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苏荷区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南,占地不足0.5平方千米,几个世纪以来产业发生了多次变迁。如图示意苏荷区产业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世纪初期到中期,零售业和酒店业落户苏荷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需求旺盛 B.交通便利 C.历史悠久 D.劳动力丰富
2.20世纪60至80年代,艺术产业集聚明显改善了苏荷区的( )
A.科技水平 B.城建面积 C.工业产能 D.城市景观
3.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画廊外流的主导因素是( )
A.文化 B.市场 C.地租 D.政策
烃源岩是一种富含有机质、能大量生成油气的岩石。在重庆涪陵埋深约7000米的奥陶纪巨厚烃源岩储层中,天然气储量超万亿方立方米。截至2024年涪陵已累计产气超700亿立方米,相当于2亿户家庭1年的用气量,是川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目前我国已掌握深层天然气开发的核心技术,对我国建成能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涪陵奥陶纪烃源岩形成时期,该地可能是( )
A.温暖的浅海环境,地壳持续抬升 B.温暖的浅海环境,地壳持续下降
C.干燥的大陆环境,地壳持续抬升 D.干燥的大陆环境,地壳持续下降
5.开发深层天然气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加快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增强我国主导国际油气市场的能力 D.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盐风化是指岩石缝隙中的盐液因盐结晶膨胀,导致岩石破碎的物理风化作用。山东省青岛市“石老人”海蚀柱曾高出海平面约18米,其中部受海浪溅洒的影响,存在严重的盐风化现象,但其长期遭受海浪拍打的下部,却未出现盐风化现象。如图示意“石老人”海蚀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石老人”海蚀柱下部未出现明显盐风化,是因为该处( )
A.风速变化较大 B.温度较为稳定 C.盐度不易饱和 D.光照较为微弱
7.对海浪溅洒区盐风化阻碍最明显的是( )
A.晴朗天气 B.多云天气 C.大风天气 D.阴雨天气
8.与该地盐风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类似的是( )
A.海浪侵蚀 B.冻融作用 C.风力侵蚀 D.暴雨冲刷
研发生产精密数控机床的J企业于1994年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为了提高产能,2010年,该企业在河北廊坊工业园成立装配、质检分公司,年产机床从2000台提升到上万台。2016年J企业将关键功能部件生产基地从北京迁移到天津,实现了“北京做研发,天津做功能部件,廊坊做整机装配”的产业布局,推动了J企业向精密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全产业链供应的转型,落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如图示意京津冀局部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J企业能实现“北京做研发,天津做功能部件,廊坊做整机装配”产业布局的前提条件是( )
①便捷的交通 ②发达的通信 ③优惠的政策 ④工业基础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J企业在京津冀地区打造全产业链供应的主要目的是( )
A.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B.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C.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 D.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1.根据J企业的发展历程,推测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是( )
A.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B.全国先进制造研发中心
C.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D.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受洪水漫溢影响,塔里木河两侧形成周期性的水淹环境,随着距河岸距离的增加,胡杨林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地上植物生长受限,植被数量减少,形成中生环境及旱生环境。近年来,新疆实施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引洪补水”措施,显著提升了胡杨林的碳汇能力。下表示意塔里木河流域不同环境、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层(cm) |
土壤有机碳含量(g/kg) |
||
旱生环境 |
中生环境 |
周期性水淹环境 |
|
0~10 |
5.79 |
6.60 |
4.02 |
10~20 |
4.95 |
6.46 |
5.76 |
20~40 |
2.96 |
5.46 |
2.64 |
12.能大致反映该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塔里木河河岸距离关系的是( )
