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来源于C5-T1脊神经前支,所以臂丛神经有着5个神经根。C5、C6融合成上干,C7为中干,C8/T1为下干。每个干又分为前股和后股,所以3个干共具有6个股。
上干和中干的前股组成了外侧束,下干的前股组成了内侧束,而上、中、下三干的后股共同组成了后侧束;后侧束分成了腋神经和桡神经,而外侧束分为了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分支,内侧束分成了正中神经分支和尺神经。
其中臂丛神经在锁骨下动脉的上方自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穿出,继经锁骨中点后方向下进入腋窝。因此,以锁骨为界把臂丛分为锁骨上部和锁骨下部。
锁骨上部神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后方,中斜角肌之前,主要包括组成臂丛的各神经根和上、中、下三干,因而锁骨上部的分支均发自臂丛根和干,这些分支都比较短细,因为在锁骨上部就已经分出,故不会被胸小肌卡压。分布于肩部肌肉和胸肌浅层,主要有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和锁骨下神经四个分支。
锁骨下部神经包括胸前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以及肌皮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因穿过锁骨下方和胸小肌,故会被胸廓出口影响。
一、肩胛背神经(肩胛内侧缘疼痛)
1、走形:肩胛背神经是一束来自C5神经根的分支,穿前、中斜角肌后向后分布于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2、支配区域:菱形肌区域皮肤
3、损伤症状:肩胛背神经损伤往往会导致肩胛骨内侧缘的疼痛,可常感受颈椎至肩胛骨内侧缘区域一根筋的牵扯感。此神经受损时耸肩无力(肩胛提肌瘫痪)、肩胛骨远离脊柱(菱形肌瘫痪)。肩胛背神经损伤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菱形肌的损伤。有以下特点:
(1)常见于中青年,表现为肩颈部不适,酸痛为主。往往会出现酸痛而不能入睡,自觉患侧肢怎么放都不舒服,却指不出明确位置。
(2)上臂后伸、外展时颈部有牵拉感;
(3)前臂感觉减退,少数患者上肢外展肌力明显下降,第3、4胸椎棘突旁3CM处和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明显压痛点;
(4)患者在转动颈椎时会感觉肩胛骨区域一根筋的牵拉感;
4、易卡压点:
C4/C5椎间孔、前斜角肌、中斜角肌、肩胛提肌(T2棘突旁3CM处)
二、肩胛上神经(肩周钝痛)
1、走形:肩胛上神经(C5-C6)起自臂丛上干,向后外行,过肩胛骨上缘肩胛上切迹入冈上窝,再经肩胛盂窝和肩胛冈所形成的冈盂切迹之间前方至冈下窝,支配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囊。
2、支配区域:
肩胛骨区域感觉,肩关节囊(由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支配,冻结肩患者需要考虑处理);
3、损伤症状:以冈上肌、冈下肌萎缩,肩周钝痛为主要表现,外展、外旋肌肌力下降。
(1)冈上肌、冈下肌萎缩。肩胛骨表面可能有明显凹陷;肱骨头易发生半脱位。

(2)肩外展无力,尤其是开始的30度左右的肩外展,假如被动抬高肩外展至30位置上,则能继续主动外展到90度以上。这是冈上肌无力的表现。
(3)肩外旋肌力下降。肩部有背包感。
4、易卡压点:C4/C5 ,C5/C6椎间孔,肩胛上切迹(肩胛冈中点上缘2CM处)、冈盂切迹(沿着肩胛冈下缘向外寻找,摸到肩胛冈与肩胛骨之间凹陷的地方)、
三、胸长神经(心绞痛)
1、走形:胸长神经起自于第5-7颈神经根,胸长神经大多与肩胛背神经合干,传入中斜角肌在C5的起点,斜向下穿出中斜角肌和肩胛背神经分开,继续下行和C6-C7发出的胸长神经合干,在腋中线的前锯肌表面下行。
