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认为“肾主骨”,骨骼的发育,关键在于肾。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肾气消耗之后没有及时补给,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发育问题,如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影响骨骼的生长、脑部发育迟缓等。
除了肾,脾的功能也至关重要。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的精气,需要脾运化的水谷之精微及其化生的谷气来不断充养和培育,方能充盛。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健旺,肾中的精气才会充盈,才能更好地促进骨骼的生长。
吃进体内的任何营养物质,都要经过“脾主运化”的作用,才能被机体吸收并发挥作用,否则反而会成为垃圾、毒素,徒增脾胃负担。
大多数瘦小的孩子并不是缺钙和维生素D,而是消化吸收的能力不足。
中医解读娃瘦小的原因

孩子又瘦又矮小,多因先天不足及后天喂养不当所致。如饮食不洁,或是常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脾胃虚弱。


一、食疗方
1、三补汤:取山药15克,核桃仁10克,百合10克,莲子8克,100克瘦肉。所有食材洗净,瘦肉焯水后与其余材料同炖1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喝汤吃肉,每周3次。山药和莲子专攻脾胃,帮助消化、增强食欲;百合润肺,提升抵抗力;核桃仁补肾益脑,促进骨骼发育;瘦肉补充优质蛋白,全方温和不燥,适合长期调理。
2、参术瘦肉汤

【材料】党参10g,云苓15g,白术6g,黑枣3枚,鸡内金5g,瘦肉50g,生姜1片。【做法】瘦肉洗净切块,飞水;黑枣去核。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慢火煲1小时,以少许盐调味,便可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增进食欲。

3、怀山芡实鸡汤

【材料】鸡肉100g,怀山药20g,莲子20g,芡实20g,玉竹15g。蜜枣1~2枚。【做法】怀山药浸泡4小时,莲子、芡实浸泡30分钟。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慢火煲1小时,以少许盐调味,便可食用。

【功效】滋阴补虚,健脾开胃。

4、若孩子有舌质红、舌苔黄腻,大便稀烂、不成形、挂壁,便后难擦干净、便后肛门痛,口水黏腻,口舌生疮等表现,就表示孩子体内有湿热,家长可以给他喝木棉花薏米猪骨汤,连续喝两三天。

木棉花薏米猪骨汤:木棉花8克,薏米8克,猪骨100克,陈皮1克,姜2片(3岁以上可以喝;蚕豆病可以喝)

5、若孩子久湿难除,长期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喉咙经常有一口痰,就要考虑孩子湿滞了。家长可以给孩子喝七运汤,每周喝两三次,坚持一段时间。

七运汤:谷芽10克,麦芽10克,山楂5克,陈皮2克,火炭母10克,甘草3克,土茯苓15克(3岁以上可以喝;蚕豆病可以喝)

6、核桃煮鸡蛋

食材:1个鸡蛋、3个核桃、8克黄精、盐适量

做法:先把核桃打开,取出核桃仁,泡20分钟左右;接着把核桃仁、黄精和适量盐放进水里煮1小时;然后把鸡蛋壳敲出裂纹,放进核桃水里再煮10到15分钟就可以了。

7、健脾益气汤

原料:五指毛桃30g或黄芪10g,干山药15g,大枣10g,猪肉100g,盐适量。

制法:猪肉焯水,和其余药材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煮1.5小时,加少许盐调味。此汤气味甘香。

用法:饮汤,可常用。功效: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归脾、肺、肝经,功能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山药甘平,归肺、脾、肾经,功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大枣甘温,归脾、胃经,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瘦肉性味甘咸平,归脾、胃、肾经,功能补虚益气,滋阴润燥。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之功。适应证:平素易感冒,多汗。适用年龄:1岁以上儿童。

8、陈皮茯苓芡实粥

准备陈皮 5 克、茯苓 10 克、芡实 15 克、大米适量,洗干净之后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茯苓健脾渗湿,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陈皮可理气健脾,帮助消化,防止芡实等食材过于滋腻碍胃。三者搭配,能有效健脾补肾,适用于脾胃虚弱、肾虚不固的人。

二、按摩法

清胃经



定位: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一节(不是整个大拇指)
功效:消极清胃导滞
手法:从腕横纹向大拇指指根方向推200-300次



补脾经



定位:小儿拇指桡侧缘

功效:调补脾胃,健脾助运

方法:由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200-300次



揉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方法:按揉小儿拇指大鱼际平面处约200-300次


三、推拿法

①补脾经300次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操作】术者一手持小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旋推小儿拇指螺纹面;或将小儿拇指屈曲,以拇指端循小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孩子瘦不长肉的自我调理方法收集

