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常有“渡化猎鹰”的典故,《贤愚经》记载佛陀曾点化猎鹰,使其放下屠刀。这件名为《渡》的玉雕作品,正是以当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这一古老命题。
独特的青海三色料,将烟紫、翠青、脂白三种玉色化为一场静默的禅意叙事。
左侧烟紫如暮色沉沉,化作嶙峋河岸,一只猎鹰低头伫立,羽翼轻收,敛去锋芒;岸上山石间,一只香炉青烟袅袅,烟气由紫渐白,似烦恼化为菩提;右侧翠青若春水初生,无相佛端坐其中,衣袂与水波融为一体。
猎鹰羽翼的肌理以浅浮雕呈现,每一片羽毛都带着挣扎的痕迹;香炉虽小,却是整个作品的精神枢纽——烟气升腾的轨迹,暗喻着“戒定慧”的修行次第;无相佛的身形则圆融简练,与水波共呼吸。
最妙的是中间过渡地带——粼粼波纹间,烟紫与翠青相互渗透,香炉的青烟飘向佛首,又在佛身周围化作洁白的光晕。
邱启敬的创作向来擅长“以石说法”,这位曾以《涅槃》系列震动艺坛的艺术家,总能在材质与意境间找到精妙的平衡。
此作中,他利用青海料天然的色带分布,构建出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时空:猎鹰背对佛像却似被佛光笼罩,香炉的烟气连接两岸,镂空处留白更添空灵。这种处理,既尊重玉石的天性,又赋予其深刻的哲学内涵。
作品从选材到构图,处处可见匠心独运:烟紫的深沉恰似无明烦恼,翠青的明澈宛若般若智慧,而脂白的过渡则是觉悟的过程。
无相佛没有具体面目,却让每个观者都能看见自己心中的慈悲;猎鹰不再凶猛,却在转身之间完成灵魂的蜕变。
当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那缕青烟,从猎鹰所在的烟紫岸畔,飘向佛像所在的青碧水域时,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净化。

中国当代艺术家邱启敬作品,渡,摆件,青海三色料,烟紫、翠青、白肉,颜色均匀,局部留原矿皮,肉眼难见结构,打灯结构均匀,润度很好,油分十足,局部有棉及沁点,尺寸约260*148*13mm,重约493.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