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5日,经过长达十天的激烈交锋,华川阻击战迎来了关键时刻。在这场苦战中,美军遭遇了志愿军的坚决抵抗,付出了沉重代价。愤怒的美军决心改变战术,于当天调动两个团的兵力,从正面和侧面同时发起强攻,终于突破了173团的防线。

黄朝天,时任58师师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他毫不犹豫,迅速指挥部队撤退到最后的师预备阵地。这个阵地并非简单的后退位置,而是唯一能够坚守的阵地,一旦退到这里,就意味着没有后退的空间,必须死守,否则将可能面临全军覆没。

黄朝天的指挥风格一贯果敢与坚决。不久前,当180师被围困时,正是他在未待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毅然出战,成功救出12军军部和34师,避免了他们和180师一样的悲剧。因此,当58师退至预备阵地后,他并未考虑继续撤退,反而坚定地选择死守,这与上级的战略部署十分契合。

就在黄朝天带领58师退至预备阵地后,他几乎同时接到了上级的指令,要求继续坚守至6月8日,主要任务是掩护主力部队的安全撤离。在面对美军快速机动的摩托化部队时,志愿军必须尽快摆脱敌人的追击。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一旦稍有疏忽,整个局面可能会迅速崩溃,58师肩上的任务异常艰巨。

58师在阻击战中的压力已经非常大,尤其是退至预备阵地后,形势更加严峻。此时,让58师再次分兵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显然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虑到这一点,黄朝天果断决定将掩护任务交给172团6连,这支仍坚守在前线的部队。

172团6连当时驻守在前线的486高地,肩负着防守该地的重任。同时,6连还需防守前沿的421高地,并确保甫罗洞和巴治洞两侧高地的安全。由于兵力紧张,两个侧翼高地的防守仅有一个班,且4个班的预备队随时待命。根据敌人的兵力,6连完成任务的难度极大,且任务性质接近“敢死队”,每个战士都明白,这场战斗可能意味着牺牲。然而,军令如山,他们义无反顾,誓死执行任务。

接到命令后不久,位于前线的421高地便遭到了美军猛烈的攻击。志愿军的三班在连续5天的激烈战斗中伤亡惨重,最终合并为一个班继续抵抗。侧翼的两个高地同样陷入激烈的争夺,阵地的反复易主,虽然伤亡人数未有确切记录,但可想而知战斗之惨烈。

随着美军不断增派兵力和火力,6连在多个阵地的防线终于逐渐崩溃,421高地和两侧高地最终被敌人占领。此时,486高地成为了6连的最后防线,尽管阵地上仅有两个小组,但预备队随时准备与美军决一死战。美军对该高地的夺取充满信心,因为486高地已经成为华川防御线上的三大制高点之一,若能够拿下这里,将能够控制整个战场,对后续作战极为有利。

进攻486高地的美军信心满满,派出一个连的兵力直扑山顶。随着推进的顺利,他们甚至一度怀疑志愿军是否已经撤退。然而,志愿军并未放弃阵地,而是巧妙地设下了陷阱。当美军接近防线时,突然遭遇了猛烈反击,13名美军在瞬间被击毙,其中包括两名中尉排长。突如其来的反击打乱了美军的节奏,指挥官威拉德中尉见势不妙,立刻带头冲锋试图稳住局面。

本来上级已经打算牺牲这个连,结果他们歼灭400美军后,浴血归来

尽管美军成功突破了志愿军的第一道战壕,但当他们继续冲向第二道战壕时,却发现前方竟然空无一人。美军错误地认为志愿军已经撤退,愤怒之下未做任何停顿,继续向前推进。然而,在第一道战壕和第二道战壕之间的开阔地带,他们失去了任何掩护,正当美军进军至此时,志愿军的反击如潮水般袭来,枪林弹雨铺天盖地,手榴弹也随之飞来,顿时传来美军的哀嚎声。

其中一名美军士兵,蒙特罗,曾参加过仁川登陆,在这一波猛烈的攻击中成为唯一幸存者。他回忆道,当时身边的战友仿佛布娃娃一样被炸飞,而他自己身受重伤,几乎丧失意识。尽管如此,他仍凭借本能成功逃脱,保住了性命。

更令美军愤怒的是,紧随其后的韩军第6师团连队看到美军惨败后,不仅未曾开火,反而迅速逃离战场。这支被誉为韩国王牌部队的单位,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逃避,而不是挺身而出。这让美军颜面扫地,战后为了挽回尊严,他们将一名名叫威尔逊的军士长塑造成了“英雄”,声称他在白刃战中独自击杀了27名志愿军,并总共击毙了45人。

然而,真实情况是,志愿军在486高地仅派出了两个战斗小组,总人数不过十人。美军的损失接近400人,若真有威尔逊所说的“英雄”,又怎会造成如此惨重的失败?无非是美军为了在历史上抹去自己的羞耻,做出的虚假宣传。

尽管如此,172团6连以无畏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确保了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最终,6连浴血归来,战后被授予集体一等功。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不了解这一荣誉的含金量,但若将其与“杨根思连”的集体二等功对比,便能理解其背后的巨大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