②揉板门100次

【定位】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约1分钟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③顺运内八卦100次

【定位】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操作】家长用左手固定住小宝宝左手,使小宝宝掌心朝上,左手的拇指按住其离卦,用右手拇指面沿着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圆周方向进行推运100次。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④推四横纹100–300次

【定位】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推100–300次。

【功效】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⑤揉中脘100次

【定位】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

【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100~200次。也可用摩法。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⑥摩腹3~5分钟

【定位】整个腹部。

【操作】让孩子平躺,暴露腹部,用整个手掌掌面轻贴孩子腹部,顺时针做圆周运动。

【功效】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 

⑦捏脊3~5遍

【定位】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操作者用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边推边以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从下向上推进。

【功效】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⑧揉足三里100次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指腹在足三里处进行按揉100次。

【功效】健脾益胃、强壮体质

四、中医内服方

1、助  长  益  智  汤

【组成】黄芪15g、党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2g、山药15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枸杞12g、菟丝子10g鹿角胶6g(烊化)、炙甘草 6g【功效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填精、助长益智
主治:儿童发育迟缓,症见:身材矮小、体重不增、语言迟缓、智力低下,伴见食欲差、自汗盗汗、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等脾肾两虚之证。
2、小建中汤:桂枝15克,白芍3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炙甘草10克,麦芽糖50克。用法:先将前5味正常煎煮,过滤药汁出来,再加麦芽糖溶化后即可服用。
五、米油
孩子总生病、不长肉的日子,当妈的真是愁得睡不着。去年我家娃三天两头跑医院,小脸蜡黄得像颗蔫白菜。网上查遍资料,试了各种营养品都没用,最后跟着老家奶奶的法子熬米油。坚持半年,现在孩子小脸红扑扑,感冒都少了一大半。

食材:大米半杯(电饭锅搭配的那个量杯)

做法:1.用别迷信哪些高价胚芽米,超市2块钱一斤的普通粳米最好用。抓米前把手擦干,潮湿的米罐子容易有黄曲霉素。我家现在用带密封条的米箱,每次取米前都先晃晃,把碎米渣筛掉。

2.  淘米别跟搓衣服似的使劲揉,自来水冲两遍就行。重点来了:用40℃温水泡20分钟,米粒微微发胀时熬煮更出油。我试过冷水和开水,还是温水泡过的出油最厚实。

3. 最好使用砂锅来熬米汤。泡好的米加6倍水(米杯半杯就配3碗水),大火煮沸马上转小火。千万别盖严实,留条缝防溢锅。拿长柄木勺贴着锅底画圈搅,20分钟后就能看到金灿灿的米油浮上来。不锈钢锅容易糊底,砂锅熬的米油特别香。煮好的米油过滤掉米渣,只喝米汤即可。

食用小贴士:1.刚开始每天早起喂小半碗,要像喂药那样坚持。等孩子适应了,可以往米油里加料:春天撒点山药粉健脾胃,夏天放两片百合助睡眠,秋天拌勺藕粉防秋燥。我儿子最爱喝南瓜味的——把贝贝南瓜蒸熟压泥,兑在米油里又香又甜。

现在我家电饭煲预约功能都闲置了,每天雷打不动早起熬米油。看着孩子从19斤长到26斤(我家小宝现在2岁多),体检单上的贫血指标也正常了,这半年早起值了!脾胃差的孩子就像小树苗,米油就是最温和的养料,给足时间自然能长得壮实。

大米汤没有任何难度,
今天就来分享一些我常用的搭配:

1、虚寒的人,加姜片煮

2、湿气重的人,加五指毛桃煮

3、气虚的人,加黄芪煮:

4、想特别补气血的人,加桂园干煮

5、痰湿重的人,加陈皮煮。

最后,早晨7点~9点,是胃经最旺的时段,
此时喝粥养胃气效果最好~

六、宣宾老师方法

脾胃虚寒。灸脾胃俞、八髎,按小腿内侧痛点。

1、灸脾胃俞、八髎

2、按小腿内侧痛点

小儿脾胃虚弱消瘦。捏脊,灸身柱,擦大鱼际每次20分钟。

1、捏脊(见捏脊法视频,可在本公众号聊天栏输入关键词:捏脊)。

2、灸身柱

3、擦大鱼际每次20分钟(双侧)。

(根据宣宾老师讲课资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