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灵乌赋(宋朝·范仲淹)拼音版

灵乌赋作者:宋朝·范仲淹梅(méi )君(jūn )圣(shèng )俞(yú )作(zuò )是(shì )赋(fù ),曾(céng )不(bú )我(wǒ )鄙(bǐ ),而(ér )寄(jì )以(yǐ )为(wéi )好(hǎo )。因(yīn )勉(miǎn )而(ér )和(hé )之(zhī ),庶(shù )几(jǐ )感(gǎn )物(wù )之(zhī )意(yì )同(tóng )归(guī )而(ér )殊(shū )涂(tú )矣(yǐ )。“灵(líng )乌(wū 更多

摸鱼儿·雁丘词(金朝·元好问)拼音版

问(wèn )世(shì )间(jiān )情(qíng )是(shì )何(hé )物(wù ),直(zhí )教(jiāo )生(shēng )死(sǐ )相(xiàng )许(xǔ )?天(tiān )南(nán )地(dì )北(běi )双(shuāng )飞(fēi )客(kè ),老(lǎo )翅(chì )几(jǐ )回(huí )寒(hán )暑(shǔ )!欢(huān )乐(lè )趣(qù ),离(lí )别(bié )苦(kǔ ),是(shì )中(zhōng )更(g 更多

1991年8月19日。清晨6时。莫斯科电台播发的一条新闻,使全世界为之一惊: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根据苏联宪法,他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由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苏联总理帕夫洛夫等8人组成。……自8月19日起,根据苏联宪法和法律,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移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

尽管当时苏联政局动荡不安,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但对如此剧变仍惊诧不已,纷纷相互打听:“出什么事了?”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心中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戈尔巴乔夫真的病了吗?”

此刻,戈尔巴乔夫一家正在南方克里米亚度假,但已被软禁起来。

他并没有生病,原计划今天返回莫斯科,于20日主持签署新联盟条约的仪式。听到广播说他因“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戈尔巴乔夫气得直骂:“无耻!叛徒!”额头上青筋凸出,那块暗红的胎记鲜亮了许多。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新联盟条约是引发“8·19”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这个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并且规定:每个共和国都是主权国家;共和国有权决定本国大事,在共和国职权范围内,共和国的法律至高无上。

这个条约一旦签署,各共和国的独立“名正言顺”地得到加强,联盟中央的权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苏联国家的完整和统一将面临“四分五裂”的现实危险,其国际地位也势必一落千丈。这就引起了苏联党和国家领导层中的“传统派”的强烈不满。抢在8月20日条约签署之前发动事变,正是要让它胎死腹中。

策划这一事变的实权人物8月18日在莫斯科某一军事设施中举行了秘密会议。“先逼戈尔巴乔夫实施紧急状态,然后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击’激进派’。”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建议道。“一旦实施紧急状态,还可以使新联盟条约的签订无限期推迟。这个主意好。”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表示赞同。会议决定派代表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前往克里米亚“逼宫”,如果戈尔巴乔夫不接受,就把他看起来,以“健康原因”宣布他下台,然后由新任代总统实施紧急状态。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当天下午4时50分,以博尔金、瓦连尼可夫为首的5人代表团进入克里米亚总统别墅。“请总统在这上面签个名。”博尔金双手递上一份早已拟好的紧急状态令,对戈尔巴乔夫说。

沉默。难堪的沉默。戈尔巴乔夫压根没想到自己的亲信会这样,他注视着对面说:“如果我不签呢?”

只见博尔金主任不慌不忙地掏出第二份文件,递上前去:“那就请您在这上面签个名。”戈尔巴乔夫用眼睛一扫描,竟然是一份辞职声明,戈尔巴乔夫怒火道:“我决不会辞职!”

