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是近代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是政治家,而且是优秀的诗人。今天介绍他的十六首诗,你觉得他的诗水平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1.

登粤秀山顶五层楼

登山缥缈又登楼,风起云飞揽九州。

沧海有时经烬劫,布衣何处不王侯。

袖中纳纳乾坤易,眼底芒芒星汉浮。

云水此身频出入,珠江花发又扁舟。

诗人们登高之时往往易生感慨,此诗气势磅礴,堪称佳作。

2.

送张十六翰林延秋先生还京 其一

文采周南太史公,每因问讯向西风。

谬逢倒屣知王粲,敢论忘年友孔融。

忧道海滨伤独立,思玄天外若为通。

秋风每赋感知己,记得樵山花又红。

此诗是作者写给张鼎华的,张鼎华是广东番禺人,与作者有同乡之谊。他学富五车,年少时就有神童之名。作者与他十分投缘,相谈甚欢。下面逐句解读。

首联“文采周南太史公,每因问讯向西风”中的“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司马迁曾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这话说的是,汉武帝封禅泰山时,司马谈没能参与,最后郁郁而终。

颔联“谬逢倒屣知王粲,敢论忘年友孔融”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蔡邕倒屣迎王粲,第二个是孔融、祢衡结为忘年之交。王粲来拜访蔡邕时还是个毛头小子,德高望重的蔡邕对他却很重视,为迎接他,穿反了鞋也不顾及。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祢衡比他年少,二人交谊匪浅。作者把张鼎华比作蔡邕、孔融,足见推崇;自比王粲、祢衡,也足见自信。

颈联“忧道海滨伤独立,思玄天外若为通”寄慨遥深,君子忧道不忧贫,但却落落寡合;研究了玄妙的学问,可惜总是钻研不透彻。

尾联“秋风每赋感知己,记得樵山花又红”中的“樵山”应是番禺西樵山,作者写这句诗的用意是,让张鼎华不要忘记故乡。

3.

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

万里烟波回紫潮,五云宫阙耸丹霄。

津沽形胜曾全览,京国名流颇见招。

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侧身天地素衣薄,载酒江湖绿鬓飘。

作者自比困顿的东方朔与伍子胥,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

京剧《文昭关》中的伍子胥(杨宝森饰)

4.

十月登镇江北固楼

山围城郭南徐镇,石撼潮湍北固楼。

天入长江生远浪,风吹落木下清秋。

山川第一供凭吊,国土三千放远游。

无限霸才成底事,怒涛滚滚向东流。

此诗中,作者发思古之幽情。“无限霸才成底事,怒涛滚滚向东流”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含义相同。

5.

苏村卧病写怀 其一

少年心事本拏(音拿)云,南望樵山日又曛。

卖畚何惭王景略,画齑(音机)故是范希文。

拟经制礼吾何敢,蜡屐持筹事未分。

稷契许身空笑尔,稻粱不及鹜鹅群。

此诗表现了作者病中苦闷的心情,题目中的“苏村”即作者的故乡丹灶镇苏村。下面逐句解读。

首联“少年心事本拏云,南望樵山日又曛”化用了李贺诗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作者饱读诗书,志向高远,然而却报国无门,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颔联“卖畚何惭王景略,画齑故是范希文”用了王猛、范仲淹的典故,王猛年少时很穷,以卖畚箕为生,后来助苻坚平定北方,建立基业。范仲淹年少时每天“断齑画粥”,也就是把粥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一块,加上一点小菜,就这样度过了三年。后来,范仲淹成为一代名臣。正如鲍照诗中所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作者这句诗就是这个含义。尽管困顿,但仍有对未来的期许。

颈联“拟经制礼吾何敢,蜡屐持筹事未分”中,作者说自己致力于研究新学,并想把新学与儒学相结合。孔子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作者此诗中的“吾何敢”即暗用此典故。

尾联“稷契许身空笑尔,稻粱不及鹜鹅群”化用了杜甫诗句“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己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可是却不如那些受朝廷重用的奸佞之人,这岂不是可悲、可叹吗?

电视剧《孔子》中的孔子(王绘春饰)

6.

苏村卧病写怀 其二

蛙蛤群鸣草泽中,莓苔绿上钓矶东。

登楼俯仰古人往,展卷徘徊夜梦空。

迟迟佳日供多病,黯黯虚名负此翁。

偶过小园问芳讯,落花飞尽剩残红。

此诗中,“迟迟佳日供多病”应受到杜甫诗句“唯将迟暮供多病”的影响。

7.

苏村卧病写怀 其三

纵横宙合一微尘,偶到人间阅廿春。

世界开新逢进化,贤师受道愧传薪。

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

南望九江北京国,拊心辜负总酸辛。

作者表示,堂堂七尺男儿应当著书成册藏于名山,传至千秋之后。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康有为(右一)、谭嗣同(左一)

8.

