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我们获知其信息多数是来自名著《水浒传》,可你知道吗?
他们的真实人设一开始并非我们熟知的那样。
尤其是我国考古专家在河北发现武大郎墓后,更彻底还了“武大郎,潘金莲一个公道”。那么,一个持续了将近600多年的骗局是如何让百姓深信不疑的呢?
我们先来说说真相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此事发生在1992年,彼时河北成立了一支考古专家团队,意图揭开邢台清河县“武家那村”埋藏的谜团。
那里有供奉“武大郎”的祠堂,传说生于此村庄的武大郎并非犹如小说描述那般“矮矬穷”……
不过令专家有些意外的是,他们在挖掘其陵墓的过程中听闻此墓早在1946年就被当地村民给挖开过。
究其原因其实也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百姓过得很苦,后迫于生计而打算掘墓挖宝。
武家那村最大的一座坟墓便是武大郎之墓,村民们想挖开其陵墓找找有无值钱的陪葬品来填补家用,可当挖到底时,他们却倍感失落。
原来,陵墓中除了一副棺材、棺材内部两具白骨外别无他物!
未能寻到钱财的村民只好重新修葺好坟墓且再没了挖掘其的心思,这样的现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考古专家们的到来。
专家们再次开启挖掘工作并成功挖出先前村民们发现的尸骨——那是一具高达一米八的男性尸骨,而与此一并挖出的石碑上明确记载了墓主是何人!
石碑上开头写的几行字就能让人明了,其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
这高个男子原来就是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看样子和小说中描述的矮小身材完全不同。
此外,呈现在考古专家们眼前的还有一具与之合葬的女尸,由墓志铭可知他们为一对夫妻。
种种历史线索指向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生于北宋末年的河北省清河县,二人所住的村子分别为孔宋庄与潘家庄。
确定了墓主身份,一个疑问也随即而来:葬武大郎的棺木为楠木材质,要知道这可是极为贵重的原材料,平民小卒是不会用它来下葬的!
“武大郎不就是一个卖烧饼的吗?他怎么会用得起楠木棺材呢?”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觉得和其传说中的身份不匹配。

可事实却令大伙震惊——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个有功名之人,并非寻常百姓。
武大郎真实陵墓出土以及考古专家翻阅当地族谱后,揭开了《水浒传》为他打造的人设骗局。
也让我们实实在在了解到了这个真名为“武植”的男人到底是怎样的。
武大郎其实是武植的别称,类似于我们如今称作的“小名”,由于他在家中排行为老大,故被昵称为“大郎”。
与小说中塑造的形象很是不同,武大郎不矮不丑,反之是个相貌堂堂的高个美男子。
与人们印象中的“卖烧饼”职业不同,人家可是个实实在在的聪慧文人,自幼文武双全的武大郎仕途顺畅。
不仅考中了进士还被宋徽宗钦点为山东阳谷县的县令,官职为七品,可谓“混得不错”。
当然,为官期间的武大郎也尽显自己的清廉本色,心系百姓的他不但会严厉惩戒贪污犯法之人,还身体力行地为百姓做了许多实在好事。
譬如给贫穷百姓申冤,积极治理自然灾害保人民群众安全等。
这些丰功伟绩都可从百姓为其立过功德碑上见证到,后人认知中的大郎形象对于他而言,可谓“极不公平”。
至于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真实的她也是颠覆人们认知的存在。
作为武大郎的老乡,潘金莲可不是什么水性杨花的女人,而是生于正宗名门的千金大小姐,她的父亲在官商两道上也很“吃得开”。
她和武大郎的爱情颇有“富家小姐和贫穷书生”的故事感。
不过武大郎虽然家境不如潘金莲,可良好的品行与聪慧的头脑很令潘金莲之父赏识,甚至还资助其求学直到这个好女婿成功考取进士。
婚后的武大郎夫妻两人过着恩爱有加的幸福生活,据武氏后人描述,武松还是被贤惠善良的潘金莲一手带大的!
至于为何这两个口碑极好的人会被抹黑得如此厉害,与某个人息息相关。此人就是武大郎一个曾经相交甚好的朋友黄堂。
正应了他的名字那般,他在吃了闭门羹之后就制造了一场“荒唐谣言”。
由于家道中落,黄堂投奔于武大郎且希望对方给自己个一官半职,不过对于这番请求,武大郎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热情款待了朋友。
见武大郎迟迟不提相帮之事,等不及的黄堂觉得他是一个不可靠的小人,马上就不辞而别回乡了。
可这人还不解恨,回去后就编造了许多讽刺武大郎的荒诞事,而这一切都被一群厌恶武大郎的人听在心头。
这群人是武大郎为官期间惩治的恶霸,他们随即添油加醋地诋毁武大郎,久而久之,武植就真的“变成了”众人口中的那不堪形象。
“武大郎妻子潘金莲和那个叫西门庆的富豪有苟且之事。”他们不仅捏造武大郎的谣言,还未放过其妻子,竭尽所能地向她身上泼脏水。
而考古学家经由史料推断,历史上“西门庆”查无此人,此流言实属虚构而成。至于写出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其实也是深受这谣言影响,因为他生活的明朝早就“默许”了此番人设塑造。
施耐庵也不过是将所听所闻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熟料小说影响甚广而被人们“定型至今”!
武大郎曾给那位叫黄堂的朋友“修房购田”的善举行为早就被大众遗忘了,记住的只是他不给朋友谋官职这类过分私事,以及朋友编纂的谎言。
当真令人唏嘘感叹!
我们由此也见识到了谣言的厉害之处,或许这也能给社会敲响一记警钟吧——“三人成虎”之举何时何地都会发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秉持着理性的思维待人看事,否则只会被谣言给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