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裁缝》 The Dressmaker
导演: 乔瑟琳·穆尔豪斯 | 上映时间:2015年(澳大利亚) | 豆瓣7.9
讲述高级时装裁缝蒂莉25年后重返故乡澳大利亚小镇,试图洗清10岁时被诬陷的杀人罪名。
她一边用时尚技艺改造村民,一边追查真相,最终在复仇后烧毁小镇远走高飞。
女主凯特·温丝莱特在里头简直魅力四射,她演的裁缝又飒又美,用时尚当武器,把小镇上那些虚伪的人治得服服帖帖。
电影的画面也超有质感,复古的服饰搭配小镇的独特风景,就像一幅幅油画。
而且它可不只是单纯讲时尚复仇,还藏着对人性的讽刺,那些村民的嘴脸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剧情有笑有泪,节奏也把握得不错,让人看得特别过瘾。
观看平台:西瓜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腾讯视频
2.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Bedevilled
导演: 张哲洙 | 上映时间:2010年(韩国) | 豆瓣8.6
农妇金福南在韩国孤岛遭受丈夫虐待、村民漠视,甚至女儿被xing侵。
当她向童年好友海媛求助遭拒后,持镰刀血洗全岛,完成从受害者到复仇女王的蜕变。
影片用极端暴力把性别压迫这事儿赤裸裸地摆上台面,看得人心里直发堵。
女主徐英姬演技绝了,从一开始的麻木隐忍到后来的癫狂杀戮,那转变太有说服力,感觉她就是金福南本人。
导演把阳光下的血腥场面反差感拉满,金福南笑着说要开杀那幕,太震撼了。
前半段写实得让人窒息,后半段复仇戏又带着荒诞味儿。
虽然有人说风格割裂,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它的亮点,把现实和复仇幻想之间的矛盾展现得明明白白,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3. 《我唾弃你的坟墓》 I Spit on Your Grave
导演: 史蒂文·R·蒙若尔 | 上映时间:2010年(美国) | 豆瓣6.7
作家珍妮弗遭四名男子强暴后假死逃生,用陷阱逐一虐杀施暴者,从电锯分尸到硝酸毁容,手段残忍对应罪行。

影片中那些原始暴力镜头,像施暴者被阉割、酸液腐蚀啥的,看得人生理不适,但也成功引发了“正义和恶行能不能划等号”的讨论。
导演通过珍妮弗从崩溃到冷血的心理转变,把创伤对人性的异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技术上,第一人称视角的强jian戏和复仇慢镜形成对照,权力翻转的意味很浓。
有人觉得它剥削女性苦难,但也有人觉得这是对司法无能的控诉。
虽说叙事有点粗糙,可它就像个文化炸弹,逼着观众去直面复仇背后那复杂的lun理问题,让人想忘都忘不了。
4. 《薄荷》 Peppermint
导演: 皮埃尔·莫瑞尔 | 上映时间:2018年(美国) | 豆瓣6.7
母亲莱莉目睹丈夫女儿被黑帮杀害,司法腐败使其逍遥法外。
五年后她化身“薄荷杀手”,用狙击枪和格斗术血洗黑帮老巢。
影片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为母则刚”,女主莱莉的饰演者詹妮弗·加纳从《双面女间谍》里的矫健到这部里的阴狠,反差感直接拉满。
导演皮埃尔·莫瑞尔节奏把控一流,法庭戏里主角的无力感,和后面车库爆破、教堂狙击的爽感形成强烈反差,看得人超燃。
电影还直指美国司法系统的阶级偏见,不过,它也有缺点,反派塑造得太扁平,女主复仇也没啥心理挣扎,就是纯暴力美学。
动作设计倒是挺有创意,但整体感觉还是困在“女性版《疾速追杀》”的框架里,没跳出类型局限。
观看平台:爱奇艺
5. 《狗镇》 Dogville
导演: 拉斯·冯·提尔 | 上映时间:2003年(丹麦) | 豆瓣8.4
逃犯格瑞斯躲进与世隔绝的小镇,村民从收留到奴役她,最终她借黑帮父亲之手屠镇,亲手枪bi背叛她的作家汤姆。
导演拉斯·冯·提尔用极简舞台剧形式来解构人性恶,那白色舞台和粉笔画边界,一下子就把观众注意力拉到人性博弈上。
格瑞斯从圣母变暴君的转变,狠狠讽刺了“善良得带锋芒”这事儿。
妮可的表演绝了,被虐时麻木,最后点燃烟火冷酷得像换了个人,神性魔性切换自如。
不过这电影争议也大,极端结局里tu杀儿童到底合不合理?
导演用“狗镇”隐喻文明社会,暗示压迫会招来毁灭。
近三小时的实验性叙事确实考验耐心,但它的哲学深度,让它成了复仇电影里的一座另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