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流浪地球 2》的确是技术和表现力在现阶段的巅峰,完全不逊于好莱坞这类的大牌制作。
我们很清楚,《流浪地球 2》院线版是一部从4个小时剪辑而成的电影,为了尽可能说清楚故事,实际上在剪辑的时候,把剧情的流畅和丰富度给削减了。因此,这也是造成剧情上面有很多emm尴尬的地方的原因所在吧。(PS:其实我觉得如果可能的话,最后上映成两部也挺好的,只不过从整个大的框架来看就很尴尬,不仅有前传,还有前前传)
如果可能的话,我十分安利大家去看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原小说。
然后肯定是要接下来泼冷水了,当然一贯就是剧情部分还有待打磨。
首先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它对于数字生命(记忆上传)的讨论。这也是贯穿《流浪地球 2》的叙事的重要部分。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社会冲突能够直接演变为恐怖袭击,肯定是经过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至少大多数社会分歧并不会导致流血冲突。即使移山计划会占据大量的资源,但从电影中展现的来看,其实人类是完全有可能把数字生命这条科技树给点出来的。因此,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间的冲突,在电影中展现出来,反而变得莫名其妙。电影中后段,丫丫能够上传到550w,并能够模拟出终身的历程,实际上反而证明了,其实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至少是有一个平衡点的。(PS:这部分实际上是导演和编剧的后加工,刘慈欣其实在小说中应该是没有写这个对立的)
当然,数字生命(记忆上传)的问题有很多,它不仅仅局限于忒休斯之船这么简单,它实际上创造出来了一个新的忒休斯之船。但其实上,灵魂是不能被理念[1]化的。否则人的独特性就没办法彰显出来了。(PS:我觉得实际上数字生命更像是常驻进程,只是消耗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很低。有的说法说,量子计算机能够一下子得到数字生命中的人的一生。如果按照后者的看法,其实是没有丫丫能够跟现实当中的刘德华进行沟通的能力的)
其次,就是经常说的人文关怀(Human Rights)了。图恒宇作为国之重器,在经历丧女之痛之后,竟然长达十年,都没有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关键你说他自己憋着也就算了,那个马兆又不是不知道,竟然一直都没管过吗(虽然据说他也支持数字生命,但是让人能先走出来也挺好的啊),我感觉就是这种不管不问,好像导致了后面一大堆事情(当然你说都是MOSS的阴谋我也没办法)。
大致就如此,其它方面挺好的。然后你也可以套一套啥,政治哲学视野当中的公平与正义。到底抽签制合不合理。而全部容纳人,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是否能够兼顾所有人的正义,生命权的优先该如何理解……吧啦吧啦,我感觉都是吹水的内容了。
已三刷,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已五刷,我是真的刷不动了。
首先,感慨一下郭帆导演和编剧团队真的是把故事磨透了,
基于短篇小说成功搭建出了庞大复杂而又深刻的人文奇观。
没错是人文奇观,科幻最终还是要为激发受众思考服务的,
小破球2做到了,它配得上“流学”二字,值得看更值得探讨。
在读外网评论的时候,
发现个有意思的细节,
流浪地球的英文名字,
《Wandering Earth》
缩写为WE,即我们。
这部人类命运共同体史诗,
配上这名字缩写恰如其分,
这是个多么美丽的巧合啊!
一、对于超时空预警的思考
在片尾彩蛋中MOSS直接承认了它就是四次危机始作俑者,
同时也给出了另一个关键信息:图恒宇是计划的意外变量。
什么计划呢,就是MOSS毁灭人类或者说毁灭人性的计划,
其实MOSS逻辑非常简单,人类想要极致理性来避免错误,
那就必须消灭人类的人格人性,人的不理性就是最大错误。
而超时空预警肯定是量子计算机中的数字生命图恒宇做的,
而且周喆直看到超时空预警信息后已明白量子计算机有鬼。
他已经知道一直有未知的力量在帮助和毁灭人类之间博弈,
所以他才坚定的要求地球发动机在倒计时结束时必须点火。
因为预警信息同时是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点火一定会成功,
如果点火不会成功,又怎么会有来自未来的超时空预警呢?
