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复习备考通常分为三轮,第三轮也就是最后一轮,时间大约是考前一个月左右。第三轮复习的核心任务是“实战模拟,查缺补漏,调整心理状态”,同时也包括对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能力,掌握方法技巧”的强化、巩固和提升。三轮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如下五个方面发挥出“引领、指导和帮助”的职能:
一、课前准备——错题归类分析,锁定共性问题,精准施教。
(一)错因归类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二)根据错因和难度界定教学重点
二、课堂要素——试卷讲评课可以没有模式,但必备五个要素。
三、试题讲解——要实现三方面的价值,有10个讲解角度。
四、作业设计——师生协同对错题落实积累、反思和重做。
(一)学生——错题本的合理运用

1.错因在方法、思维层面的错题,才有必要收录进错题本;
2.错题本的减少抄录,力争同向剪贴,便于翻阅。
3.标注好错因的分析及警示,如 ‘注意单位换算’,换颜色。。
4.周末落实“错题回顾”——每周末集中重做当周错题,教师抽查。
(二)教师——高频错题建档管理
高考题型通常稳定,可按“ 高考题号+核心知识点’ 建立文件夹,收录高频错题及错误图片,分类存档。
1.下届学生在一轮复习就有意利用这些错题组题。
2.把这些收录的错题,有计划地编入后续的作业中。
3.有目的地在后续的考试中“错题重考”。
4.适当节点整理成《学生高频错题汇编》,备后续工作使用——题型通常不变,人类逻辑思维方式几乎不变。
五、学生工作——试卷讲评课后应该跟踪的五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