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2003年,我国划定黑龙江、吉林等13个省区为粮食主产区。2025年国家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制度,广东、浙江等粮食主销区通过开展购销对接、投资共建、定向帮扶等方式向粮食主产区提供横向利益补偿。下图示意粮食产、销区粮食产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划定粮食主产区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运输压力       B.保护生态环境       C.深化区域分工       D.增强省际联系

2.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有利于(   

A.缓解主产区耕地短缺       B.促进产、销区平衡发展

C.优化主销区产业结构       D.减少产、销区人口流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利工程建设,黄河中下游水沙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图示意黄河部分河段流域,下表为1960—2019年黄河部分水文站平均径流量和平均输沙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

平均径流量/108m3

平均输沙量/108t

小浪底

花园口

高村

小浪底

花园口

高村

汛期

189.88

204.16

190.54

6.49

6.06

5.23

非汛期

129.79

144.41

132.94

0.58

1.13

1.30

3.小浪底—花园口河段、花园口—高村河段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支流汇入  取水耗水       B.大气降水  取水耗水

C.支流汇入  流域调水       D.大气降水  流域调水

4.花园口—高村河段(   

A.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以淤积为主       B.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以淤积为主

C.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以冲刷为主       D.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以冲刷为主

近年来,湖南省出现人口收缩现象,其主体功能区内部人口变化差异明显。下图示意1990—2022年湖南省人口总量、自然增长率及出生率变化,下表为2000—2022年湖南省主体功能区人口数量统计(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重点开发区(万人)

农产品主产区(万人)

重点生态功能区(万人)

2000

2038.98

2597.07

1691.37

2010

2263.05

2596.28

1697.94

2020

2677.78

2342.39

1624.32

2022

2702.96

2312.04

1596.97

5.2020年该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人口外迁       D.人口老龄化严重

6.重点开发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捷       C.资源丰富       D.产业集聚

7.农产品主产区宜发展(   

A.农机制造业       B.食品加工业       C.金融服务业       D.观光旅游业

滇越铁路(如下图)是我国最早的国际铁路,已有百年历史。该铁路修建时未采用国际标准轨距(1435mm),而采用窄轨(1000mm)。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该铁路逐渐失去竞争优势,2008年入选了我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滇越铁路修建时采用窄轨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运量较小       D.聚落分散

9.滇越铁路渐失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   

①运输效率低  ②线路长度短  ③途经城市少  ④维护成本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滇越铁路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主要是因为其(   

A.历史文化价值       B.沿线风景优美       C.地理位置优越       D.工程技术独特

冻雨是过冷水滴下降到地面后,与低于0℃的物体表面接触而迅速冻结的一种降水。2021年11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机场经历了一场降雪转冻雨天气过程,此次降水过程云层较厚,持续时间较长。图5、图6分别示意该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8时温度和露点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哈尔滨机场形成本次降水过程是因为(   

A.冷锋过境       B.位于气旋中心       C.暖锋过境       D.大气受热上升

12.图6时刻云层厚度约为(   

A.1500米       B.2000米       C.7500米       D.9000米

13.本次降雪转为冻雨,主要是因为(   

A.近地面温度降低       B.1200米附近冷气流输入

C.近地面温度升高       D.1200米附近暖气流输入

盐水入侵是指在海岸地区,地下水或地表水受海水影响导致盐度升高的现象。钦江入海口位于我国北部湾地区,以入海口附近沙井处为起点,沿钦江河道向上游做剖面图,测得钦江河口涨憩(潮水涨到最高时出现的不涨不落的现象)时刻盐度分布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   

A.丰水期大潮  丰水期小潮  枯水期大潮  枯水期小潮

B.丰水期大潮  枯水期大潮  枯水期小潮  丰水期小潮

C.枯水期大潮  枯水期小潮  丰水期大潮  丰水期小潮

D.枯水期大潮  丰水期大潮  丰水期小潮  枯水期小潮

15.影响钦江盐水入侵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盛行风向       B.潮汐强度       C.河床形态       D.河流径流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原湖泊面积变化通常与气温、降水、人类活动等存在密切联系。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昆仑山坳陷盆地中(图1),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平均海拔4500m,属高山无人区。某研究团队对保护区内的湖泊面积变化开展研究,发现保护区内阿牙克库木湖等大部分湖泊1970年以来面积呈扩张趋势,尤其在19942021年扩张迅速。图2示意19702021年保护区周边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1)判断影响1970年以来该地区湖泊面积扩张的主导因素并说明依据。

