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我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时,许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然而,广州起义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这两次,它不仅为我们党开创了新的历史篇章,而且见证了我国首个城市苏维埃政府的诞生。

广州起义发生在1927年,是我党领导的三大起义中最晚的一次。起义自12月11日开始,至13日结束,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但它打破了我党此前从未在城市建立政权的历史。广州起义为我党后续掌握城市政权及解放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天,我们重点介绍这次起义过程中,所有营级以上的军官。

广州起义的武装力量,主要来源于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团和广州工人赤卫队的7个联队。教导团的团长为叶剑英元帅,而赤卫军的总队长则是周文雍烈士。

起义前,为了加强起义的领导力量,中央先后派遣了张太雷、杨殷、恽代英等人前往广州组织起义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指示,起义的领导机关由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导,张太雷担任书记。

广州起义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书记张太雷、委员黄平、周文雍;起义军总指挥部的成员有总指挥叶挺,参谋长徐光英,副总指挥叶剑英元帅,以及副官陈赓;而广东省军委的负责人则是聂荣臻。

黄平是广州起义中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广东中山人。他早年曾留学苏联,活跃于工人运动,曾任中共香港支部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务。黄平是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但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对革命失去信心,最终于1932年叛变投敌。黄平虽然叛变,但他后来主动向政府坦白了叛变的经过。1950年,他被安排到复旦大学任教,直至1981年去世。

徐光英,广州起义的总参谋长,来自广东潮安。徐光英曾在苏联留学,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的多个职务。广州起义爆发时,他是核心领导之一。起义失败后,徐光英退役,定居香港,直到1984年去世。

起义中的重要武装力量之一是第4军军官教导团。教导团下设一个警卫团,团长由梁秉枢担任。

梁秉枢是广州起义警卫团的团长,海南海口人。他曾在辛亥革命中参与反袁斗争,并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梁秉枢在广州起义中身负重伤,但他依旧坚韧不拔地回到琼崖,成为琼崖红军的创建者之一。虽然后期脱离了组织,但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继续参与了抗日战斗。1956年,梁秉枢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88岁。

叶镛是广州起义教导团的1营营长,来自四川乐至。叶镛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为北伐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叶镛带领起义军转移至海陆丰,并因疟疾在战斗中牺牲。叶镛年仅29岁。

广州工人赤卫队则是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重要力量。在起义中,赤卫队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夺取广州公安局和军械所的过程中。赤卫队的总队长是周文雍,副队长梁桂华。

广州起义所有营级以上军官汇总,看看你知晓几位

梁桂华,广州工人赤卫队的副队长,来自广东云浮。他是工人出身,曾参与多个工人运动,并在省港大罢工中表现突出。广州起义时,梁桂华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并指挥了多场重要战斗。不幸的是,在13日的战斗中,他英勇牺牲,年仅34岁。

刘楚杰,广州工人赤卫队的1联队长,湖南长沙人,曾参加过北伐战争。他参与了南昌起义,并在起义失败后,转至广州参与了广州起义。他的勇敢无畏,使得他成为了广州起义中的一位英雄。

沈青,广州工人赤卫队的2联队长,浙江人。他在五四运动中投身革命,参与过多次重要的工人运动。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转入潮汕,并继续领导工农武装。1928年,沈青在潮州牺牲,年仅25岁。

林锵云,广州工人赤卫队的5联队长,广东新会人,他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人物之一。林锵云早年参与香港海员大罢工,并在广州起义后担任了重要职务。他被捕后,在1937年成功越狱,并继续参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林锵云成为广东省的重要领导人,直至1970年去世。

吴展,广州起义中的黄埔军校特务营营长,安徽舒城人。他曾在多个革命根据地担任职务,参与了不少重要的战斗。1931年,吴展调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取得了诸多战役的胜利。可惜,1933年,他因内部分裂而遭到牺牲。

广州起义不仅标志着我党首次在城市中建立政权,还产生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该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我党在城市中建立政权的历史性突破。

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成员包括主席苏兆征,代主席张太雷、杨殷,秘书长恽代英等。政府的组成彰显了我党对革命事务的全面领导。

广州起义的失败并未消磨我党领导者的决心。通过这次起义,我党深刻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为后续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