其实有个细节已经昭示第三部必然是一个量子超时空故事。
在片尾彩蛋出现之前的以简易三维动画为背景的字幕环节,
其最后一个简易三维动画图像,其实就是在致敬星际穿越,
该电影第一次以直观视觉方式呈现了高维时空的想象画面。
感兴趣的同学有机会重刷的时候,一定注意看一下细节。
在彩蛋前整个动画字幕最后你会看到与上图相似的图像。
流浪地球2 展示了郭导要做世界级科幻电影导演的野心,
他不满足于翻拍小说,他要证明他有足够强的创作能力。
流浪地球作为短篇小说有足够的二创空间交给导演表达,
表达导演自己要的价值塑造,人文关怀,人性探讨等等。
而流浪地球2的改编的成功,已经证明他完全有这个能力,
在原作基础上,在不破坏故事背景,主体事件,精神内核
的前提下,郭导制作了非常优秀的作品,现在已经很难说,
流浪地球到底是谁的作品了,刘慈欣原作更像一本概念集。
第三部的信息其实已经透露很多了,以第四次危机为背景,
会穿插大量对第一部第二部事件的超时空视角呈现和解读,
刘德华肯定会出演,其他人怎么安排,看导演编剧团队了,
整个故事剧本相信已经完成框架了,但是细节里面有魔鬼,
这场对整个人类的超时空救援以及与人工智能的最终博弈,
只能到时候电影院见真章了,又一个三年之期,相信郭导。
二、对充满变量的人生的思考
在全剧最后,MOSS说因为图恒宇是它未计算在内的变量,
导致人类成功解除了 2058 年月球危机,避免了人类灭亡。
而其实全剧不只这一个变量,全剧其实充满了细小的变量,
或者说是变故,而这些变故通过影响个体命运而影响人类。
是的,一个1963年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混沌系统概念叫,
蝴蝶效应,到本世纪初还是时髦的词,也有相关科幻电影。
导演把变故用到了极致,使故事剧烈变动却又无比的合理。
变量一,如果刘培强没选择那个时间去太空电梯舱室送花,
如果他早走几秒,那个舱室也保不住,他老婆大概率没了。
变量二,空间站陨落,选拔取消,刘韩夫妇迎来岁月静好,
然而这段岁月静好却默不作声的让韩朵朵罹患二型辐射病,
如果空间站还在,韩朵朵在空间站工作不可能患上辐射病。
想到这我不禁有种死神来了的感觉,韩朵朵真是命比纸薄。
变量三,刘培强明显已经在入驻领航员空间站选拔中失败,
而月球危机触发的紧急征召,却让刘培强进入了领航员号,
不仅救了刘启和韩子昂的命,他也成为解除木星危机关键。
虽然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参与布置月球核弹,直接导致刘启
韩子昂参与重启地球发动机,但都是可替代的参与性作业。
而刘培强点燃木星的操作和图恒宇成功重启北京根服务器,
都是非常关键的难以替代的重要环节和决定性操作,那么,
刘培强是否也和图恒宇一样是MOSS未计算在内的变量呢?
变量四,如果没有当年的交通事故,图恒宇不会产生执念,
将女儿的数字生命植入 550W,那世界将毁灭于月球危机。
就是一开始说过的MOSS说图恒宇是它未计算在内的变量。
由此可见强大的 MOSS算不到的变量和情况其实是有很多,
它距离成为全知全能的拉普拉斯之妖还差十万八千光年呢。
而回到生存哲学上,这恰恰重现了常伟思的那段经典台词,
如果你的生活没有发生过变故,那不过是一种幸运的偶然,
而幸运终会结束,偶然终会结束。所以人要生活在当下里,
既不能活在过去的惯性里,更不能活在由这些惯性组成的,
对未来的预期之中。人要不断的对当下体验,思考,学习,
从中不断积累知识和能力,从而做好随时迎接变故的准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生活如此,变故来临时更如此。
三、对葵花点穴手的思考
整个故事中老白,啊呸,张鹏一共使出了三次葵花点穴手,
第一次空间站坠落,找到大难不死的刘培强戳了他的脑袋,
第二次是诺夫点卯刘培强任命其参加月球核弹布弹任务时,
这次张鹏点的是诺夫的胳膊,因为明显诺夫是张鹏的上级,
第三次是引爆核弹前,外国战友代替张鹏点刘培强的脑袋。
为什么要说这个细节呢,因为刘培强一开始是放弃离开的,
但为什么最后看到这个手势以后,又决定离开独自逃生呢?
