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学行书拼了命的临摹《兰亭序》《圣教序》,这两件作品虽然水平高、经典度充足,但它们都存在“致命弱点”。《兰亭序》真迹已失,“神龙本”在钩填时又存在失误和败笔。《圣教序》纯粹的集字作品,章法、气韵上不够自然。

那么,有没有比《兰亭》《圣教》水平更高的字呢?答案是有的,学界公认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堪为行草书的“巅峰之作”。这件作品不仅胜于《兰亭序》,也盖过了颜真卿最为知名的作品《祭侄文稿》。

米芾这样评价此作:“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苏轼则在跋文中评价它:“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何绍基更是称赞:“此帖笔法之佳,当在兰亭之上”。

比《兰亭序》更高级的字,颜真卿用毕生功力所写,书法界很少人能看懂!

这些评语说明《争座位帖》有两大优点,一是用笔自然丰富,“书无意于佳乃佳”,这种笔法与情感合一、心与手合一的书写,最能展现颜鲁公的真实功力;其二是风格鲜明,奇特潇洒,书法界极为少见,能看懂此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争座位帖》与颜真卿其他作品相比:“《祭侄》奇古蒙宕,《告伯父》渊润从容,至《论座》则兼有《祭侄》《告伯》两稿之奇,情结不同,书随之异,所以直入神品”融合了诸作之优点,奇崛多变,令人叹为观止。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忠义正直的“化身”,当他目睹郭英乂不顾礼法、谄媚宦官鱼朝恩,满朝文武无人敢言时,他站了出来,写下此稿,倾尽毕生功力,此时他已人到晚年,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

此作完成后被摹刻上石,原碑现藏于西安碑林,而墨迹原稿则递藏有序,如今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全卷纵31厘米、横342厘米,共计68行、1193个字,字径大小在2至4厘米不等,卷面状态保持完好,连涂抹删改的部分都保留了下来。

《争座位帖》笔笔篆籀字字欲飞,藏锋逆入,裹锋而行,笔画圆劲苍润,轻重、断连、虚实、疾徐对比强烈,笔力深沉,如“锥画沙”,牵丝引带,转折处绞转灵巧,又似“折钗股”。颜真卿写字追求笔笔中锋,因此每个笔画都有千钧之力。

此帖因字赋形,结构奇崛多变,俯仰、高低、轻重、欹正变化多端,墨色更是枯润对比强烈,层次感十足,动势极强,章法疏密有致,全卷一派雄强庄严之气。每一处点画皆合乎晋唐古法,起承转合无不如意,字法变化更是诡谲难测,涵盖了书法当中几乎所有的阴阳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