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8日,距60军在长春起义后的第二天,曾泽生军长的副官乔景轩正在准备用餐。意外的是,他发现萧劲光将军的部队对60军的食宿安排,居然不仅完全符合曾泽生军长的日常习惯,而且也安排得相当妥当,毫无疏漏。乔景轩感到十分惊讶,心想:“萧劲光将军的部队,竟然对我们这么了解,怎么会知道我们军队的这些细节?”但更令他疑惑的是,端饭菜来的是杨重和他的妻子李静梧,这两人曾是60军军部副官处的工作人员。乔景轩禁不住问:“你们是什么时候被俘的?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杨重,这位堂堂上校处长,怎么现在跑来做勤务兵了?”杨重和妻子只是微笑未语,旁边的曾泽生忙不迭地解围:“杨重可不简单,他是我们的地下工作者。”
杨重的地下工作生涯要追溯到1935年,那时他便开始在滇军60军中潜伏,深藏12年之久。那么,杨重是如何打入60军并成功潜伏的?他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惊心动魄的事件?为何最终选择了脱离部队?这些问题还得从1937年说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的侵略步伐加快,我方的地下组织也在这一时刻加紧了争取滇军的工作。为争取184师师长张冲加入我军,地下工作者如张永和、杨重、宁坚、王立中等二十余人,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智慧,努力渗透到60军中。然而,随着工作逐步展开,他们很快被敌方特务察觉,张冲被迫撤职,最终在60军内部潜伏的地下工作者只剩下杨重等九人。
1941年初,杨重升任工兵副营长,然而很快面临了生死考验。一天,184师师长万保邦接到了来自龙云的命令,并带着薛岳的追查电报:“有情报显示,184师内部有几名地下工作者,段明、李蒸、张某、杨某等人要严查。”原来,地下工作者林和顺在撤离60军后不久,在湖北的抗日游击区被捕,经过严刑拷打后,他交代了在60军内部潜伏的几名地下工作者。
尽管林和顺指认的段明和李蒸并不是核心人员,而且段明有着县长父亲的保人,李蒸也有堂兄在第二军担任军需处长,但张士明、杨重和杨永新依然成为了被怀疑的重点对象。为了查清楚疑点,184师主任杨钧带领人员展开了严格调查,甚至将张维孝误认为是“变节分子”,将其拘捕。随后,万保邦命令副师长曾泽生接手此事,曾泽生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指示刀进德和吕文亮监视杨重和杨永新的行动,并要求一旦有确凿证据,无论是亲戚还是同学,都必须立即处理。
幸运的是,刀进德与杨永新是老友,他及时将会议内容透露给了杨永新,并警告吕文亮准备好随时检查工兵营。杨永新得知消息后,迅速指示外出做生意的杨重尽快回营。在回到营地的第二天,杨重直接走向了万保邦家,面对一沓厚厚的钞票,万保邦笑着表示:“不管你是何人,只要为我效力,我都不在意。”
此时,杨重心中的疑虑终于得以解开。他返回工兵营后,以贵州人的身份,与吕文亮建立了深厚的关系,甚至让妻子李静梧不时举办酒宴和送上红包礼物,以此拉拢吕文亮,获取其信任。直到有一天,吕文亮醉酒后拍拍杨重的肩膀,直言:“老兄,我也只是奉命行事,我并不怀疑你,咱们是朋友。”

通过这一系列巧妙的手段,杨重不仅成功摆脱了审查和监视,还赢得了曾泽生的信任。1944年末,曾泽生晋升为60军军长,杨重也随之晋升为军部副官处处长,并兼任特务营营长。杨重深知,作为一个长期潜伏在敌军中的地下工作者,光凭机智和勇敢是远远不够的。他开始在生活中更精心伪装自己,并通过各种社交场合,广交朋友,搜集情报,并在各种场合下发展更多的地下组织成员。
1946年4月,60军在葫芦岛登陆并进驻新民时,杨重又一次与自己的人脉建立了联系。当天,他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军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李佐,提出将特务营中的几名学生推荐到参谋处工作。李佐答应了,但告诉杨重需要等参谋长倪晓清的批准。李佐利用自己的关系,成功将这几名地下工作者送入了参谋处。此举为60军的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1947年9月,张冲接到命令,要对60军进行策反。蒋介石下达指令要“清洗”张冲旧部,杨重被免职并被调回昆明带新兵。之后,杨重改名杨滨,调往东北军区继续策反60军。一年后,杨滨得知曾泽生准备起义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并为即将到来的变局做好了准备。
随着60军的起义计划逐渐浮出水面,杨重和其他地下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后来的电影中,杨重的传奇经历被搬上银幕,由庞学勤饰演的敌军副官长李忠民真实再现了地下工作者如何利用敌内部矛盾,成功策反滇军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