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将军之死

当罗斯的“90度右钩拳”行动结束时,第3装甲师的突破使德国人感到无比的惊讶和恐慌,但调集兵力已经来不了。3月30日早晨,第3装甲师攻入德伯恩以南的哈姆波恩。罗斯按照惯例留下了他的总部,自己直接深入到一线。当到了午后,战斗变得激烈起来。帕德伯恩是闪电战诞生之地,战前德国国防军装甲部队的精英都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纳粹武装党卫军最大的装甲训练中心也在这里,党卫军装甲教导队经验丰富又无比狂热的教官们将学校约60辆虎王和黑豹坦克开了出来和美军决一死战,而从来都当矛头的第3装甲师的坦克手们也不服气,靠谢尔曼、野猫的灵活和数量优势与强悍的虎豹们厮杀。

美军在进入法国的头六个月里简直是势如破竹,可德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准备在阿登来个最后的“战略摊牌”

一时战线大牙交错,敌我双方互相咬着不放。下午坏消息传来:B战斗群遭到德国坦克伏击,丢下众多谢尔曼和半履带车残骸仓促转入防御,在师的战线上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师参谋长约翰·史密斯上校不得不赶往B战斗群,他十分忧虑,因为比自己先上一线的罗斯已经被敌人的反冲击隔在了德军防线一侧,德军反扑的势头猛烈,很有可能将罗斯师长堵在包围圈中。虽然大家都很着急,但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灭顶之灾正等候着罗斯。

罗斯所去的方向是约翰·威尔本上校率领的特遣队前进的方向。他沿着一条路况很差的备用道路寻找特遣队,前后都有德国坦克和步兵在道路所穿过森林中四处出没。薄暮中,不时有轻武器点射的声音打破林中的寂静。远处炮火的弹痕刺破天际,犹如流星。从种种迹象看,德军已经将罗斯和约翰特遣队分割开了,虽然德军还不知道自己围进了一个大猎物,但无意间网口就要收紧了。罗斯也意识到了自己危险的处境,他在无线电里指示史密斯:“向前冲击,击退阻挡在你和师主力之间的德国人。”此外,还希望史密斯能“派出第二支特遣队”,这也是罗斯最后的命令。当史密斯要通过加密编码向罗斯答复时,已经联系不上他了。史密斯意识到自己的担忧不是没有根据的,一种预感促使着他严令威尔本特遣队加快作战进度,务必打通和大部队的联系。但这已来不及了……

入夜后,罗斯抱着一支M1汤普森冲锋枪,坐在已经晋升为2级军士长的西恩斯驾驶的吉普车后坐上,他的老搭档贝林吉尔在副驾驶席上指挥着西恩斯在丛林里摸索德军防线的漏洞,跟在后面的是2辆吉普,1辆由布朗上校驾驶,另1辆上坐的是韦斯利·斯威特中校。另外还有2辆摩托车。行军中,一阵激烈的德军炮火突然落下,在焰火般的弹道闪光下,战线上的德国步兵借助闪光看清了罗斯小组吉普车的侧影,雨点般的子弹倾泻而至,一辆摩托车被击中,驾驶员只好爬上吉普车。罗斯小组在弹雨中疾驰而前,不时左右规避德军的炮火。当炮火过去,大家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闯到敌人战线深处,一种莫名的恐怖扼住众人的喉头,谁都知道在深夜的敌人战线后面单枪匹马行车会遇到什么,可现在谁也没有办法找到德军防线上的间隙回到美军一侧了。

与德军遭遇的美军坦克

经过短暂的考虑,罗斯决定向史密斯特遣队靠拢并争取返回哈姆波恩。他告诉贝林吉尔:“冲一把!向北方穿过一片开阔地,然后向西回到大路上。”因为他认为史密斯会沿着这条路进攻。可行不多远,他们便被一辆废弃的M26潘兴残骸挡住去路(这是美军紧急装备用于和德军强悍的虎王、黑豹对抗的)。贝林吉尔跳下车仔细察看,发现这辆坦克周围没有向北的车辙印,便得出结论:当它被击中时肯定处于头车位置,而且剩余的美军坦克已经沿这条东西走向的小道开上通往帕德伯恩的南北主路上了。那么,在潘兴残骸正北方向肯定有德军存在,刚才的计划行不通了,现在必须从这条东西走向小路往南。这样才可能躲过德军的埋伏,找到主力。

于是,布朗上校坐在副驾驶上引路,他的车领着车队转向南去,当他们爬上一个缓坡后,布朗看见一个巨大的坦克朝着他们而来。在薄暮里,它的轮廓看上去和潘兴坦克差不多。

“那是杰克的新潘兴!”布朗兴奋的大叫。但当吉普车和坦克错车时,他借助炮弹闪光认出这辆坦克有双排气筒。“狗屎,这是一只老虎(德军坦克),开下道路去!”他高声朝后呼喊。跟在后面的两辆车从他慌张挥舞双手的神情中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跟着加速。当布朗上校越过这辆坦克后,才发现后面还有两辆。他只好硬着头皮猛踩油门,冲过了这3辆虎王。跟在后面的西恩斯也不顾死活拼命前冲,企图从德军虎王面前逃走,不幸的是,当连续越过两辆德军坦克后,第3辆虎王的驾驶员发现不对,把车体一扭,罗斯的吉普便被卡在了坦克和路边的大树之间动弹不得。虎王炮塔上响起“嘭”的一声,装填手舱盖掀起,一个德国坦克兵露出头来,用嘶哑的声音高喊一串德语,手中一支MP40冲锋枪的枪口对准美国人比划着,只有一个意思:赶快投降!

