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虎爸 西贝带你文化旅行 2025年03月19日 21:00 北京

北京北海公园8个必打卡文化景点(全),少去一个都遗憾,涨知识!

皇家园林北海公园至少有8个必去景点!



永安寺白塔


△永安寺白塔
地位:北海公园的灵魂地标,建于1651年,批建者清朝顺治帝,为藏传佛教覆钵式塔,高35.9米,是北京城内现存最高白塔(其它四座分别为白塔寺、大觉寺、潭柘寺、妙峰山)。皇家风水镇园之宝,象征“天圆地方”,与故宫、景山形成北京中轴线上的视觉三角。
看点:它采用须弥山座式设计,塔顶装饰有宝盖、宝顶,并刻有日、月及火焰花纹。鎏金火焰宝珠塔顶、砖石雕刻的曼陀罗纹样、整个塔身还有306个通风孔、360°俯视太液池“仙山琼阁”、“太液秋色”的绝佳视角。冬季可拍摄“白塔映雪”经典画面。
补充说明:据史料记载,北海白塔内有很大的空间,里面建有佛龛,以银盒奉舍利子。地下还有藏井,藏有旱船、喇嘛经文、衣钵和佛教法物以及织品、五谷、药材、茶果等贡物。



九龙壁


△九龙壁
地位: 东方琉璃艺术巅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美的双面琉璃照壁,为仅存3座古代九龙壁之一。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皇家园林而建。
看点:九龙壁长27米,高5米,厚1.2米,由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
龙的造型:九龙壁上的九条巨龙飞舞奔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或戏珠,或喷水,或昂首,或盘旋,展现出了巨龙的威严和神韵。这些龙的颜色有黄、蓝、白、紫、绿等多种颜色,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建筑工艺:九龙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琉璃烧制工艺,先将琉璃砖烧制好,然后再进行拼接和雕刻。拼接处非常严密,几乎看不出痕迹。九龙壁上的雕刻也非常精细,龙的鳞片、胡须、爪子等细节都刻画得非常逼真。


太液池


△太液池
地位:北海公园内的核心景点之一。它建于金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市最早的人工湖泊之一。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看点:太液池水面宽阔,水质清澈透明。池中荷花盛开时,清香四溢,景色宜人。太液池周边绿树成荫,四季常青,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太液池周围分布着众多古建筑和雕塑,如琼华岛、九龙壁、白塔等。
太液池中的水云榭是赏景的绝佳地点。游客可以在此远眺北海白塔,俯瞰太液池全景,感受皇家园林的宏伟与壮丽。


五龙亭

北京北海公园8个必打卡文化景点

△五龙亭
地位:五龙亭位于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代屡有修葺。此处原是明代太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太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
看点:五龙亭伸入水中,由五间亭子组成,五亭俱为方形,前后错落布置。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
△龙泽亭藻井
中间亭子最大,称龙泽亭,为皇帝休息时所用,也是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焰火的地方,龙泽亭屋顶的八条金色龙形成的藻井可以仔细观赏。屋顶为重檐攒尖顶,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其它四亭为“澄祥”(重檐)、“滋香”(单檐)“诵瑞”(重檐)、“浮翠”(单檐),是文武官员陪钓的地方。
清人诗曰:“液池西北五龙亭,小艇穿花月满汀,酒渴正思吞碧海,闲寻陆羽话茶经。”



画舫斋


△画舫斋
画舫斋曾是清朝皇家的行宫,乾隆帝曾坐冰床至此题词,“画舫斋”三字便是他的手迹。这里也是慈禧太后常来游幸与传膳的地方。
画舫斋的名字来源于宋代欧阳修的《画舫斋记》,寄托了乾隆帝对自由心性的向往和对家国情怀的彰显。他通过建造画舫斋来表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要时刻心系黎民苍生。
△古柯亭
画舫斋中有一处秘境,每天只开放一小时。就是古柯亭,它的名称“古柯”源于亭内的一株古槐,这株古槐被誉为“唐槐”,据说为唐代种植,树龄超过1200年,是北京城区的“古槐之最”。
乾隆皇帝对这棵古槐喜爱有加,因此在树侧修筑了屋宇,点缀以太湖石,并以古槐为由取名“古柯亭”。乾隆皇帝曾为此古槐写下多首诗歌,如《御制古槐诗》等。



