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里来的“蓝朋友”
在蓝鸟家族中,山蓝鸲(Mountain Bluebird)绝对是个“清冷系男神”。一身干净纯粹的天蓝色的羽毛,像是刚从山顶云端飞下来的精灵。它们是加州高原地区的明星住户,你在海边是绝对见不到它们的。这只蓝朋友喜欢高处不胜寒的生活方式,专挑人迹罕至的草原、牧场和山间空地栖息,酷得有点个性。
2. “住在12,000英尺的鸟”,不是传说
每年夏天,山蓝鸲会飞上海拔高达12,000英尺的高山地带,也就是约3700米的高度,比不少人爬山都不敢上的地方还要高。它们安然地生活在那里的草甸、牧场之间,仿佛完全不在乎稀薄的空气和凉爽的山风。你可能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附近的高山牧地见过它们,只是那时你可能还不知道它们就是这位“山系蓝男子”。
3. 冬天南下,没错,它们也过“雪鸟”生活
山蓝鸲虽然夏天喜欢往山上跑,但冬天一到就变得很“现实”——它们会迅速裹着羽毛小包,往加州南部、美国的西南部甚至远至墨西哥的温暖地区迁徙。在冬季,它们会选择较低海拔的地方避寒,比如草地、灌木林地和农田附近。相比夏季的孤傲高冷,冬天的它们接地气得多,常常出现在半野半农的环境中。
4. 加州版“候鸟之路”
加州对山蓝鸲来说就像是“全年通行卡”。北部是它们的夏季育儿室,南部是它们的冬季度假村。不像在其他地方只会做短暂的停留,山蓝鸲对加州可谓是一往情深。你在东北部的高山草原可能看到它们筑巢喂幼鸟,也可能在南加州的田野上看它们轻轻掠过。它们的迁徙轨迹横贯整片州,走的是自然界的VIP路线。
5. 穿着天空色的“小飞侠”
山蓝鸲的外形让人过目难忘。雄鸟身上是各种不同深浅的天蓝色,背部亮得像湛蓝的天空,腹部则淡雅如云影。体长大约15到20厘米(也就是6到8英寸),体重才30克出头,却能展开足有30厘米(11到14英寸)的双翼,在风中稳稳滑翔。那副“蓝中带白”的配色方案,设计得比时装秀上的高级成衣还要绝。

6. 雌雄不同色,夫妻很低调
相比之下,雌性的山蓝鸲就显得朴素多了,羽色偏灰褐带点淡蓝,整体更像是“地球色系”。但别小看她们的本领,山蓝鸲的妈妈们可是筑巢高手、育儿能手,耐寒耐高又耐看。夫妻两通常会一起选择巢位、共同养育幼鸟,是鸟界典型的“合作型”家庭。
7. 山蓝鸲吃什么?虫子、果子、还有草籽!
山蓝鸲的饮食非常“营养均衡”,主打昆虫套餐和植物副食。夏天,它们以毛毛虫、甲虫、蚱蜢等小虫为主,特别爱吃地上的爬虫。到了秋冬,水果和种子成了替代的主食,比如野莓、小果实以及农田里遗落的种子,是它们度过寒冬的重要口粮。它们会站在枝头、岩石上突然俯冲下来,捕虫动作快得像子弹一样。
8. 家门口喂食?不好意思,它们不吃这口
虽然山蓝鸲常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区附近,但它们并不太理会鸟类喂食器,也不贪图人类准备的五谷杂粮。这位“山系蓝朋友”有自己的坚持,只对天然野生的食物感兴趣。不过,如果你在院子里安装一个合适的巢箱,它们可能会考虑来你家“短租”一下,作为育雏的临时栖息地。记得巢箱开口大小要合适,还要安在安静开阔的地方才有机会吸引它们哦。
9. 拍照界的新宠儿
近年来,山蓝鸲成了鸟类摄影师的新宠。在晨光或傍晚的金光中,它们一身蓝羽和自然光交相辉映,非常上镜。尤其是在雪地、干草原或岩石背景前,那抹蓝色更显眼,几乎就是天然滤镜下的主角。许多摄影爱好者不惜走远路、登高山,只为拍下它们一跃而起或站在枯枝上的那一刻。
10. 山蓝鸲的第一印象,够不够惊艳?
作为系列中的第一位蓝朋友,山蓝鸲已经拿出了不小的诚意。它们住得高、飞得远,羽色清新脱俗,气质安静内敛,在加州的山野间独自美丽。虽然不爱抢镜,也不靠近人类的喂食器,但它们那抹天空蓝,确实让人一眼难忘。接下来还有更多风格迥异的蓝朋友等着登场,无论你喜欢活泼型、邻家型,还是神秘的酷哥型,都别错过下一篇的介绍。
坚持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
而是为了成就那个你希望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