A. B. C. D.
13.0~10cm土层周期性水淹环境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漫溢抑制胡杨生存 B.根系密集阻碍养分扩散
C.植被多样加剧种间竞争 D.流水淋洗致表土碳流失
14.“引洪补水”能够显著提升胡杨林碳汇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增加,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 B.温度降低,减少有机碳分解
C.长期水淹,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 D.土壤结团,增加有机碳释放
2019年山西省阳泉市发现了一口战国时期被泥沙掩埋的古井。该井位于桃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古井自上而下凿穿了土层,到达了卵石层,井深约9米,口径4.5米,井壁采用柏木榫卯叠垒(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井壁采用柏木榫卯叠垒的主要原因是( )
A.净化井水水质 B.防止井水渗漏 C.方便检修水井 D.预防井壁坍塌
16.凿井至卵石层是为了( )
A.井水更清澈 B.获得更大出水量 C.沟通桃河水 D.更好地支撑井壁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古称弱水,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其上游野牛沟流域平均海拔3930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八一冰川。野牛沟流域径流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受降水和气温变化影响明显,且降水是影响径流变化的关键因素。某研学小组在遥感影像图上发现该流域BC河段辫状水系极为发育(辫状水系指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左图示意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右图示意扎麻什水文站流量统计。
(1)描述2007—2020年扎麻什水文站流量变化,并分析原因。
(2)推测BC段为季节性河流的原因。
(3)研学小组枯水期在BC河段进行实地考察,为验证“BC河段丰水期辫状水系极为发育”这一结论,请为其提供合理依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内亚比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地处大西洋沿岸,近海海域有高产渔场,但工业捕捞长期由外国企业主导,本国渔民多以小船捕获近海渔业资源为主,水产品的加工与保鲜能力不足,出口较少。近年来,中国和几内亚比绍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如图示意几内亚比绍及周边地区。
(1)说明几内亚比绍近海海域形成高产渔场的主要条件。
(2)分析几内亚比绍本国多以小船近海捕捞的主要原因。
(3)为增强几内亚比绍渔业出口能力,指出当地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天坑群有独特的地貌、特殊的小气候和神奇的“地下森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天坑存在明显的演化差异。研究表明,演化早、中、晚期的天坑地形剖面差异显著(如图);与演化早、晚期相比,演化中期天坑的植被更为丰富,坑内植被种类与数量均高于坑外,且在阴湿的环境下生存着一些珍贵的特有物种。
(1)指出从早期到晚期天坑演变的主要外力作用。
(2)与演化早期相比,分析演化中期天坑的植被更为丰富的原因。
(3)说明中期天坑“地下森林”的研究价值。

《202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考三诊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D |
C |
B |
A |
C |
D |
B |
A |
C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答案 |
C |
B |
D |
A |
D |
B |
1.A 2.D 3.C
【解析】1.19世纪初,苏荷区人口密集,富人集聚成为高端住宅区,其核心优势是庞大的高消费人群,直接吸引零售业和酒店业入驻以满足其需求,A正确;交通便利对零售业和酒店业落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因素,B错误;在19世纪初期到中期的这段时间当地的零售业和酒店业发展时间较短,历史并不悠久,C错误;零售业和酒店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并不大,D错误。故选A。
2.艺术产业集聚推动了建筑修复(废弃厂房改造)、街道布局、公共空间设计等城市景观改善,D正确。艺术产业的集聚对于当地的科技、城建面积、工业产能方面没有明显影响,排除ABC。故选D。
3.20世纪90年代苏荷区成为纽约文化地标,由于艺术区品牌价值提升、历史建筑稀缺性等原因,地价上涨,艺术产业因租金压力外流,零售商业凭借更高的付租能力占据核心区位,C正确;苏荷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并未衰落,对应的消费市场也较为稳定,也没有明显的政策不支持当地的艺术产业发展,这些因素都不是导致艺术画廊外流的主导因素,排除ABD。故选C。
【点睛】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4.B 5.A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油气主要是由于古生物残骸经过地质演变而形成的,温暖的浅海环境更容易积累大量的古生物遗体,C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烃源岩埋深约7000米,说明后来地壳发生了显著的下沉,沉积物不断堆积,A错误,B正确。故选B。