(2)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未来该地区湖泊面积的变化。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碳库。1998年以来陕西省(左图)开展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修复工程,累积造林面积和造林固碳量大幅增加。陕西省造林固碳效益和退耕成本南北差异较大,陕北高原被确定为优先造林区域。右图示意陕西省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变化。

(1)概括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增加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陕北高原被确定为优先造林区域的原因。

(3)近年来,陕西省各地已将100多万吨林业碳汇指标以5000多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发展林业碳汇交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分析发展林业碳汇交易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科学合理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其布局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某研究小组以山地城市贵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案例,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着力为充电站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下图示意贵阳市中心城区充电站密度分布。

(1)分析研究小组选取贵阳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

(2)研究发现,该地区充电站的密度分布反映了该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据此绘制A—B沿线地租曲线变化示意图。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3)研究小组调查了贵阳市中心城区不同坡度分级下的充电站数量分布(如下表)。分析坡度对充电站数量的影响。

地形

等级

充电站数量/

百分比%

坡度(°)

5

107

40.84

5~15

88

33.59

15~25

44

16.79

25~35

15

5.73

35

8

3.05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地表附近分散的铀,经过一系列氧化作用,由地下水携带汇聚,经过还原物质的还原作用,再沉积、富集,逐渐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铀矿体。下图示意某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地质构造。

(1)说明图中断裂构造对铀矿形成的作用。

(2)分析泥—砂—泥结构的沉积地层有利于铀矿体赋存的原因。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C

D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A

D

1.C    2.B

【解析】1.划定粮食主产区并不一定能直接减轻运输压力。即便划定了主产区,粮食仍可能需要运输到全国各地消费,运输压力反而可能增加,A错误。划定粮食主产区主要聚焦于粮食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局部生态有影响,但保护生态环境不是其主要目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活动也可能带来一定生态压力,B错误。划定黑龙江、吉林等13个省区为粮食主产区,是依据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粮食种植)和农业生产基础等,让这些地区专门从事粮食生产,其他地区可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其他产业,从而深化区域分工,提高生产效率,C正确。划定粮食主产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粮食生产,增强省际联系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2.主产区耕地短缺状况主要受当地土地资源总量、土地利用结构等因素影响,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并不能直接缓解主产区耕地短缺问题,A错误。粮食主销区通过购销对接、投资共建、定向帮扶等方式向粮食主产区提供横向利益补偿。对于主产区来说,能获得经济等方面支持,有利于持续稳定粮食生产;对于主销区来说,能保障粮食稳定供应,促进双方在粮食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合作,进而促进产、销区平衡发展,B正确。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主要围绕粮食产、销关系展开,对主销区产业结构优化没有直接的影响,主销区产业结构优化更多受自身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作用,C错误。产、销区人口流动受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与减少产、销区人口流动之间没有直接关联,D错误。故选B。

【点睛】南方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粮食产量减少;同时城市化也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变化,郊区农业由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经济作物,因此商品粮的地位下降,产量下降,成为粮食主销区。

3.A    4.C

【解析】3.小浪底—花园口河段:从图中观察黄河该段流域水系分布,可看到小浪底到花园口之间有支流汇入。支流的汇入会使河流的径流量增加,所以小浪底-花园口河段径流量有所上升,这是由于支流汇入导致。花园口—高村河段:结合实际情况,该区域人口、工农业等用水需求大,存在大量取水耗水的现象。随着取水耗水增多,河流径流量会减少,所以花园口-高村河段径流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取水耗水,A正确;大气降水在短时间内对径流量有影响,但从多年平均径流量数据来看,不是这两个河段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BD错误;材料未提及花园口-高村河段有大规模流域调水情况,C错误。故选A。

4.从表格中看,花园口到高村河段,汛期平均输沙量从6.06减少到5.23,输沙量减少,说明河流携带的泥沙减少,是因为汛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河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强,对河床起到冲刷作用,使得泥沙被带走 ,所以汛期以冲刷为主;非汛期花园口到高村河段,平均输沙量从1.13增加到1.30,输沙量增加说明有泥沙在该河段淤积,因为非汛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河水的搬运能力弱,泥沙容易沉积下来,所以非汛期以淤积为主。但从输沙量的变化幅度看,非汛期输沙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小,汛期输沙量减少幅度相对较大,所以以冲刷为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输沙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径流量‌(径流量是影响输沙量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气候‌(气候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地形和地貌‌、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等。

5.C    6.D    7.B

【解析】5.读图可知,2020年湖南省尽管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而人口总量下降的幅度大,说明是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增长,即人口外迁,而出生率、死亡率和老龄化均不是主要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重点开发区人口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集中度高、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劳动力流入,D正确;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不是重点开发区的主要优势,AC错误;重点开发区交通一般较为便捷,但相比产业集聚,这不是导致重点开发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D。

