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站在博弈的制高点,才能察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战,用最有效的策略反客为主,方能克敌制胜。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果房间里有一群女孩,不远处的那个女孩最漂亮,但你却是个条件一般的宅男,那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追到那个漂亮女孩儿?
给你两分钟想一想。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咱们来看看,优雅如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是怎样做的:
他先让自己的一帮男同学,全都分散去追房间里的其他女生,独独不理会那个最漂亮的。然后他等了一会儿,瞅准时机上前,非常轻易地搭讪成功,最终俘获了漂亮女孩的芳心。
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因为约翰·纳什非常善于运用“博弈思维”。他认为,既然那个女孩是最漂亮的,她自己一定意识得到,自然也最高傲,如果直接上前,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这样其他女生看在眼里,也不会再接受他和他的同学。
但是如果所有男生都先去追其他女生了,那么漂亮女生就会觉得自己被孤立,纳什再追她自然就容易多了。
这正是以约翰·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美丽心灵》中的一段情节。
约翰·纳什纪念雕像
约翰·纳什用到的博弈思维,正是他自己投入了大半生研究的领域。
博弈思维原为游戏理论,涉及范围除了球赛、麻将等比赛类游戏的出招,还包括人际交往的较量,它能让我们在困境中作出最明智的选择,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甚至为自己赢得幸福。
什么是博弈思维?
所谓博弈思维,指的是人与人的交往中,基于心理分析的策略思考。博,即博我们期待的结果;弈,即期望通过推动对手往我们期待的方向移动。
比如妻子想吃草莓,但是又不想自己洗,用撒娇的方式让丈夫帮她洗好;母亲担心孩子乱跑有危险,会用大灰狼的故事震慑孩子。
妻子和母亲的行为,都是一种博弈。
当然这是最简单的博弈,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人心和现实状况更加复杂,博弈的方式也就更多变。但归根结底,博弈思维的本质,都是在互动中进行的选择策略。这种选择是基于对对方意图的了解,为了影响对方而作出的选择。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想进城,但苦于自己拉不动车子。它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义。它在车前面绑了三个绳套,然后把老鼠套在最长的绳子上,把背上绑了肉骨头的猫套在第二长的绳子上,最后把狗套在最短的绳子上。
于是老鼠为了逃命,猫为了追老鼠,狗为了追肉骨头都疯狂地跑起来,小猴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城。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其实都是心与心的较量。只有站在博弈的制高点,学会客观、冷静地观察和分析,才能觉察到他人的意图,用最有效的策略克敌制胜。
为什么我们需要博弈思维?
刘邦和项羽之战,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最终刘邦赢得天下,项羽却自刎乌江。
一胜一败,差距并不是刘邦更会打仗,而是他在谋略上更胜一筹。
虽然身体博弈也是博弈的一种,但用到的场合极为有限,并且非常表面化。就像那些将喜怒放在脸上的人,总能一眼就让人看透他所思所想。但人心最深不可测,只有学会分辨,近贤能远小人,才能成就更加智慧的人生。
- 学习博弈思维,能让我们洞察人心,远离小人。
人形形色色,品性不一,很难在表面看出其真心。很多人都会为了一己私利,想方设法伤害他人利益,这样的人最危险。
唐朝李林甫就是一位无才无德,但相当狡诈之人。唐玄宗在一次早朝中问起了被贬官的严挺之,有意想提拔他。但严挺之是李林甫的政敌,于是李林甫假意附和唐玄宗,背后则偷偷找到严挺之的弟弟,大打感情牌,说以前勾心斗角都是误会,取得信任之后,他立即怂恿严挺之辞官入京,等待任命。
严挺之没有多想,进了圈套,李林甫见他中计,马上向唐玄宗请示,说严挺之自认年事已高,只想要一个闲职。唐玄宗大为可惜,但又不想为难贤臣,只好给了严挺之一个闲差。严挺之本有一番抱负,却被李林甫这样生生搅和了,气得大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归西了。
严挺之非常清楚李林甫的为人,但坏就坏在他心无城府,又不加思考。博弈思维的核心就是理性,它能让我们客观冷静,深入思考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本来意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帮助我们识别虚伪和诚实,准确判断人心。
- 博弈思维能帮助我们赢得认可
某公司员工小刘资质平平,一直没得到提拔,但他字写得很好。偶然一次,他听说总监喜欢书法,于是写了几幅字找到了总监家里,道:“总监,之前听同事谈起您是书法大家,我知识浅薄,想跟您讨教讨教。”
总监一听是自己的特长就来了兴致,二人围绕书法问题聊开了,总监这才发现小刘竟然在书法上造诣颇深。二人不仅因此成了忘年交,小刘不久之后还被提拔为广告组组长,专门负责字体研究和设计。
小刘正是运用博弈思维,让自己的优势得以展示,并收获了认可,最终才实现了合作共赢。所以在职场中,光有本事还不行,必须要懂得表现,才有崛起的可能。
这样博弈,在人际关系中收获认可,满足期待
作家沧海满月说过: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博弈游戏,每一步进退都关成败。人心最难测,而想要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认可,并收获利益,博弈思维必不可少。
利用首因效应,留下初见面的好印象