5.页岩气是清洁能源,对我国的能源战略意义主要是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A正确;加快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体现的是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而不是对国家安全的意义,B错误;主导国际油气市场不符合实际,我国主要是保障自身能源供应,C错误;减少碳排放是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不是对于国家安全的,D错误。故选A。
【点睛】烃源岩的形成与特定的沉积环境息息相关,如浅海、湖泊和三角洲等区域,这些地方为烃源岩的诞生提供了理想场所,烃源岩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油气;烃源岩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6.C 7.D 8.B
【解析】6.海蚀柱下部常年被海水拍打冲刷,盐分难以在岩石缝隙中长期浓缩并结晶,因此“盐度不易饱和”是下部未出现明显盐风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石老人”下部和上部的风速、光照、温度条件相差不大,不是底部未出现明显盐风化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7.盐风化需要盐分蒸发并形成晶体,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蒸发弱,盐分不易结晶,且降水淋洗岩石,使盐风化不易进行,D正确;晴朗天气蒸发旺盛,盐分结晶明显,A错误;大风天气、多云天气对盐风化的阻碍作用不明显,BC错误。故选D。
8.盐风化是盐结晶膨胀对岩石的物理破坏,类似的物理风化作用是在水冻融过程中由于冰的体积膨胀而对岩石产生的破坏,即“冻融作用”,B正确;海浪侵蚀、风力侵蚀、暴雨冲刷都属于侵蚀,不属于风化,且不涉及物态的变化,ACD错误。故选B。
【点睛】盐风化是一种物理风化作用,其核心过程包括:岩石表面的盐分随降水或雾水渗入孔隙或裂隙;含盐溶液向背风面迁移,水分蒸发后盐类结晶膨胀;结晶张力撑开颗粒,导致表层碎屑脱落,形成凹槽状风化穴。
9.A 10.C 11.C
【解析】9.能够实现“北京做研发,天津做功能部件,廊坊做整机装配”工业分散布局的前提条件是快捷的交通保证产品高效、快捷运输完成生产,①正确;发达的通信是保证跨区域高效沟通,使生产效率提高,②正确;政策和工业基础条件不是工业分散生产的必要条件,排除③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J企业在京津冀地区打造全链条供应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C正确;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政府考虑的,J企业主要从自身发展考虑,排除ABD。故选C。
1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各自的定位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中心,河北——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本题中J企业在河北廊坊做整机装配,能提高河北的产业升级,C正确,AB错误;J企业的发展的目的并非为了生态环境支撑,其定位不会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D错误。故选C。
【点睛】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积极影响: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形成经济新增长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脱贫致富。
12.B 13.D 14.A
【解析】12.由材料信息可知,随着距塔里木河河岸距离的增加,逐步形成周期性的水淹环境、中生环境和旱生环境。由表格数据计算可知,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中生环境最高。因此随着距塔里木河河岸的距离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与B选项所示的数量关系较匹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胡杨是耐水淹的植物,周期性水淹环境是其自然生长条件之一,A错误;根系密集通常会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不是减少,B错误;植被多样性通常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错误;周期性水淹环境下,流水淋洗作用较强,容易将表土中的有机碳带走,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这与题干中提到的周期性水淹环境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的现象相符,D正确。故选D。
14.塔里木河流域属于干旱区,水源对植被的生长至关重要,引洪补水能够显著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特别是旱生环境)的水分状况,促进胡杨林的生长,增加植被数量,提升固碳能力,A正确;引洪补水主要是通过增加水分供应来改善胡杨林的生长条件,而不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影响有机碳的分解,B错误;引洪补水是周期性的洪水漫溢,目的是为胡杨林提供必要的水分,而不是长期水淹,C错误;土壤结团通常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变差,可能会抑制有机碳的分解,而不是增加有机碳的释放,D错误。故选A。