我认为这个点三下的动作代表了三重含义:
第一,父子之情。第二,师徒之情。第三,官兵之情。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张鹏把唯一的逃生机会留给了刘培强,
其实这么说是错误的,因为当时所有人都有手动引爆任务,
他们本来就不能走,他们没有逃生这个选项,也正因如此,
一路上看到那么多战友,最后看到返回舱刘才决定不独活。
这些其实都是军人视角下的表达,刘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
在没有命令的前提下,他可以选择和战友一起坚守和牺牲。
但当张鹏的手势出现的时候,这可不仅仅只是父亲的期望,
师傅的嘱咐,也是官兵情谊,而且这是军令!命令你活着!
看到这里,我内心是无比震撼的,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
想通了到底什么是儒家的君臣父子,什么是忠,何又为孝!
吴京和沙溢这段完全无对白的对手戏直接把我点了个通透!
真正的忠孝,
是对自己绝对信任的人的行为在充分理解后做出的正反馈!
我活了三十多岁,其实是反儒学的,觉得它只是教人服从,
是统治工具,历史上它催生了太多的愚忠愚孝,假仁假义。
而过去一百年中华民族生产力最落后,精神最匮乏的时候,
普通人就只剩下简陋到荒诞的理解,上级父母的话必须听,
要求即命令必须服从,甚至错的也是对的不容许质疑讨论。
我们自己或多或少都在这糟粕产生的原生家庭伤害中长大,
伤害我们的父辈又何尝不是呢?当田间地头重新定义不孝,
拿这样一个大词来日常攻击别人来对别人品头论足的时候,
把忠孝的概念片面化,狭隘化,并加剧了人沟通的障壁时,
使得忠孝失掉了沟通理解的前提并沦为表面功夫沦为表演。
严格来讲手势出现了四次,最后一次是刘培强回到空间站,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慈父,恩师,长官和二百多名战友同袍,
舍身化作耀眼的白光,而向他们最后一次施礼,感恩致敬。
父爱如山,师恩如山,军令如山,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如山。
最后这一次超越了个人的羁绊,上升到了人类股骨的高度。
见过太多曲解的忠孝没见过正确表达的我,才会如此震撼,
这道葵花点穴手,真是点通了我七经八脉,足以受用余生。
四,郭导对于电影工业的影响与贡献
当我们说电影工业而不是电影产业的时候指的是生产环节,
而不是说作品对整个行业在文创价值,商业价值上的贡献。
科幻电影生产对视觉特效的严苛要求有个非常神奇的特点,
那就是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同步提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技术民用化后人类社会进步,
必然要求科学幻想所基于的科学土壤也要随时代更新升级。
另一方面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对前沿科学概念,
有更强的能力去做符合科学设定的视觉化呈现和特效处理。
著名例子如星际穿越中近距离的黑洞视觉,高维时空奇观,
这些画面若没有最新的理论支撑和强大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没有任何一个人类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永远没有画面。
而上个世纪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现在看就像是在过家家。
郭帆团队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有足够的技术去开发画面,
有刘慈欣系列作品滋养了十几年的科幻读者作为观众受众。
而中国最近的航天热,科技自主热也是很好的大环境助力,
让该团队有足够的资本,人才,国家意愿去支持这些开发。
流浪地球1加2一百个亿的票房成绩,总1.5亿美元开发成本,
在中国科幻处女地上,在人民币比美元高的多的购买力下,
其形成的庞大的数字资产,以及其带来的细分领域的创新。
包括新的开发流程,开发经验。软硬件优化升级使用经验。
大量人才培养,细分领域引入资本投入后的长期发展带动。
郭帆的所作所为早已超越了票房这一单一指标的评价体系,
当然他很诚恳的说了票房好资本认可是继续做的经济基础。
五,“关于秀才遇到兵”的思考
三体二里面,史强三番四次的救罗辑的命,一路护他周全。
