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库到腾冲的路上,不止一次跨越怒江,所以会看到不同的怒江大桥。
驾车跑了260公里,在和顺古镇民宿老板的细心提醒下,避开古镇里狭窄路段,来到下榻的民宿。
抵达民宿后已经是金色光线的时段,就在民宿的露台上享受一下落日之前的古镇景色。
自带室外温泉池的房间,在和顺古镇,泡温泉是不能错过的,毕竟不能辜负了腾冲的地热资源。
视野中出现了仍在辛苦搭建新民宿的劳动者。
几年后重返和顺古镇,发现这里的民宿有增加了许多,很多以前的民宿也已经改头换面,升级为更加精致更有设计感的精品民宿。
夜幕降临,是外出吃饭的时间了,民俗老板推荐了附近的一家云南餐厅。
从民宿步行300米到了位于大石巷的餐厅。
酒足饭饱之后,顺着古镇里的小巷子缓步前行。
正值新年夜,镇子里有人燃放了烟花,增添了新年气氛。
在和顺古镇跨年也是独特的一次自驾游经历。新年第一天,按照民宿管家在古镇地图上标注的环线,我们开始绕古镇大半圈的散步之旅。
上午的阳光很明媚,民宿的前台也明亮起来。
出了民宿大门,沿着门前的小巷子往大石巷方向行进。
经过一处庭院,内里有很多花草植物,像一个植物园。
在大石巷的下坡路上和交叉的巷子里,就是和顺古镇最有名的早市,路两边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蔬菜和水果,还有各种粮食和肉类。来来往往的除去好奇的游客,都是来此赶集的村民。
村民摆摊贩卖的野生灵芝,也不知道纯粹不纯粹。
小小的手工品店铺
买鲜花的摊位
云南是吃各类菌菇的天堂。
当地村民在早市聚集。
经过一家早点小铺。
店内一面墙满满的签名吸引了我。
这里是打卡网红点,签名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也未能免俗,在墙上看到一个四个字的艺人的签名,我就在旁边签上了我的名字。
小店的对面就是我们昨晚吃年夜饭的餐馆。
云南小粒咖啡是云南的特产,也是中国高品质咖啡的代表之一,古镇里有不少用云南咖啡豆的咖啡馆。
“弯楼子”是和顺儒商代表、腾冲近代著名商号“永茂和”主人李德爵建盖的私家住宅,为三进三坊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开辟为“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 “弯楼子”。
“永茂和”商号是和顺乃至腾冲经商致富中的佼佼者,在腾冲商界有“东董西董弯楼子”之称誉。清道光年间,“弯楼子”的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使其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一百多年的经营历史,对地方、国家社会事业积极支持,为和顺图书馆、益群中学的创建捐赠了大量图书和资金,抗美朝时又为国家捐款购买飞机。
在和顺古镇的小巷子里找一处咖啡馆,坐下来品一客咖啡,细细品味古镇的风情,实在是悠闲惬意。
大石巷巷口有“盛媺幽光” 牌坊,牌坊为木结构,双层飞檐斗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两边的墙上镶刻有赵藩、陈荣昌、张砺等当时云南文化名人为寸氏所写的诗文。
沿着大石巷一直走到村口,右转去往文昌宫方向。
这个信号发射塔伪装成一棵树的样子,挺好玩的!
清光绪年间,在缅甸经商归来的寸位中先生,为方便妻子去河边洗衣服,找能工巧匠设计建造了河边的“洗衣亭”。
和顺原主村落前有六座洗衣亭,为取水、洗衣而建,它们大体为长方形,但形态各异。洗衣亭建在水上,顶部是亭子的样式,但“亭”的内陆上却是“田”字形石条。水从石条下流过,亭内有村民蹲在石条上洗衣洗菜。
古镇的两座拱桥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
朱镕基任总理时是不题字的,卸任后曾于2006年来过腾冲,不知这字和此行是否有关联。
和顺古镇中的牌坊是旧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和顺历史上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后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2年之后,陆续得到恢复。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
雨洲亭是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寸树声,字雨洲,腾冲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等职,是云南著名的教育家。亭中“雨洲亭”石碑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雨洲亭荷池边的道路,称秋农路,以益群中学第二任校长李祖华(字秋农)命名,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文治光昌文化坊为全石质结构,通体用火山石雕砌而成。它是四柱式乌头门牌坊,三门洞开,两层斗拱。正面上层正中镌刻文治光昌,两侧饰以吉祥图案浮雕。左右两边石板分别刻颜楷“士和、民顺”。背面上层正中镌刻行书佑启人文字,两侧饰以吉祥图案浮雕。左右两边石板分别刻颜楷“俗美、 风淳”。下层石枋两面饰以吉祥、如意纹等图案。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后因小河绕村而过,改名“河顺”,最终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