【点睛】水文条件是土壤碳蓄积的关键调控因子,水文周期、水位梯度、降雨等水分输入和输出过程都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碳储量。水文过程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群落组成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等,从而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降水的变化改变森林凋落物的输入和土壤呼吸速率,进而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平衡。
15.D 16.B
【解析】15.柏木榫卯叠垒在井壁上,其主要功能并非净化井水水质。净化水质一般需要专门的过滤设施或依靠自然的过滤介质在较长流程中实现,柏木本身没有特别突出的净化井水水质的作用,A错误;防止井水渗漏主要依赖井壁的密封性处理,柏木榫卯叠垒这种结构重点不在于密封防止渗漏,而且木材之间即使榫卯连接也难以做到完全密封防水,B错误;方便检修水井不是采用柏木榫卯叠垒的主要原因,虽然有一定辅助检修的作用,但这不是这种结构存在的核心目的,C错误;该井位于二级阶地上,自上而下凿穿土层到达卵石层,土层相对疏松,井壁容易坍塌,柏木榫卯鲁垒可以增强井壁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有效预防井壁坍塌,保障水井的安全和正常使用,D正确。故选D。
16.井水清澈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到达卵石层。卵石层虽然有一定过滤作用,但这不是凿井至卵石层的主要目的,而且即使不到达卵石层,在土层中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相对清澈的井水,A错误;卵石层一般孔隙较大,透水性强,是良好的含水层,凿井至卵石层可以使井水与更多的地下含水层连通,从而获得更大出水量,满足当时人们的用水需求,B正确;如果要沟通桃河水,不需要特意凿到卵石层,且直接沟通河水可能会带来河水的污染等问题,不符合古井建设的常理,C错误;支撑井壁主要依靠井壁的结构(如本题中的柏木榫卯叠垒),而不是凿到卵石层的主要目的,卵石层对支撑井壁的作用相对有限,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7.(1)流量波动增大。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降水增多。
(2)冰川融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降水总量小,季节变化大;河床平坦开阔,容易出现漫流,蒸发量大且下渗严重。
(3)河床比降小/河流落差小;河道宽;疏松沉积物多。
【分析】本大题以黑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径流量变化及其原因、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2007—2020年扎麻什水文站年际流量总体呈偏高并有一定波动,主要原因是该时段降水增加、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补给量相对增多,从而使河川径流偏丰。
(2) BC段位于流域中下游,来水量受上游冰川融水及降水补给的季节变化影响大,径流季节变化大;同时该处河床平坦开阔,河水易漫出,蒸发量较强,地下水补给不足,枯水期时往往出现断流,故易成为季节性河流。
(3)在枯水期实地考察时,可通过观察河床落差,落差小,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通过观察河床上存在多股旧河道痕迹、河道散乱分汊且河槽较宽、河道沉积物(如砾石带)等特征,结合遥感影像对比分析,证明丰水期时BC河段水流分汊、辫状水系极为发育。
18.(1)受信风驱动(离岸风驱动),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将海底营养盐输送至表层;入海河流多,携带泥沙和有机质入海,显著增加海水中的营养盐类;浅海大陆架面积广阔,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岛礁众多,吸引鱼群栖息;位于热带,全年水温较高且稳定,同时因陆地淡水注入,盐度适中,适合多种鱼类生长繁殖。
(2)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小型渔船通过短途航行即可满足捕捞量;发展水平低,渔民缺乏购置与操作现代化大型渔船的资金与技术;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大型港口,船舶维修、燃料补给等配套服务无法支持大型渔船作业;水产品的加工与保鲜能力不足,渔获量增加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渔民缺乏转型升级动力。
(3)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扩建渔港码头;引进技术工人,并培训当地渔民;建设冷库与加工设施。
【分析】本题以几内亚比绍为材料,涉及几内亚比绍近海海域形成高产渔场的主要条件、几内亚比绍本国多以小船近海捕捞的主要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信风(离岸风)驱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导致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将海底富含营养盐的冷水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混合,进一步促进了营养盐的分布,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几内亚比绍有多条河流入海,这些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这些物质进入海洋后,增加了海水中的营养盐类;几内亚比绍近海海域的大陆架面积广阔,水深较浅,阳