“那就对不起了,请您不要随意走出这个房间。”瓦连尼可夫司令冷冷地说。

当晚,博尔金等返回莫斯科。事变策划者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自行实施紧急状态。

8月19日凌晨4时30分,国防部长亚佐夫发出命令,调动莫斯科军区的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以及第106空降师等部队火速开进莫斯科市,同时向其他11个重要地区的苏军部队发出了进入紧急状态的通知。

睡梦中的苏军官兵被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声、哨声所惊醒。伴着坦克、装甲运兵车和空降运输机隆隆的发动声,广播里传来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告苏联人民书》,呼吁苏联公民意识到自己对祖国的义务,并大力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使国家摆脱危机的努力。

与此同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发表声明,要求对新联盟条约进行重新讨论和全民公决。

军队的行动比预计的要迟缓许多。但军令如山倒。大批坦克、装甲车沿公路向莫斯科城开来。上午9时许,坦克和军队开始出现在莫斯科街头……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当天清晨。莫斯科郊外别墅。

满头银发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紧急召集其政府要员、亲信,商议对策。他们都从广播里听到了事变的消息,显得惶恐不安。“克格勃会不会派人来抓我们?”一个来自科研机构的政府顾问不无担心地问。

“慌什么!找你们来不是商量怎么逃跑,而是如何反击,懂吗?”叶利钦对这位冷不丁插话的顾问很不满意。但他也不由自主地偷偷看了一下手表,意识到事不宜迟,绝不能束手待毙。

经磋商,叶利钦等人一致决定对发动事变者实行全面对抗。对抗行动包括:起草《告俄罗斯人民书》,呼吁抵制紧急状态;要求戈尔巴乔夫亲自出面解释其身体状况,揭露制造事变者的篡权行动;号召举行罢工,向紧急状态委员会施加压力;请求召开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裁决实施紧急状态是违反宪法的行动;等等。

为了控制局面,与会者马上分头前往权力机构大本营——俄罗斯议会所在地白宫。

就在通往莫斯科市中心的一个交叉路口,他们目睹一辆辆闪着红灯呼啸而来的克格勃特别部队的小车向相反方向疾驰而过。

当这支克格勃特别部队赶到莫斯科郊外的叶利钦别墅时,已经人去楼空。看门的老头哆哆嗦嗦地告诉他们,叶利钦等人才离去20分钟。

真是生死攸关的20分钟!

在以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事变组织者和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首的对抗者之间,一场角斗在所难免。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上午11时零6分。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布第一号命令。这项包括16点内容的命令说,各级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必须无条件实施紧急状态,无力确保实施紧急状态的机关将被停止活动,而由紧急状态委员会任命的专门全权代表负责;立即改组不按苏联宪法和苏联法律行事的政权机关、管理机关和军事组织等。

在接着发布的该委员会第二号命令中,决定限制中央报纸和莫斯科市报纸的出版,只有《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劳动报》等9家报纸被暂时允许出版发行。

然而,叶利钦等人并不理会上述命令,并且按照预定方案开始反击。

11时30分左右,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所在地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读《告俄罗斯人民书》,他同时发布公告,以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司令的名义要求境内所有军队、警察和克格勃不要参与政变。

倾向叶利钦这一方的“国际文传电讯”和“俄罗斯通讯社”,以及电台“莫斯科回声”等,以最快的速度将叶利钦的讲话传遍国内外。设在白宫的超短波电台则向议会大厦四周的军队和人群,同步转播叶利钦的讲话。

在叶利钦的号召下,数万群众向白宫聚集,他们冒着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来“保卫自己投票选举的总统”。为了阻止可能发生的军队进攻,他们在白宫四周设置了障碍物。

根据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开到莫斯科市中心、对白宫形成包围态势的苏军塔曼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装甲车等,调转枪口,与支持叶利钦的群众一起形成了保护层。最早到达莫斯科的第106空降师,不但不执行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相反成了保卫叶利钦的重要力量。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下午,苏联内阁举行会议,讨论其面临的迫切任务。会议宣布,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但这种支持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这时,叶利钦却充满自信地走出白宫,引起聚集在白宫周围的群众和军人的一阵欢呼。只见他登上白宫前一辆坦克,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不时赢得狂热的欢呼。苏联电视台播出了这一场面,人们从中不难得出结论:事变者并未能有效地控制局面,叶利钦正在占上风。