2、支配区域:前锯肌、胸前、胸侧壁和腋下皮肤感觉;
3、损伤症状:胸长神经损伤常会表现出肋骨区域不适,呼吸障碍,严重者会感觉胸前受压,呼吸困难。
(1)患者可能有颈椎不适和颈椎病史;
(2)胸前、侧壁和腋下不适,有胀痛、针刺样痛,如在左胸有类似心绞痛症状,但是心内科检查资料不支持心绞痛;
(3)如合并肩胛背神经受压,患者可能主诉从背后一直痛到心前的感觉,也可表现为前胸贴后背的疼痛;
(4)前锯肌瘫痪,上肢前伸、手掌推住墙壁后肩胛外翻,呈翼状肩胛骨。且由于肩胛骨失稳,故上肢水平外展后上举困难。
4、易卡压点:前、中斜角肌、前锯肌表面(腋中线区域,且越靠上越痛)
四、锁骨下神经(锁骨周围痛)
1走形:锁骨下神经(C5-C6)从上干发出,在臂丛前面下降,经锁骨下肌的后面分布于该肌。
2、支配区域:锁骨下肌和锁骨区域。
3、损伤症状:锁骨下肌紧张和锁骨区域疼痛。
4、易卡压点:前中斜角肌、锁骨下肌。
五、肌皮神经(屈肘无力,旋前不足)
1、走形:肌皮神经来源于C5,C6,C7,由臂丛神经外侧索发出,和正中神经一起穿过腋下,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在两条肌肉中穿行,再由肘关节的深筋膜(肱二头肌肌腱外侧)穿出,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2、支配区域:肌皮神经支配着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三块肌肉,在穿过肱二头肌肌腱时,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着前臂外侧皮肤感觉(前臂内侧则由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
3、损伤症状:当肌皮神经损伤时,会影响到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的力量,或者导致该肌紧张。
喙肱肌:附着于喙突外下方,止于肱骨干。其功能是在肱骨处于内外旋状态下,恢复到中立位,其损伤往往会引起肱骨内上侧疼痛。
肱二头肌:分为长头、短头,长头起于盂上结节,位于肩关节囊内。短头起于喙突,共同止于桡骨粗隆。功能为前屈肩关节、屈肘和使前臂旋后,是最重要的前臂旋后肌。损伤可引起肩关节区域疼痛,且无法触摸,也可伴随肩前痛。屈肘力量降低,前臂旋后状态下尤为常见。肱二头肌紧张也会使桡骨小头向前方移动,引起网球肘。此外,肱二头肌紧张后,引起前臂旋前能力降低,导致旋后肌紧张,穿过旋后肌腱膜组成的Frosh弓会卡压从中穿行的桡神经,引起桡神经症状。
肱肌:是肱二头肌下方,肱骨表面的劳模屈肘肌,其损伤症状也多是局部或者与肱二头肌共同影响前臂外侧皮神经而导致前臂外侧皮神经皮肤疼痛。
肌皮神经单独损伤并不常见,如果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则会影响肌皮神经,使肘关节无法在前臂旋后时屈肘,并造成肩关节不稳,可能伴有轻微肩关节半脱位。
在肩关节囊炎中,早期肩关节疼痛的患者,很多伴有喙肱肌区域的疼痛,这时可对喙肱肌处理来缓解疼痛。随着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增加,会发现很多患者肱二头肌萎缩,其原因也是类似。喙肱肌卡压肌皮神经影响到肱二头肌和肱肌。
4、易卡压点:C4C5,C5C6,C6C7椎间孔;斜角肌、锁骨下肌、胸小肌;喙肱肌、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间隙;肱二头肌下端外侧
肌皮神经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囊炎后继发形成。而喙肱肌、肱二头肌在上臂疼痛中多常见,当胸廓出口和局部处理无效时,需考虑颈椎椎体对影响,寻找C4-C7错位的椎体。遇到肱二头肌和肱肌紧张的患者,也可以处理喙肱肌中部刺激到肌皮神经的卡压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