光可以穿透到海底,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进而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几内亚比绍近海海域有众多岛礁,这些岛礁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几内亚比绍位于热带地区,全年水温较高且稳定,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2)几内亚比绍近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意味着渔民不需要远航就能捕获足够的鱼类,小型渔船适合短途航行,能够有效利用近海资源,满足捕捞需求;几内亚比绍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渔民普遍缺乏资金和技术来购置和操作现代化的大型渔船;几内亚比绍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特别是缺乏大型港口和相关的配套服务,如船舶维修和燃料补给,这些因素限制了大型渔船的使用;几内亚比绍的水产品加工和保鲜能力不足,即使渔获量增加,也难以有效转化为经济收益,这导致渔民缺乏动力去升级设备或改变捕捞方式,继续使用小型渔船进行近海捕捞。
(3)扩建渔港码头可以提高渔船的作业效率,增加渔获物的处理能力,从而为渔业出口提供更好的物流支持;引进技术工人可以带来先进的捕捞和加工技术,培训当地渔民则可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渔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建设冷库和加工设施可以延长水产品的保鲜期,提高加工水平,从而增加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19.(1)初期到中期,主要受重力崩塌影响。中期到晚期,主要受重力崩塌和流水作用共同影响。
(2)与早期天坑相比,中期天坑顶部开口变大、坑深变小;光照、水分条件得到改善,土壤发育程度高;森林演替时间长,形成了稳定的顶级群落。
(3)“地下森林”,物种多样,有珍贵的特有物种,具有生物多样性研究价值;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研究价值;对天坑底部的光照、湿度和风力进一步产生影响,会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区域,具有气候研究价值;在阴湿环境下,茂密的森林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深刻,具有土壤学研究价值等。
【分析】本题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天坑群为材料,涉及地表形态演变、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植被状况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所学可知,天坑主要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变过程中,首先是流水溶蚀作用,石灰岩地区的岩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逐渐溶解,形成地下溶洞等。随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这就是重力作用。据图可知,从早期到中期天坑顶部开口变大、坑深变小,说明主要受重力崩塌影响。中期到晚期,天坑宽度扩大,深度继续变小,说明主要受重力崩塌和流水作用共同影响。
(2)据图可知,从早期到中期演化天坑顶部开口变大、坑深变小,坑体结构较为完整,坑壁相对陡峭,坑底面积较大,为植被生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能容纳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植被;相比之下,早期天坑可能还处于形成初期,空间较为狭小,不利于植被多样化生长。中期天坑顶部有一定开口,能够保证适量的光照进入坑内,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同时,由于坑内相对封闭,水分不易散失,在阴湿环境下,能为植物提供较为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被生长;而早期天坑可能因开口较小或其他原因,光照和水分条件不利于植被大量生长。随着天坑的演化,中期天坑内可能由于岩石风化、坍塌物质堆积等,逐渐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土壤层,为植物扎根和生长提供了养分基础;早期天坑可能土壤发育程度低,不利于植物生长。随着坑内森林演替时间长,形成了稳定的顶级群落,植被更为丰富。
(3)据材料可知,中期天坑“地下森林”处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环境中,植物种类丰富,其阴湿环境下的珍贵特有物种,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物种的起源、分化以及在特殊环境下的生存机制等,有珍贵的特有物种,具有生物多样性研究价值;“地下森林”它是一个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的植物种类丰富,为众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生态研究价值;“地下森林”对天坑底部的光照、湿度和风力进一步产生影响,会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区域,具有气候研究价值;在阴湿环境下,茂密的森林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深刻,具有土壤学研究价值等。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