7.农产品主产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最适合发展与农业紧密结合的食品加工工业,B正确;农产品主产区工业基础薄弱,不适合重工业(农机制造业)的发展,A错误;农产品主产区经济不发达,不适合发展金融服务业,C错误;农产品主产区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不适合发展观光旅游业,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的增长状况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所决定。

8.A    9.B    10.A

【解析】8.滇越铁路途经地区地形复杂,窄轨铁路转弯半径小,对地形适应性强,修建难度相对较小,成本较低,所以采用窄轨,A正确;气候湿热与采用窄轨并无直接关联,B错误;当时修建铁路是为了加强区域联系等,并非运量小就采用窄轨,窄轨主要是受地形等限制,C错误;聚落分散不是采用窄轨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9.窄轨铁路轨道间距小,列车运行速度较慢,且车厢容积相对较小,运输效率低,这是其失去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①正确;线路长度不是滇越铁路失去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②错误;从图中看,滇越铁路也经过了一些城市,这不是其失去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滇越铁路已有百年历史,线路老化,且窄轨铁路相关维护设备等相对较少,维护成本高,④正确。故选B。

10.滇越铁路是我国最早的国际铁路,已有百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其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A正确;沿线风景优美不是其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因素,B错误;地理位置优越与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关系不大,C错误;采用窄轨主要是受当时地形等限制,并非工程技术独特到成为入选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滇越铁路的建成,打通了云南与越南乃至东南亚的交通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它使得云南的矿产资源、农产品等能够更便捷地运往海外市场,同时也方便了国外的工业产品输入云南,推动了沿线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11.C    12.A    13.D

【解析】11.从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看,哈尔滨机场位于低压槽附近,低压槽处冷暖空气交汇。根据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中,锋面随气旋一起逆时针移动,可知此处是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为暖锋过境。暖锋过境时,暖气团沿锋面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C正确;冷锋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不符合图中情况,A错误;哈尔滨机场不在气旋中心,B错误;不是大气单纯受热上升形成的降水,D错误。故选C。

12.云层的形成与水汽凝结有关,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时,水汽开始凝结形成云。从温度和露点随高度变化图中可以看到,在大约1500米高度处,温度和露点相等,意味着此处水汽开始凝结,所以云层底部高度约为1500米,即云层厚度约为1500米。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3.冻雨是过冷水滴与低于0℃的物体表面接触迅速冻结形成的。降雪转为冻雨,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低于0℃ ),而在一定高度有暖气流输入,使得雪花在下落过程中融化成水滴,到近地面遇到低温物体又迅速冻结成冻雨。从温度和露点随高度变化图可知,在1200米附近温度上升,说明有暖气流输入,D正确;近地面温度降低不会使降雪转为冻雨,A错误;冷气流输入不会使雪花融化再冻结成冻雨,B错误;仅近地面温度升高,没有上方暖气流使雪花融化,也难以形成冻雨,C错误。故选D。

【点睛】锋面气旋系统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由锋面和气旋结合而成。在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旋转的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空气向中心辐合上升。当冷暖空气在气旋系统中相遇时,就会形成锋面。通常在气旋的前方是暖锋,后方是冷锋。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沿锋面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也会产生降水。

14.A    15.D

【解析】14.丰水期时,河流径流量大,淡水对海水的顶托作用强,盐水入侵的距离相对较短,盐度相对较低;枯水期时,河流径流量小,海水更容易倒灌入侵,盐水入侵距离长,盐度相对较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的盐度整体相对较高,应为枯水期;①②的盐度整体相对较低,应为丰水期。大潮时,海水涨潮幅度大,海水向河流上游推进的距离远,盐水入侵距离长,盐度高;小潮时,海水涨潮幅度小,盐水入侵距离短,盐度相对较低 。在丰水期的①②中,①的盐度相对较高,应为丰水期大潮;②盐度相对较低,应为丰水期小潮。在枯水期的③④中,③盐度相对较高,应为枯水期大潮;④盐度相对较低,应为枯水期小潮。综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丰水期大潮、丰水期小潮、枯水期大潮、枯水期小潮,排除BCD,A正确。故选A。

15.河流径流大时,对海水顶托作用强,能有效抑制盐水入侵;河流径流小时,海水易上溯,盐水入侵强度大,所以河流径流是影响钦江盐水入侵强度最主要的因素,D正确;盛行风向对钦江盐水入侵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A错误;潮汐强度会影响海水上溯的动力,但不是决定盐水入侵强度的最关键因素,B错误;河床形态对盐水入侵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C错误。故选D。

