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很多人对“补肾”这两个字有点过于执着,一说补肾就自动联想到壮阳,或者简单地以为男人才需要补肾。这认知说实话太窄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肾,不只是“男士专属”,也绝不是只有阳虚才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太习惯只补阳,或者只补阴,结果补了半天,身体状态还是不温不火、不冷不热。
其实,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补阳不顾阴,或者补阴忽略阳,最后都可能适得其反。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睡得挺多但总觉得累,白天没劲、晚上又心烦气躁,动不动就怕冷、或者反过来一热就出汗?
这不是“虚”那么简单,而是阴阳失调了。单一地补阳可能会让虚火更旺,补阴太过又容易寒凉伤脾。真正的调理关键,是“阴阳双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时候就得提到一个很经典的方子——六味地黄丸的升级版:左归丸和右归丸的结合使用。左归丸偏补肾阴,右归丸偏补肾阳,这两个方子看似对立,其实配合得好,才是真正让身体达到一个“温润而不上火、滋补而不生寒”的状态。
我接诊中看到太多年轻人,尤其是三十多岁的,整天喊累,精力差,头发掉得快,记忆力也不如以前了。有个患者是做IT的,平时加班多,饮食也不规律,整个人看起来精气神特别差。
他说他试过各种保健品,什么枸杞水、鹿茸酒都喝过,就是没效果。我给他调理思路是从“阴阳双补”下手,除了生活方式引导,我给他用的是在左归丸基础上稍加右归丸的办法,不是固定比例,而是根据他的舌苔、脉象灵活调整。用了不到两个月,他说“整个人像是被重新点亮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实很多人误会了,觉得补阳就是让身体“热”起来,其实身体热不等于阳气足;同样的,手脚冰凉不一定就是阳虚,也可能是气血运行不畅,或者阴盛阳弱造成的“假寒”。
所以,光凭一个症状就自己去补,反而容易越补越乱。阴阳本是一体两面,不能只补一头、忽略另一头。
再说回那位患者,他一开始就是典型的“阴虚阳虚兼有”,但他自己只觉得自己“阳虚”,于是狂吃温补的药酒,结果上火严重,口腔溃疡、心烦失眠都来了。
我们调理了好几轮才把这个“虚火”平下来。从他身上我特别深刻地意识到,“补”这件事,不能靠感觉,更不能靠盲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说到底,肾是我们身体的“根”,肾精是“燃料”,阴阳是“火候”。火候不对,再多燃料也烧不起来。
尤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长期处在一种“透支”的状态。肾精亏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靠一两种补药就解决,太天真了。
我们再来看左归丸和右归丸。左归丸用的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龟板等,主要是养阴、补精;右归丸则是肉桂、附子、杜仲、鹿角胶等,偏温补。
两者合用,不是说你得吃两种药,而是医生会根据你的体质,有选择地“加一点左,添一点右”,真正做到“阴中求阳、阳中含阴”。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套方法的核心,是“调”,而不是“补”。调者,顺其自然、扶正去邪;补者,单一堆料、可能失衡。只有身体达到一个“平稳”的状态,才可能真正有精力、有情绪、有动力去生活。
以前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她总是觉得自己“气血不足”,脸色发黄、容易疲惫。她吃阿胶、当归、红枣,按理说这些都挺滋补的,但她越吃越觉得胸闷、舌苔越来越厚。
后来我们一查,她其实是脾虚夹湿、肾阳也偏虚,光靠“补血”根本没解决根本问题。我们用了右归丸为主、兼顾健脾祛湿的方法,才慢慢把她的状态带回来。
所以我常对患者说,身体不是账本,不是哪里亏了就直接去填,要看这个“系统”能不能消化你补进去的东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有些人特别爱吃“补药”,尤其是冬天,一锅羊肉汤、一罐人参粉,当饭吃。可你发现没,很多人吃了这些后反而容易上火、便秘、睡不好?这就是“阳浮于外、阴不归根”的表现。说白了,就是光靠“火力”不够,要有“水”去滋润它,才不会燥。
补肾最怕的,就是“头热脚冷”。这种状态是典型的阴阳失衡,上热下寒、气血倒流。你以为自己是在给身体加油,其实是在“虚火上炎”。所以我们才说,“补阳不如阴阳双补”。
再讲个小细节。其实左归丸、右归丸最早的使用也不是固定的量和周期,而是根据四时节气、个人状态灵活调整。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比如冬天阳气潜藏,可以偏重右归丸;夏天阳气外泄,适当配合左归丸。春秋则是调和中气,辅以健脾药。这种“因人制宜、因时调理”的思路,才是中医最宝贵的地方。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是阳虚,而是“阴阳两虚”。他们白天感觉脑袋不清醒,晚上又睡不实,皮肤干、眼睛涩、舌红少苔、脉细数,甚至有些还伴有早衰迹象。
这时候再吃那种纯阳热的补药,是火上浇油。反而是加点左归的成分进去,先养阴,再温阳,才是正道。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你可能会问,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是该补阴还是补阳?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自己是不是“热而无力”,或者“冷而乏力”。
如果你是那种怕冷但不出汗,手脚冰凉但又容易疲劳,可能偏阳虚;如果你是那种烦热盗汗、口干舌燥、睡眠浅,那可能偏阴虚。但如果你两个都有,那更不能单补,得双调。
其实很多慢性病的根源都在于肾精亏虚。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女性的卵巢早衰、男性的不育,很多都和肾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们不能把补肾当作一个“老年人才需要”的事情。三十岁开始,肾精就会逐渐走下坡路,越早调理,越能延缓衰老。
最重要的是,不要一味依赖药物。饮食、作息、情绪管理,是补肾的根本。再好的药,也抵不过长期熬夜、暴饮暴食、情绪压抑的破坏。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补肾从规律生活开始。”每天按时睡觉、适度锻炼、不过度性事,才是最稳妥的“补”。
说到底,补阴补阳不如阴阳双补,因为身体从来不是单一系统。我们不是修机器,不是哪里坏了就换零件,而是要“养系统”。一个系统平衡了,气血才能畅通,五脏才能协调,整个人才会有活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后,别迷信什么“神药”,也别轻视身体发出的信号。真正的补,是让身体自己恢复调节能力,而不是靠外力硬撑起来。
阴阳双补,不是一个药的事,是一个整体的调节思路。愿你在调养中找到真正的平衡感。
参考文献:
[1]李志刚. 左归丸与右归丸在肾虚证治疗中的应用探析[J]. 中医药导报, 2023, 29(2): 47-49.
[2]吴晓红. 阴阳双补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29(10): 56-58.
[3]陈玉兰, 黄建伟. 阴阳双补中药对肾精亏虚型不孕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 30(4): 515-518.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