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风君
婆媳相处之道,是一门需要钻研的艺术。
真正聪明的儿媳,都懂得坚持下面这“三不做”。
越不做,家庭关系越和谐。
不掺和婆家的私事
曾有人提问:“婚姻幸福的女性,都怎么处理与婆家人的关系?”
高赞回答称:“把自己当外人,越界的事不要做、越界的话不要说。”
不掺和婆家事,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1923年梁思成车祸住院,林徽因不顾“男女之隔”每日奔波照顾,为他擦汗、翻身、读报。
谁知这番举动在婆家眼中“有失闺秀风范”,认为她损害了梁家的体面。
婚后,林徽因以此为戒,与婆家人保持距离。
她和梁思成独立在外居住,极少参与梁家的家族事务。
为了自己的小家,她放弃了很多的写作时间,独立承担起异常繁重沉重的家务。
即便抗战时期流亡李庄,她宁与母亲何雪媛艰难度日,也不曾向婆家寻求支援。
婚姻里最大的忌讳,就是太过“热心肠”。
与婆家人相处,最好保持“一碗汤”的距离:近了太烫、远了太凉。
恰到好处的分寸,才能让双方都舒服。
不惦记婆家的钱财
稻盛和夫说:“唯有经济独立,你才不用低三下四,你才有底气挺直腰板,去接受爱与被爱。”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时,曾承诺要给5000银元的赡养费,但实际从未支付。
张幼仪也不追讨,而是靠打工维持生计,出国留学并取得学位。

徐父将家产分为三份,一份给徐志摩、一份二老自留、一份给张幼仪母子。
张幼仪仅接受按月支付200元的生活费,并明确表示:“这笔钱是给孩子的抚养费,非我个人所求。”
徐家祖宅地契虽在张幼仪手中,但她从未变现,仅作为历史凭证留存。
最终,张幼仪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在上海繁华地段自购房产。
晚年她曾对传记作者坦言:“徐家的钱我一分未贪,该我的我拿了,不该我的从未强求。”
不惦记婆家的钱财,并不是要与婆家划清界限。
而是挺直腰板,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凭自身的本事,也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不追求婆家的认可
作家蒋方舟曾说:“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爱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模样。”
两个人结婚冷暖自知,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
三毛初次见公婆时,非常在意对方的评价。
她提前为婆家每一位成员准备好礼物,内心做好遇到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
在婆家过圣诞节时,三毛每日凌晨起床,为全家37人准备三餐。
她不仅独自采买食材、清洗碗盘,甚至连婆婆吃的水果也要亲手洗净。
为了保持良好的印象,三毛刻意避免在婆家人面前与丈夫荷西亲密互动、不使唤丈夫,但公婆从未对她表示肯定。
三毛觉得很委屈,向丈夫荷西抱怨:为什么自己付出这么多的努力,依然没能得到婆家人的认可?
荷西说:这些烦恼都是你施加给自己的。
三毛恍然大悟,她放弃讨好婆家人。
夫妻俩隐居在撒哈拉沙漠,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距离远了、在意少了,生活反而更加甜蜜轻松。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善待自己。
当你放弃追求外界的认可,才能掌握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