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进,关注教育、教学的老师们对它应该都很熟悉,什么是翻转课堂,网上给出的概念是: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翻转课堂的效果很明显,它能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翻转课堂我一直想着它在围棋课堂该如何运用。围棋是小道,很难完全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运行,因此如何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是我对翻转式课堂的理解,前两天看到孩子们实战对局之后突然有种灵感,就尝试着用了一下,感觉效果还好,不过这样的教学应该不算是翻转课堂,只能说是对翻转课堂的借鉴和尝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课堂。

  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这个阶段最值得借鉴的是组内讨论不理想的可以加入其他组。

翻转课堂初尝试

  讨论过后要求孩子们给出结论,这个阶段是整个课堂的灵魂,让孩子们给出答案,并对答案进行修复和调整是整堂课想要的尝试。

   听取完孩子们的思路后再对局面进行归纳汇总。

  下面我们截取课堂的一个片段来看看。

  提出问题:孩子们下棋中死大龙的事情是常有的,大龙被杀之后该怎么办?

  1.让孩子们将此局面摆出来,然后要求他们两人一组进行探讨,进而可以询问隔壁组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说出该结论的理由。

  小朋友们的结论是叉叉内的大龙已经死了,应该脱先。

  首先肯定孩子们的结论,孩子们给出这样的结论,说明孩子们对死活判断已经很清晰了。

  其次告诉孩子们对于死棋该怎么办?

  以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的故事引入:鲁滨逊遇到了风暴,他的大船撞坏了,不能用了,就像上面黑棋叉叉这块棋(把死棋看成损毁的大船),救不了了,但是船虽然损毁了,船上的很多东西依然可以利用,比如船上的粮食和工具,对于死掉的棋我们要怎么利用呢?

  黑棋1挡和2交换加强了角上的黑棋,我告诉孩子们,像黑1这样能够直接利用死棋获利的下法就像是鲁滨逊船上的粮食,我们一定要发现并收集起来,不可以浪费。

  2.接下来是劫材的运用,这里有无数的劫材,是个劫窝。这个劫材就像是船上的材料(比如破损的船板),它不一定能够马上用得着,但是有需要的时候得想起来有这么个东西。

  船板拆下来很费劲,拆下来了暂时又用不上,所以不要轻易的去拆,只有需要造船或者做其他事情需要木板的时候才能去拆,对于上面的劫材,我们也要像对待船板一样,能不下的就不下,只有出现打劫需要找劫材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去动用它。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1长出来没棋(因为有小朋友提出想从这里逃跑),但是ABC这一带有先手的味道,而且这个地方白棋比较空虚,黑棋有可能能够利用。因为这一点,可以确认角上的黑棋不弱,同时今后的官子有可能获得便宜。

  现在黑棋大龙被吃,形势不利,因此有拼搏的想法,而全局白棋只有这个地方稍微弱一点,黑棋1碰是棋形双的要点,白棋2愚形接无奈,3扳之后局部非常复杂,也许这么下才是正解,但是与今天的主题不符,因此不深入研究。

  分析清楚死棋可利用的地方之后,我们按照“审题”的思路下棋。

  “审题”:1.什么地方大;2.能不能抢最大的地方(能或者不能的原则是-1.战斗是否结束,2.有没有死活问题)

  通过“审题”,我们发现三角形这颗白棋弱(有死活问题),所有5逼住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白棋跑,黑棋7靠住,因为上面的大龙的味道,所有7靠多半是先手,接下来9跳和10逃交换之后继续抢占11的小飞守角,黑棋已经挽回不少的损失了。

  当然这个结论不一定对,但是整个课堂的脉络非常清晰:拿出课题-分组探讨相互讨论各小组给出答案故事导入形象比喻引导思考给出思路

  与平日的课堂不同的是本堂课加入了孩子们分组探讨和请求援军(相互讨论)以及各小组给出答案的环节,这个环节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大大增加了课堂的黏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是我比较满意的一堂课。也许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但这是我对翻转课堂的一个探索,希望这种探索对大家的围棋课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