阐福寺


△阐福寺
阐福寺,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太素殿旧址。清孝庄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为喇嘛庙,赐名阐福寺,其规制仿河北正定隆兴寺。
△阐福寺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已毁)、钟楼、鼓楼等。山门:门前有四柱九楼牌坊一座,绿琉璃瓦顶。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天王殿:位于山门内,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
大佛殿:阐福寺的主建筑,重宇三层,上层悬挂着御书额“大雄宝殿”,中间为“极乐世界”,下为“福田花雨”。大佛殿内曾供奉大白伞盖佛母立像,全身嵌满珠宝,千手千眼千面。
祈福活动:自乾隆十七年开始,每年腊月初一日,皇帝都会到阐福寺拈香礼佛,举行“祈福大典”,回宫后写“福”字颁赐给各地将军、督抚。因此,阐福寺也被喻为“京城第一福地”。
损毁与重建:1919年,由袁世凯卫队改组而成的消防队在大佛殿内生火做饭,不慎失火,将大佛殿及后殿和八方亭均烧毁。目前,所存的阐福寺和万佛楼遗址已被辟为“北海植物园”,万佛楼石碑被移至小西天南侧牌楼外。



静心斋


△静心斋
静心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最初名为镜清斋。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对镜清斋内的建筑进行了扩建,在扩建的同时,慈禧太后还在中南北三海修建了一条铁路–紫光阁铁路,供她乘坐小火车往返于寝宫仪銮殿和用膳之所镜清斋之间,沿途观赏风景。这段时间被更名为静心斋。是一处融合了江南园林婉约与北方皇家园林恢弘之美的精巧园林,被誉为“园中之园”。
这里曾是乾隆皇帝读书、品茶、赏景的行宫小园,后成为皇太子读书处。
晚清时,慈禧太后常在此避暑,并挪用海军经费修葺,用于宴请外国使臣。
袁世凯执政时对静心斋进行了大修,并将其作为外交宴请宾客的场所。
末代皇帝溥仪也曾在此办公,并撰写了《我的前半生》一书。
静心斋景色:
(1)宫门右手边的回廊特色:下午4点后,波光映照在走廊墙壁上,形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观赏建议:选择下午时段前往,可以捕捉到独特的光影效果。
(2)清静斋门口特色:红色大门和右手边通向后院的走廊,空间感十足,展现出一种古典美。
观赏建议:在此可以拍摄到静心斋的入口景观,感受其古朴的气息。
(3)抱素书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借道教“抱素守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故取此名。
特色:一个充满翠绿的幽静书院,假山石、竹林和碧绿的水景相映成趣,环境幽静。
观赏建议:在书屋前或屋内静坐,感受那份宁静与雅致。
(4)通道中的绿色木门和竹林特色:形成一方小而精致的天井,顺着木门回望抱素书屋,别有一番风味。
观赏建议:在通道中漫步,欣赏竹林与木门的和谐搭配,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5)小玉带桥特色:回廊和假山石相映成趣,无论站在桥的北面还是南面,都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观赏建议:在桥上驻足,欣赏周围的景致,感受园林的精巧布局。
(6)罨画轩特色:静心斋内观景的最佳处所,也是目前能达到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静心斋的景致。
观赏建议:登上罨画轩,俯瞰四周,感受园林的壮丽与细腻。
(7)沁泉廊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与叠翠楼及爬山廊同期添建。
特色:整个静心斋的中心,跨水而建,廊下有梯形滚水坝,廊边设有座椅,是拍照的好地方。
观赏建议:在沁泉廊上静坐,聆听水声,欣赏周围的景致,感受园林的宁静与和谐。


小西天


△小西天
小西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这里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明朝时,小西天区域被进一步开发,建造了许多亭台楼阁。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对小西天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使其成为了一个集佛教文化、园林艺术和皇家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小西天牌坊
极乐世界:这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而精心构筑的建筑,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建筑,四面出廊,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殿顶有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它四面环水,桥梁相通,宛如仙境。
极乐世界的四面各有一座琉璃牌坊,东牌楼”震旦香林”、南牌楼”证功德水”、西牌楼”仁寿普缘”、北牌楼”法轮高胜”,分别代表四个方位的四方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