一念之差,罗斯小分队误将德 军的虎王坦克错认为是自己人的潘兴坦克。

斗士之死——莫里斯·罗斯的光荣与悲剧(3)

刚刚从车上爬下来的罗斯、贝林吉尔和西恩斯在虎王坦克前站定,无奈的举起双手。此时的抵抗是无用的。炮塔上的德国兵反复高喊着“Pistollen!”(德语手枪的意思),听起来似乎是在让美国人交出身上的手枪。这时,西恩斯听见罗斯也回应了几句:“No versteh, No versteh!”由于罗斯生于一个东正教和犹太混合的家庭,懂得意第绪语(古代流落到中东欧的犹太人在与当地人同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将希伯来语与德语混合的犹太语言,用希伯来字母书写,最早出现在10世纪的莱茵地区。

20世纪初,意第绪语仍是西方犹太人的主要语言,最多时大约有1000万至1200万人讲这种语言,还产生过不少著名的意第绪语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经过纳粹大屠杀和大量欧洲犹太人外迁,以及希伯来语在以色列的复兴,讲意第绪语的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急剧减少),因此他可能也略知一二德语。不过,罗斯所说的最后几句话到底是什么,永远是个谜了。

在德国兵的枪口下,罗斯的随从决定缴枪。西恩斯和贝林吉尔少校的手枪在肩下枪套中,因此他们俩不用放下双手就能交出配枪。而罗斯的手枪在腰间的枪套中,他唯有放下双臂解开武装带的背带才能取出枪套,于是他便放下了手,准备取枪。就在这时,西恩斯听见德国坦克手尖叫了一声,他显然以为罗斯想拔枪偷袭,随之而来的是他手里的 MP40突然响了起来。伴着枪口喷射的火焰,西恩斯惊恐的看到罗斯将军被打的向后退了几步,伏地不起,与此同时德国人的枪口朝着自己转了过来。

由于手枪已经丢在面前地上,毫无反抗之力,西恩斯只好顺着德国兵开枪的乱子就势倒地、趴在离虎王底盘很近的地方、炮塔上德国人的死角里,然后在黑暗中连滚带爬的飞速逃跑而去。贝林吉尔也向另一个方向跑开了。他们爬进了茂密的森林,然后在那里又重新会面了。两个人一直在森林里躲藏到清晨被一支武装侦察的第3装甲师小分队发现为止,这是史密斯参谋长在师长和他失去无线电联系后立即派出的多个精锐搜寻分队中的一个,可惜,他们来晚了。

随后,在集团军的调查取证中,布朗上校认为罗斯将军可能并不想真的投降,而是确实想用手枪干掉那个德国兵,可惜晚了一步而已。布朗坚持认为:“罗斯将军一贯向我们灌输和美军中的惯例不同的想法:他绝不会让自己被俘的,至少要抓住任何机会逃跑或进行反抗。那是他对’战士’这个词的理解,而且他也逐渐的将这种思想灌输给他的部队。”作为解释,布朗举出了数字:“当帕德伯恩之战结束后,第3装甲师俘获了近10万名德国人。而我们被俘的人员却很少,不足百人。”

美军为罗斯举行葬礼。

虽然失去了作为精神支柱存在的师长,但第3装甲师依旧攻势不减。4月3日,他们完成了对B集团军群的包围圈,为纪念罗斯,布雷德利命令将这个包围圈的命名为罗斯袋形阵地。4月7日,鲁尔德军投降,美军捕获了32.5万名德国国防军,B集团军群司令沃尔特·莫德尔元帅举枪自毙。鲁尔的陷落,为纳粹德国的最后灭亡敲响了丧钟。

赞誉与纪念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4月1日给罗斯遗孀维吉尼亚·罗斯太太的信中写到:’你的丈夫不仅是我们中最勇敢和最优秀的军官,而且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他擅长于指挥最少的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总是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指挥他的师。不幸,在他的无数次史诗般的前进中,终于遭遇了死神。

我希望你能够明白罗斯少将为我们创下的赫赫战功,了解他为我们国家服役的价值,这样也许能稍许宽慰你的心情。”

罗斯的老上级柯林斯将军这样评价他:“罗斯是最好的装甲指挥官,世界上少有他人能及。也许失去了他,我们很难在5-6个月内结束大战。”

1945年4月7日,在滚滚向西的德军战俘旁边,美军第3装甲师 的坦克沿着纳粹党人主持修建的高速公路继续向东挺进

除此之外,美军的其他高级将领如亨利·史汀生、马歇尔、布雷德利和霍奇斯(艾森豪威尔的副官)等也纷纷为罗斯发表赞誉之词。

为纪念罗斯,美军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不少地方:在美国陆军装甲训练中心所在的诺克斯堡,命名了罗斯大道和罗斯大厅;在西柏林命名了一所美国驻军子女学校;另外还把他在德国阵亡的那片森林命名为罗斯森林。1948年8月31日,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丹佛为以罗斯命名的罗斯纪念医院奠基。第3装甲师协会为医院捐赠3万美元。而他阵亡时戴的钢盔,也被送到了美国陆军为了纪念和他一样在战争终了之时结束了辉煌一生的巴顿博物馆永久陈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