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戈的消亡
商代到战国时期,戈十分流行,战国中后期,戈开始明显减少,
【T01】秦戟复原,兵马俑博物院,来源:网络
秦俑坑中出土的戈与战国末期戈形制一致,按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秦俑坑中的戈可能是散落的戟援【T01】。
【T02】西汉青铜戈,满城汉墓出土,河北博物馆,来源:网络
现存的大部分汉代青铜戈都出土于早期汉代贵族墓葬,如临淄齐王墓和满城中山靖王墓都出土过一些装饰华丽的戈,应为礼仪用具【T02】。
二、传统认知中的问题
【T03】东周车战复原,军事博物馆,来源:网络
传统观点认为,戈适用于车战错彀时勾杀敌军【T03】,因此西周春秋车战兴盛,戈便随之流行,战国时期步战兴起,车战衰落,戈也随之衰落。
这种说法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戈的流行与车战无关。
【T04】商代翼耳戈,故宫博物院,来源:(新浪微博)kps001
戈在商代已经流行【T04】,而商代军队以步兵为主,到商代末期战车才出现。
其次,戈并非适用于错彀勾杀。
【T05】战国短戈,江陵九店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来源:(新浪微博)kps001
从现有研究来看,车兵装备的戈以短戈为主【T05】,主要用于近身搏斗而非错彀勾杀。

再之,戈因车战衰落而衰落不通。
东周时期,车兵、步兵都大量用戈,车战衰落不会影响步兵的装备。
最后,车战衰落后勾兵并未被淘汰。
【T06】战国铜戟,九连墩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来源:网络
战国中后期,戟的数量大增。戟由戈和矛组装而成【T06】,车、骑、步均可使用。
车战消失于西汉早中期,而同为勾兵,戟一直使用到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才退出战场。
三、戈流行的原因
按笔者推测,戈的流行可能有多个原因。
首先是文化传承,商人喜用短戈步战,武王灭商后,军队可能继承了这种传统。
【T07】战国早期十六年喜令戈,故宫博物院,来源:网络
其次,戈满足当时的战场需求。戈四面开刃,攻击手段多样,相对其他兵器而言更容易攻击到敌人【T07】。虽然戈的杀伤力不如长矛和斧子,但由于当时的护具落后,这个缺点的影响有限。
另外,当时医疗技术有限,轻伤就可能会导致死亡。《左传·定公十四年》记载,檇李之战中,吴王阖闾的大脚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断,战争结束后不久便死去了。
四、戈消失的原因
商代至春秋时,戈盾是常见的兵器组合,战国时期长剑兴起【T08】,大量步兵改用剑盾,因此戈的装备量自然就减少了。
【T08】
【T08】战国嵌绿松石剑,荆州博物馆,来源:(新浪微博)路客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