傍晚5时,亚纳耶夫代总统召开首次记者招待会,比叶利钦晚了整整5个半小时。会上,他强调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一切行动都是合法的,并称戈尔巴乔夫是他的朋友,希望戈在健康恢复后重返岗位。这一切,都显得被动招架而又软弱无力。不得已,亚纳耶夫接着下令,莫斯科从当天起实行紧急状态,任命加里宁为莫斯科卫戍司令。

可是,就在实行戒严的情况下,叶利钦秘密派出的俄罗斯外交部长科兹廖夫,居然躲过海关检查,飞到了巴黎。与此同时,白宫的电话仍畅通无阻,叶利钦通过国际线路频频与外国领导人通话,寻求支持。

一场尖锐的角逐,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范围展开。

世界舆论似乎对事变组织者相当不利。“8·19”事变当天,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首脑纷纷中断休假或出访,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正在缅因州休假的布什总统,午夜被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叫醒,听到戈尔巴乔夫下台的消息感到“震惊”。他在休假地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声明,对苏联局势表示“严重关注”,“我们不希望看到发生克格勃和军队支持的政变。显然这正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断言:“政变将会失败。”布什中断休假返回华盛顿后又召开了一系列紧急会议,再次发表声明指责苏联的“政变”,敦促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总统职务。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英国首相梅杰明确表态,把戈尔巴乔夫赶下台是“一种攫取权力的违反宪法的行动”。英国外交部则称“8·19”事件是“严重的,预兆不祥的”和“非常令人沮丧的消息”。

8月20日。事变第二天。

面对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挑战,代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责成俄罗斯联邦所有政权和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必须“绝对执行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决定”,同时宣布叶利钦的命令“同苏联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因此“没有法律效力”。

可是,紧急状态委员会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叶利钦的挑战。经过一天的冷静观察,苏联各共和国的领导人以及军队的高级将领,似乎已经认定紧急状态委员会将失败,便纷纷发表不支持事变的讲话。

吉尔吉斯总统阿卡耶夫宣布紧急状态委员会不合法,表示坚决支持叶利钦的立场。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建议最高苏维埃讨论政治局势,并要求戈尔巴乔夫亲自证实他已无法履行总统职务。

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共和国先后声明不实行紧急状态。空军、空降兵、海军和战略火箭军的司令们,以军人的直率明确表示,不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

莫斯科军区参谋长甚至痛斥把坦克、装甲车开进莫斯科市中心是犯罪行为。

这些,对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紧急状态委员会,无疑是雪上加霜。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当天,苏联报纸又刊登一条耐人寻味的消息,称苏联政府总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帕夫洛夫因病住院,由第一副总理多古日耶夫代行总理职权。这一消息引起种种议论。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帕夫洛夫患有高血压病,当听到开进莫斯科市的部队反戈一击时,气得血管差点爆裂,被送进了医院。但也有人说,帕夫洛夫眼看政变要失败,便装病住院,好给自己留条后路。

当然,发动事变的组织者也不是等闲之辈。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紧急状态委员会进行紧急磋商,决定对叶利钦使出“杀手锏”:21日凌晨3时,派遣由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直接掌握和指挥的反恐怖活动特种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行占领白宫,捉拿叶利钦。这支部队成员个个经过专门训练,曾在担负急难险重任务中屡建奇功。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轻易用这张“王牌”。

然而,紧急状态委员会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任务的特殊性,它不是简单的反恐怖活动,而是复杂的政治斗争。在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时,这支部队中有不少人投了叶利钦一票。当快要发动进攻时,这支被称为“阿尔法小组”的特种部队却决定停止行动,其他接受了任务的空降兵和内务部的部队也按兵不动,使攻占白宫、捉拿叶利钦的计划宣告流产。

