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文 | 老闫侃史
编辑 | 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他骂尽政要,怼遍名流,一生张狂;到头来,却为一碗豆浆落泪。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看不起普通人的活法。”
李敖死前的这句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打在他过往的自负上,也打醒了无数迷恋“传奇”人生的年轻人。他曾是时代的异类,是众人眼中的狂士,是“骂人界”的天花板。
但当死亡逼近,这个“嘴毒心硬”的老头,竟开始温柔地怀念起街角的豆浆、便当里的卤蛋,还有那双,握着扫帚却笑得比谁都满足的手。
临死前,他才幡然醒悟,可却为时已晚。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在吵架中老去
李敖是谁?那可是一个敢在电视上公开数落43位美国总统的人。开口一张嘴,连佛祖都能被他骂下神坛。
年轻时,他在狱中写《北京法源寺》,出来继续怒怼蒋介石。他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收锋的刀,哪怕是和自己最亲的人,也难逃锋芒。
他曾讽刺三毛“非洲作秀”,嘲笑金庸“信佛却爱钱”,连陈文茜都被他怼得体无完肤。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到了生命最后700天,竟然主动写了85封信,邀请仇人来医院“和解”。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他说:“有些架,真没必要吵。”
这话一出口,像是李敖亲手撕碎了自己过往的一生。那个曾经硬得像石头一样的男人,终于承认了自己其实也怕孤独,也怕死,也怕错过那些,曾经视为“无趣”的人和事。
2018年,李敖确诊脑瘤。他的左手因肿瘤压迫无法动弹,插着鼻胃管,连一口水都不能喝。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有一天,他突然看着病房广告上的咖啡,轻声对儿子李戡说:“戡戡,我想喝……”
但他喝不了。
他只能靠管子活着。曾经那个凌晨三点仍在写稿、放疗28次都不屈的狂人,如今连一口热水都成了奢望。
“我现在最大的快乐,是妻子帮我翻书时碰到的手指温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句话不带任何修饰,却句句穿心。他终于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写过多少书,骂过多少人,而是有人在你最无力时,愿意把手放在你的手上。
他曾讥讽“平凡”,到头来却为一对护工夫妻落泪
《再见李敖》的录制现场,他插着氧气管,看着医院食堂里一对护工夫妻分食便当,忽然眼眶泛红。
“这种相濡以沫,我一辈子都没学会。”

这句话,是他对“平凡”的最高敬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他突然懂了,三十年如一日地卖豆浆,不是没出息,是有担当;在夜市里拉着老婆的手慢慢走,不是庸俗,是幸福。
临终前三个月,他写信给陈文茜,说每天最大的幸福,是听到窗外卖豆浆的吆喝声。
“能把豆浆摊守30年,才是真英雄。”
说这话的人,是李敖,一个曾经恨不得全世界都听他讲话的男人。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年轻时不懂“生活”,老了才知“活着”有多难得
李敖晚年在《李敖大全集》的扉页上手写了一段话:
“第204页——那年我帮扫墓老人推车上山,他请我吃的烤红薯。”
他没有提到自己上过多少节目,写过多少书,而是一颗烤红薯。这就是他最后的答案。
他甚至说,如果可以重来,他愿意当图书馆管理员,帮学生找《小王子》,下班后陪老婆逛夜市。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什么青史留名?都是狗屁!”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打击,才能说出这样一句话?
他活成了传奇,但死前只想回到小时候买糖画的胡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点59分,李敖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没有念叨政敌,也没念旧情。
他最后提到的,是童年北平胡同里那个给他做糖画的张大爷。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狂人。他只是一个想回家的孩子。
死亡剥掉了他的光环,只留下一个老人,怀念着糖画的甜,和巷口的阳光。
李敖的一生,像烟花一样轰轰烈烈。他赢了太多场骂战,却输给了人生这场“平凡”的考试。年轻时,他以为人活着就得“轰轰烈烈”,得“青史留名”。
但老了才明白,能有人陪你吃便当、为你翻书、给你一杯水,这才是最大的胜利。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如果你还在为了一份工作焦头烂额,还在为生活的鸡毛蒜皮烦恼,请你别自卑。李敖这一生最骄傲的,不是他骂赢了谁,而是在生命尽头,他终于看懂了这句最简单的话:
“平凡不是失败,是一种高级的智慧。”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写在最后:
李敖死的时候,没带走一句狠话。他带走的,是一个童年的糖画,是一口没能喝到的豆浆,是一次没学会的“相濡以沫”。这不是妥协,是顿悟。
因为他最后说的,不是“我骂赢了全世界”,而是——“我这一生,最错的,就是看不起普通人的活法。”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