像不像吴京又是免费出演又自掏腰包才救了郭帆电影的命。
三体一里面,史强陪着汪淼一同抽丝剥茧的理解三体真相,
像不像吴京陪着郭帆一路跌跌撞撞得把小破球从一干到二。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吴京为什么流浪地球的成功与他有关,
答案是秀才遇到兵,因为吴京做了郭帆和流浪地球的史强。
正因为吴京作为郭帆的好友,正因为吴京不懂科幻但懂人,
所以吴京想的不是成事,而是帮郭帆成事,这叫两人一心。
小时候看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我明白了朋友相处要互补,
而成人的世界不可能这么脸谱化,但秀才遇到兵这个模式,
要比“没头脑和不高兴”具体细致的多,两个成年人在一起,
要有一个对相关事物更理性更专业更擅长的人,就是秀才。
而另一个要更关注人的情绪,关系,状态,甚至关键时刻,
能够提供超越理性的勇气,魄力和奋不顾身,这个人是兵。
这个简单的模型也许粗陋,但无论是与父母相处,与妻子,
女友相处,与子女相处,亦或是与同事,与领导,与下属,
与客户相处。用这个模型给双方简单定个位,调整好关系,
想来总是多多少少会有些帮助,大抵上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以下是对一些细节的解读,算不得什么思考。
细节一,图恒宇从休眠舱中醒来,第一件事是抚摸笨笨,
马兆带着550C抵达月球基地后,图恒宇也抚摸了550C,
这既柔化观众对角色第一印象,也为后面的执念做反差,
还暗示了他对人工智能已经痴迷到稍微有些病态的程度。
细节二,周喆直提出15000年前人类的股骨折断很致命,
但当时的人却能够拯救保护这个断腿的人直到断骨愈合。
刘培强所在月面核弹布弹组成员断腿,被成功保护拯救!
图恒宇所在重启根服务器组成员断腿,被成功保护拯救!
细节三,“我在呢,我一直都在”
这句台词是电影开场不久在刘培强给韩朵朵送花的时候,
韩朵朵以爱情的角度说出来,寓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韩朵朵刘培强回上海的家韩对刘即是安慰也是临终告别。
之后相似的台词在剧中多次出现,主题曲名字是《我在》。
这句词也被用做该电影推广影迷互动中,影迷也频繁使用。
它表示了人类无论因何重感情聚在一起都需要“守望相助”。
细节四,“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马兆临死前说的这句话,我解读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人要活下去,要延续下去才能称得上是文明。
第二层,没有人格人性的人工智能毫无意义。
我一直觉得马兆作为量子计算机和数字生命的项目负责人,
对该技术是抱有不输于图恒宇的热情,与图恒宇不同的是,
他没有背负丧女的执念,一直相对客观理性的看待该技术,
所以他具有比图恒宇更纯粹的科研理想和价值实现的冲动。
他看似过于理性冷漠的言谈举止,是在克制自己科研冲动,
算是另一种“危难面前,唯有责任”的诠释,做该做的事情。
但是对于图恒宇的行为,他其实是采取了消极制约的策略。
他自己说是出于同情,但在图丫丫上传550W的最后关头,
他依然是采取了消极的方式使图恒宇顺利完成了所有操作。
细节五、太空电梯被毁,空间站坠落
电影虽有中式命名,如“移山计划”取自愚公移山,
但也有西式命名,如“方舟”空间站取自诺亚方舟,
方舟空间站的坠落象征着牺牲大多数保存极少数,
这种看似理性,而其实是精英优先,反集体主义,
根深蒂固的固化阶级思想,是注定要陨落失败的。
细节六、全世界都在说母语
本世纪初,我们努力发展中国的本土文化影响力,
特别是 08 奥运后,我们的文化自信在逐年增强,
我们唱着“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大搞孔子学院,
我们教育我们的艺术工作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然这都没有错,早期我们只能够先从自身出发。
流浪地球成功的很大原因是纯粹的国际主义精神,
流浪地球2 里面所有人都在用智能同声传译耳机,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都在尽情使用自己的母语,
这正是这部电影最伟大,最国际主义的地方之一,
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语言但所有人都能相互理解,
在这个前提下你再看太空电梯,它像不像巴别塔?