苏村卧病写怀 其四

夜夜登楼望大星,紫微帝座故荧荧。

山河两戒谁能考,庙社千秋尚有灵。

道丧官私惟帖括,政芜兵食尽虚名。

被低估的大诗人康有为,写下十六首诗,你一定没读过

虞渊坠日忧难挽,漆室幽人泣六经。

此诗中,“虞渊坠日忧难挽”化用了向秀《思旧赋》中的“于是日薄虞渊,寒冰凄然”,这实际上是作者对时局的感慨。

9.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 其一

爆竹声中岁已阑,忽来书札夜漫漫。

新诗付与子由定,资斧能怜范叔寒。

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明朝枥马林乌闹,拟典衣裘尽一欢。

此诗中,“资斧能怜范叔寒”化用了高适诗句“应怜范叔寒”,“范叔”即范雎。作者的堂兄“沛然秀才”慷慨解囊,资助作者进京的路费。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康有为(孙宁饰)

10.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 其二

二十年来同笔砚,读书常共一灯光。

机云对住三间屋,轼辙频联半夜床。

应笑马生多大志,最惭韩子逐名场。

澹如楼上披签轴,京洛何堪忆故乡。

此诗颔联“机云对住三间屋,轼辙频联半夜床”用了陆机、陆云、苏轼、苏辙的典故,妥帖恰切。

11.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 其三

落拓燕台橐(音佗)笔行,飘零书剑路千程。

海疆万里兵戈戍,春色一年莺燕声。

才士例应住京洛,幽人何解事公卿。

素衣深恐缁尘涴,岂敢投繻(音需)入帝京。

作者入京,既喜且惧。既希望自己的建议被天子采纳,又惧怕达官贵人的构陷。此诗尾联中,“素衣深恐缁尘涴”化用了陆机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岂敢投繻入帝京”用了终军弃繻的典故。终军入函谷关时,拿到了“出关通行证”,这个凭证就是“繻”。终军说:“我到长安去,就没打算回来。”后来,终军被委以重任。作者表明自己没有终军那样的勇气。若在京办事不成,还要回乡等待时机。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康有为(孙宁饰)、孙中山(马少骅饰)

12.

感事

上帝清明阊阖开,纷纭抗议上云台。

啖名岂料皆殷浩,受禄谁能似介推。

玉斧画图分水地,金縢作册隐风雷。

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

此诗有序:“时马江败,诣阙上书请变法。”中法战争中的马江海战中,清军大败。此后,康有为上书请求变法。下面逐句解读此诗。

首联“上帝清明阊阖开,纷纭抗议上云台”中,作者对光绪皇帝是寄予了厚望的,毅然决定上书谏君。

颔联“啖名岂料皆殷浩,受禄谁能似介推”笔锋一转,作者仿佛在说:“我哪里料到现如今的朝堂之上,到处都是像殷浩那样只会清谈不会用兵的无能之辈,究竟有谁能像介子推那样不爱荣华富贵呢?”

颈联“玉斧画图分水地,金縢作册隐风雷”有何深意?马江海战后,海权被清政府拱手相让。这无异于开门揖盗,让作者叹息不已。

尾联“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中,作者深感上书一事的艰难,心想此事若果真无望,那还是泛舟于江湖吧。

13.

闻邓铁香鸿胪安南画界撤还却寄

山河尺寸堪伤痛,鳞介冠裳孰少多。

杜牧罪言犹未得,贾生痛哭竟如何。

更无十万横磨剑,畴唱三千敕勒歌。

便欲板舆常奉母,似闻沧海有惊波。

此诗题目中的“邓铁香鸿胪”即邓承修。此诗中,“更无十万横磨剑,畴唱三千敕勒歌”中的“畴”即“谁”之意。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康有为(孙宁饰)、梁启超(张含饰)

14.

为乡人陈焕鸣书扇 其二

二十班生已振奇,象胥文字解侏离。

五千老学能藏晦,卅六国事可通知。

壮志故应怀马革,妙年何遽隐鸱皮。

英雄湖海多沉荡,寄语休栖恶木枝。

此诗尾联中,“寄语休栖恶木枝”化用了陆机的诗句“热不息恶木阴”。

15.

梁星海编修免官寄赠 其一

去岁春明听晓莺,归来遽赋可怜生。

抗章都忘牛衣泣,斥去真因马仗鸣。

莫使微之移晚节,不妨韩偓擅词名。

布衣老大伤怀抱,忧国无端有叹声。

此诗题目中的“梁星海编修”即翰林院编修梁鼎芬,梁鼎芬在中法战争中弹劾主和派李鸿章,惨遭慈禧贬官。梁鼎芬与作者都是广东人,作者对他是颇为同情的。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王冰饰)

16.

梁星海编修免官寄赠 其二

山居日挂地图看,久卧清漳等懒残。

闭户尚忧天下事,旧游常作梦中欢。

飞泉白石云淙隐,铁马戈船溟海寒。

花发越台重把酒,不须悲瘵(音债)话时艰。

此诗尾联中,“不须悲瘵话时艰”中的“瘵”字是痛苦之意。

康有为的十六首诗就介绍到这,你觉得他的诗是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