此刻,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的心情糟糕透了,在办公室毫无目的地来回走着,不时从酒柜里拿出酒来猛喝一通。可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他的卫士们见此情景,也一起来喝酒壮胆。趁着一股酒劲,竟把已经醉醺醺的亚纳耶夫抓了起来。一旦事变翻转过来也许能邀功请赏呢,这些卫士们并不傻。

8月21日。事变第三天。

“给我接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请戈尔巴乔夫讲话。”坐镇白宫抗击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几次想同戈联系,无奈电话线路不通。“究竟是线断了,还是人死了?”他自言自语道。

一个又一个消息传到白宫。上午,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主持召开国防部部长会议,决定把部署在施行紧急状态地区的军队撤回到原驻防地。中午,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表示,将解除对白宫的封锁。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这些没用的家伙还想搞政变,真是不自量力。”听到上述消息的叶利钦得意地对他的助手说。

这时,又传来亚佐夫、克留奇科夫等“政变者”前往克里米亚找戈尔巴乔夫的消息。叶利钦决定亲自前去克里米亚,抢在“政变者”之前面见戈尔巴乔夫,但俄罗斯议会认为此行太冒险。最后决定派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和政府总理西拉耶夫去,立即出发,并派36名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官兵随机前往。

下午5时许,一架图一134客机飞离莫斯科。坐在前舱的鲁茨科伊召集众人商议到克里米亚后的作战方案。他拟制了3套方案:

一是在戈尔巴乔夫的别墅10公里处发出最后通牒;

二是包围别墅进行最后敦促;

三是冲入别墅突击营救戈。

他知道仅靠36人的突击队员是不够的,便在飞机上给海军总司令切尔纳文去电,要求派海军陆战队增援,并提供备份机场。

经过约2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在离总统别墅最近的别利别克军用机场降落。走下飞机的鲁茨科伊颇感意外。“政变”部队并未控制住这个至关重要的机场,甚至没有制造任何麻烦。在前来迎接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巴格罗夫的陪同下,他们分乘4辆车,直奔戈尔巴乔夫度假的别墅。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坐落在福罗斯镇的总统别墅,三天来处于一片神秘的寂静之中。厚实的围墙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岗哨。当以鲁茨科伊为首的俄罗斯代表团的车队驶近别墅时,36名突击队员都打开了自动冲锋枪的保险,目不转睛地盯着值勤岗哨的一举一动,必要时先发制人,硬冲进去。可是,那些岗哨显得彬彬有理,非常痛快地放行。突击队员们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有的甚至怀疑其中有诈,神经绷得更紧了。

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亚佐夫、克留奇科夫等人已经先期到达,支持“8·19”事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的同窗好友卢基扬诺夫等也乘专机赶到了。听到这一消息的鲁茨科伊不禁眉头紧锁,但又听说戈尔巴乔夫拒绝见他们,忍不住喜形于色。果然,听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议会派人来了,戈尔巴乔夫很快接见他们,同他们的会谈持续到晚上9时多。

在形势急转直下和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新上任的莫斯科卫戍司令加里宁上将,于晚上7时26分宣布取消在莫斯科的宵禁。4分钟后,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停止戈尔巴乔夫的总统权力为非法行动。苏联内阁会议主席团全体成员也通过声明表示,“苏联内阁完全执行苏联总统和最高苏维埃的指示。”

晚9时1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地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全国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将于近日内重新完全行使他的总统职权。

至此,“8·19”事变遂告失败。

8月22日。事变失败第二天。

凌晨,一架专机载着戈尔巴乔夫等人从克里米亚飞往莫斯科。

在当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戈尔巴乔夫涨红着脸说:“除了要惩办这次阴谋的罪魁祸首外”,还要“那些没有勇气维护法律的人自己提出辞职”。叶利钦则在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上宣布,苏联前国防部长亚佐夫、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人已于凌晨被拘留。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戈尔巴乔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作为苏联总统的他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关系问题。他用感激和敬佩的口气说,叶利钦“在平定阴谋中起了卓越作用”,并称他俩的和谐与合作“成为同所有共和国一起联合一切民主力量的经常性因素”。