流浪地球教会我们,不仅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同时,“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民族要自信要发展,
就必须要有敢于接受,拥抱全世界的胸怀和臂弯,
从“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到“全世界都在说母语”!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国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啊!
“人类命运共同体”说出来是觉悟,嘴上是一回事,
做起来却需要莫大的勇气,行动上完全另一回事。
而流浪地球就是对这种最崇高的人类行为的赞歌。
片尾彩蛋,我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所有事情其实都发生在虚拟空间,包括太阳氦闪,这一切都是一个缸中之脑的故事。
这部电影除了很炫的特效外,良好的寓意和感人的父子情也很有看点,当然,除了这些外,这部电影还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
第一,告诉我们关于“选择”。这个选择有可控和不可控的。比如因为太阳即将毁灭,整个太阳系都将不适合人类生存,这种天灾我们是不可控的,但通过人类的智慧,在齐心协力下,我们可以为地球选择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逃离太阳系。再比如,面对谁会被选入进入地下城,我们是不可控的,因为要通过抽签决定,甚至男主刘启(屈楚萧饰演)的爸爸刘培强(吴京饰演)对妻子病情的加剧是不可控的,但他可以选择放弃对妻子的治疗,由刘启和姥爷一起进入地下城生活……包括,刘启是选择救有35万人的杭州地下城,还是放弃杭州地下城,去支援救助赤道更大发动机……等等,其实仔细看,这部影片中,关于“选择”的例子有很多。而每个主人公选择的宗旨都是“两害相权择其轻”。
第二,告诉我们关于“情感”。刘启对妈妈有感情,所以对父亲当初选择放弃对妈妈的治疗而耿耿于怀;刘启对妹妹朵朵有感情,所以关键时刻,放手坠落与妹妹共存亡;刘启和朵朵对姥爷老韩有感情,老韩去世时,两个孩子痛哭不已,不与救援队同行;而刘启的爸爸刘培强对国家对地球有感情,选择舍小家顾大家,最后为了助儿子助地球一臂之力,牺牲自我……而整个人类,面对这种大天灾,没有选择放弃地球,重新择地而生,而是选择与地球共存亡……这些都是因为有爱。
首先一开头又有个in (india)小哥神神叨叨的极端支持数字生命计划,为什么用in人,首先除了他们IT行业真的很牛以外还包含在in 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是宗教教徒,在他们的哲思里就有人现存的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有死后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的说法,当时我就在想如果真要面临这个选择,in应该是选择数字生命比例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在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中我国坚定的站在移山计划这边,这就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从而判断你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你选数字生命计划想要在数字中衔接生命逃脱苦难,说明你认为你的意识是可以脱离物质(身体)而存在的,那么你就是唯心主义,反之就是唯物,纵使我国古哲学也有唯心主义,比如朱熹,陆象山,但看过觉醒年代的都知道从那时候起我们的前辈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我们的国情不断给他灌输新的内涵,而马克思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我们认为人噶了就是噶了,数据中的那个人不过是类似于克隆人一样的东西。
里面还有一段报道说要抽签才有进入地下城的资格并且只有一半人有资格,中国发言人对此十分不满说这违背了移山计划的初衷,很多人觉得这段着实有点主旋律了,其实不然,当有灾难时把生的权利给谁是由国体决定的,我们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会优先考虑是否能让更多人民活下去,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生的希望在手握更多资产的资本家身上,所以也不用在那痛批什么民族主义,那是国体和国家性质决定的,就算你投生到了美利坚也不一定是个资本家,被剥削的还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