说:古树历经岁月的洗礼,他会逐渐地把自己的根向着更深的土壤深扎,而树冠也会越来越大,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远多深,汲取的营养也就更丰富。历经百年千年的养分沉积,当然会越发甘甜。“能量”和“活性”或“力量”也就越多。而我们的体感是:随着古树的树龄,真的就感觉到一株参天大树,郁郁苍苍,遗世而独立,孤独而庞大。

这节课也喝到了大雪山生普,一杯下肚,还是一样的督脉开始排寒,小盆那么大的出口,一直寒气往外涌,真是舒爽。谭老师说:大雪山独有的地域气息就是这样,除了普洱冰糖甜的口感和回甘,就是底层的寒,记住这个感觉,不要轻易尝试。如果没有更优秀的托底茶,尽量不要喝。

最有趣的是,在与搭档同席同水同器冲泡同样一款茶的环节,我们临近两组同学冲泡的都是紫娟生普,另四个组的同学冲泡的班卡生普。大家互相品茶汤时,虽然还是每个人的茶汤味道不同,但是都很好喝,叶底也都很优秀。经谭老师解释原因是经过前面三道无量山古树茶汤的调神调气,再经大雪山的排寒铺垫(就像是雪地里冻透的人,唯一的解冻方式是用雪把他搓热),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或多或少调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茶汤叶底对比时,大家的茶汤虽然还是味道不尽相同,但都很不错。当下经过茶汤的洗礼,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进步着,开心着。

六、喝一杯茶,做个贵人

每次茶课时,谭老师都会讲,大家每次茶课后喝茶时的干茶、汤色、叶底都可以在群里分享。

慢慢地,有的同学遇到问题也会请教谭老师,比如九期的一个同学感冒了,经过谭老师指导,调整呼吸、站桩加上茶的搭配,寒气泉涌泻出,没有吃一粒药,就好了。乍一听,神乎其神,不尽信于心。但是到了自己真的感受到,才觉神奇至极也真实可信。

今春二之气火寒相冲,天气就像过山车,今天穿着貂,后天露着腰。感冒终于找上了我。虽然一直在诊所调理,并没有发烧,但喷嚏连着打,鼻子嗓子都不舒服,茶课前谭老师请助教老师称了一泡福鼎白茶老寿眉。课前,在调整坐姿后我连喝了好几杯,课上再跟着同学们一起调正身形,调整呼吸,感觉一股热顺着督脉脊背袅袅升腾,直冲着百会而去。紧接着谭老师在课上还关照一位因感冒嗓子不舒服的同学,冲泡了2008年的老六堡,当这杯老六堡喝下后,丝丝的热顺着毛孔散出来了,感觉身体里一丝凉都没有了,一吸一呼中,老白茶进入体液散掉身体里外来的寒,一点一点地丝丝地润入,老六堡又把自己的温暖,缓缓地充盈凉气曾经占有的间隙,完美替换。“你的身体比你更爱她自己”,认真地对待她,就会收获“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圆满。

不间断地在厚朴茶课上学茶,不知不觉已快半年了。千言万语,想把自己的收获分享出来。最近经常想起在徐老师的课上会听到的那句话:要做个贵人。

徐老师说要以人为贵。一开始听起来理解得不深,肯定的啊,每个人都想做贵人啊,难道真的有人愿意做贱人吗?茶课上所有的茶,都是徐老师和谭老师的藏茶。无论是喝谭老师泡的茶,还是搭档互泡的练习茶,每一款茶都让人惊艳。都可以称得上比标准茶样更高级的茶。这样的茶培养出的认识、知觉,得到的感悟,都是每一个来中医学堂习茶人的灵魂的真情实感。慢慢地,在这样茶汤的浇灌下,身体欣欣然回应以接纳、温润、通透、升腾,热烈而奔放,舒缓而自然地,恢复知觉,这就是做个贵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