第二天,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联邦议会大厦会见议会代表时宣布,已经建立了这样一种机制:“一旦苏联总统和俄罗斯总统两人中有一人陷入无法下达命令的境地,另一个人就立即接过他的权力和职责。”

于是,苏联最高权力层出现了“二龙戏珠”的局面。叶利钦,上升为“二龙”之一似乎并不满足。戈尔巴乔夫自然不会想到,他所宣布的这种机制运行之日,就是他自己下台和国家解体之时。

8月23日。事变失败第三天。

傍晚5时15分左右,一辆警车开到苏共中央所在地“老广场”上。这时,有两个人出现在苏共中央6层大楼的楼顶上,一把扯下了在那里飘扬了几十年的鲜红的旗帜。曾经使千百万人向往和敬仰的红旗,在一片反共的喧嚣声中落地。

历史在这里定格:1991年8月23日18时30分。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第二天,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书记一职。

苏联过去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国家。这个在全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在“8·19”事变后,出现了雪崩似的各共和国独立的浪潮。

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首先各自宣告独立。戈尔巴乔夫不愿承认这一现实,但西方国家却很快予以承认,并对苏联施加重重压力。戈尔巴乔夫一心指望西方国家为苏联每况愈下的经济“输氧”,如果不承认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独立,就得不到援助,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正式承认。

8月24日,乌克兰这个除俄罗斯外第二大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宣布乌克兰独立,并决定于12月1日举行全民公决。结果90%的公民选择了独立。这等于敲响了苏维埃联盟的丧钟。

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

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独立。

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

8月31日,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分别宣布独立。

独立的浪潮就像8月的气温一样升高,在“8·19”事变后的12天里,就有9个共和国宣告独立,平均每3天就有2个。

9月,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宣布成立,塔吉克和亚美尼亚两个共和国先后宣告独立。

10月,土库曼宣布独立。

12月16日,哈萨克宣布独立。

12月21日,除格鲁吉亚外的前苏联11个共和国的首脑在阿拉木图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协议议定书。“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成了一个“旁观者”。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也许戈尔巴乔夫意识到自己已无回天之力,他在12月12日接见记者时,哀叹他的“一生的主要事业已经完成了”,其“政治生涯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12月25日晚7时,戈尔巴乔夫噙着泪水面对摄像机宣读辞职声明。他回顾了执政6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不得不承认他所领导的改革“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

20分钟后,他把让西方忧心忡忡的“核按钮”交给了叶利钦,完成了最后的权力移交。

历史又一次定格:1991年12月25日晚7时38分,飘扬了数十年的镰刀锤子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降下。“苏联”这个词,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代表们举行“最后的会议”。通过举手表决从法律上宣布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终结,同时指出:“这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悲剧。”

灵乌赋(宋朝·范仲淹)拼音版

灵乌赋作者:宋朝·范仲淹梅(méi )君(jūn )圣(shèng )俞(yú )作(zuò )是(shì )赋(fù ),曾(céng )不(bú )我(wǒ )鄙(bǐ ),而(ér )寄(jì )以(yǐ )为(wéi )好(hǎo )。因(yīn )勉(miǎn )而(ér )和(hé )之(zhī ),庶(shù )几(jǐ )感(gǎn )物(wù )之(zhī )意(yì )同(tóng )归(guī )而(ér )殊(shū )涂(tú )矣(yǐ )。“灵(líng )乌(wū 更多

摸鱼儿·雁丘词(金朝·元好问)拼音版

问(wèn )世(shì )间(jiān )情(qíng )是(shì )何(hé )物(wù ),直(zhí )教(jiāo )生(shēng )死(sǐ )相(xiàng )许(xǔ )?天(tiān )南(nán )地(dì )北(běi )双(shuāng )飞(fēi )客(kè ),老(lǎo )翅(chì )几(jǐ )回(huí )寒(hán )暑(shǔ )!欢(huān )乐(lè )趣(qù ),离(lí )别(bié )苦(kǔ ),是(shì )中(zhōng )更(g 更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