要收获他人认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印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所谓首因效应,就是指第一次见面形成的印象,将决定二人以后的互动进程。即使这种印象不正确,也很难被改变。
曾经就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刚刚入学的学生彼此写下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之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再评价。直到第九周以后,才有一部分评价开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第一印象至少能持续九周以上。所以,在第一次见面时,我们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
首先,要表现自己的诚实。适当展示自己的脆弱和缺点,是表达诚实最直接的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对方对你印象深刻,还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其次,注意自己的仪表。在不同场合、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穿衣、化妆还有发型都要根据情况做出调整。除此之外,优雅的举止也是社交的润滑剂。
最后,注意自己的语言。语言粗俗,再美好的外表都无济于事。除了多用基本的礼貌用语之外,初见面可以利用一点联系来缓解陌生的尴尬,比如同姓、老乡或者共同认识的某个人。切忌胡乱吹捧,趋炎附势,根据对方的个性及时调整说话的方式非常重要。
利用峰终定律,挽回局面
心理学家DanielKahneman根据人类的记忆体验,提出了峰终定律。他发现,人类在一件事情结束之时,能记住的体验只有两种:一种是在高峰时,一种是最终时。如果把这个高峰放在最后,那么无论前面的体验如何,人类都不会很在意。
比如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开始跌宕起伏,最后草草收尾,那么这部电影的评价往往不高;但是如果前面一直平淡无奇,最后突然来了一个大高潮。人们通常都会觉得很惊喜。
所以如果你在开始失策的话,那么一定要记得给一个好的结尾。
日本有一位政客就深谙此道,因为地位高,所以拜访他的人特别多。他会选择性地答应邀请,但是对于接受了邀请的人,他一般不送客;但只要是他拒绝的,最后一定是恭敬地将客人送出门。
事实也证明,那些被他拒绝的人,少有在背后抱怨他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在开始没有表现很好,那么结束之前一定要加倍注意礼节和表现。另外,即使开始表现得好,也不要虎头蛇尾,否则很容易前功尽弃。
4招提出请求,提高博弈胜算
1.拆屋效应—要满足小要求,先提出大要求
对于拆屋效应,鲁迅先生的解释最为具体。他在作品《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猛然提出大要求,对方都会因为防备心立刻拒绝。但是如果将这个大要求作为“锚点”,让对方心中有了一个高标准,再提出小要求,胜算就大很多。
这招常用在讨价还价当中,比如想买一条围巾,如果心理价位是100块,那么就开口说50块,这时候卖家一定不愿意,但是经过一番讨论涨到100,一般都能拿下来。
这是因为,虽然第一个大要求通常都显得比较无礼,但对方会因为拒绝你生出愧疚心。如果第二次提的要求更容易做到,对方会为了减少愧疚感而选择接受。
2.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登门槛效应,一般用在想要对方接受大要求的情况下。这时候一般都会先提出一个小要求让对方答应,这样一步一步得寸进尺,对方答应大要求的可能性会很大。
奶茶店通常都会用到这个效应。比如我们去买奶茶,本来只是想买一个小杯,店员会告诉你,中杯只加2块钱哦,就能多30ml。等你同意买中杯,又发现只用再加3块能升级到大杯,足足多100ml。所以奶茶店卖的最好的往往都是大杯。
登门槛效应之所以有用,是利用了人类首尾一致的心理,这样能够维持形象的一贯性。既然答应了一个小要求,那么提出大要求的时候,就觉得只有答应才更加正确,所以答应的可能性自然就大了。
3.利用欲望,改变对方
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都知道,想让别人满足你的需求,那么你一定要先满足对方的需求。虽然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太一样,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欲望。被尊重、被喜欢、征服感以及成就感是所有人都有的欲望。
拿破仑就是洞察人心的高手,在士兵们食不果腹的时候,他会告诉士兵:只要打了胜仗,我将带你们去最富足的地方,那里有繁华的都市与富饶的乡村….。等到占领了米兰,他又会赞美士兵:你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家乡的英雄,你们终将荣回故里…
第一次,拿破仑用士兵对食物的欲望刺激他们战斗;第二次,拿破仑用了士兵对自尊心的欲望来鼓励他们。他就这样让士兵们奋勇沙场,打了一次又一次胜仗。
所以在提出我们自己的需求之前,一定要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如何满足对方当下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最终让双方都获益,双赢才是最美好的结局。
4.学会示弱—激发同情心
相对逞强,示弱是更有效的说服方式。它能够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在不知不觉中对你妥协。
最懂示弱的就是英国。当年美国独立战争赢了之后,英国第二年就和美国建交了。作为当时的第一强国,英国没有压迫美国的军事力量,在领土争端中也处处忍让。
于是在一战中,美国给英国送钱送物资;二战中,美国更是帮英国打败了德国。
英国通过示弱,不仅避免了战争,最后还把未来的霸主变成了自己最好的盟友。
所以说,真正懂得示弱的人才是强者。不愿意示弱的人,是将示弱当成了软弱,其实并不是。示弱重点在于展示,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的低姿态,能够让别人放下心理防备,得到他们的认可,自然也就更愿意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