【点睛】盐水入侵改变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一些适应淡水环境的生物可能因水体盐度升高而受到生存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比如,淡水鱼类和水生植物可能会因盐度不适宜而死亡或迁移,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盐水入侵还可能影响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改变湿地的植被分布和群落结构,降低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如防洪、水质净化等功能。

16.(1)主导因素:主导因素是气温。依据:该地区湖泊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补给增加;冻土融化,湖泊面积扩张。

(2)短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补给增加,湖泊面积扩张;长期,随着冰川储量不断减少,蒸发加剧,湖泊面积可能会逐渐缩小

【分析】本题以阿牙克库木湖的有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水文特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从图2可知,1970-2021年该地区年降水量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波动相对较小;而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该地区位于高山无人区,湖泊主要补给水源可能为高山冰雪融水,气温升高会使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湖泊补给水源增多,湖泊面积扩张,所以气温是影响1970年以来该地区湖泊面积扩张的主导因素。

(2)短期变化: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期内气温会持续上升,高山冰雪融水会进一步增多,湖泊补给水源增加,湖泊面积会继续扩张。因为随着气温升高,高山地区的积雪和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更多的水流入湖泊,使湖泊水位上升,面积增大。长期变化:长期来看,高山地区的积雪和冰川总量有限,随着冰雪大量融化,冰川储量不断减少,最终可能导致冰雪融水补给量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也会加速湖泊水量的损耗,促使湖泊面积缩小。综上,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湖泊面积短期内会继续扩张,长期可能会逐渐缩小。

17.(1)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新增森林固碳量先增加、后减少。降水量500mm以下,随着降水量增加,森林存活率提高,固碳量增加;降水量继 续增大时,森林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固碳量减少。

(2)陕北高原大部分地区降水在400-600mm之间,新增森林固碳量大,造林固碳 效益高;与中部和南部地区相比,北部高原降水少,耕地质量差,产出低,退耕成本 低。

(3)碳汇交易为乡村带来经济收益,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有利于乡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村民造林、营林的积极性,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陕西省造林固碳效益和退耕成本为命题情境,考查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增加的变化、陕北高原被确定为优先造林区域的原因、发展林业碳汇交易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陕西省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变化图可以看出变化特点:降水量小于500mm时,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增加显著上升;降水量超过500mm后,新增森林固碳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新增森林固碳量先增加、后减少。原因:降水量500mm以下,由于降水较少,水分是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降水增加直接改善水分条件,随着降水量增加,森林存活率提高,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固碳能力显著提升。降水量继 续增大(≥500mm)时,水分条件已较充足,由于降水多,光照条件变差,森林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固碳量减少。

(2)陕北高原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态修复需求迫切,生态脆弱性突出。陕北高原大部分地区降水在400-600mm之间,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区(降水量约400-600mm),降水增加对固碳量提升作用显著(对应右图中高响应区间),造林生态效益高,固碳潜力大;与中部和南部地区相比,北部高原降水少,耕地质量差,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低,退耕成本低,适合优先作为造林区域。

(3)通过碳汇指标交易,将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如案例中5000万元收益带动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激励农户参与森林管护和造林工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经济转型,培育可持续的绿色产业模式,推动绿色产业转型,有利于乡村经济结构多元化;乡村经济得到发展,有利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可以强化森林保护与修复,改善乡村生态质量,为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创造条件,又可以提高村民造林、营林的积极性,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18.(1)贵阳市是典型山地城市,地形复杂,研究其充电站布局对探讨地理环境影响有独特价值;中心城区范围明确,便于数据收集和研究操作。

(2)

(3)

坡度越小,充电站数量越多。因为坡度小的区域地势平坦,建设施工难度低、成本低;坡度大的区域交通通行条件差,电动汽车行驶和停靠不便,对充电站需求小。

【分析】本题以贵阳市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为研究对象,围绕选取该区域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绘制地租曲线以及坡度对充电站数量的影响设置问题,涉及城市地理、交通设施布局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城市类型代表性:贵阳市是典型的山地城市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与平原城市在地理环境上有较大差异。研究山地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对探讨地理环境对充电站布局的影响具有独特价值,能为其他山地城市提供借鉴。

数据获取可行性:贵阳市中心城区相对范围明确 ,数据收集和研究操作相对可行,便于研究小组进行系统分析和实地调研等工作,获取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

(2)一般来说,充电站密度高的区域往往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土地租金高;充电站密度低的区域土地租金低。从图中A—B沿线充电站密度变化可知,大致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所以地租曲线应在充电站密度高的区域达到峰值,在两端充电站密度低的区域地租较低。

(3)从表格数据可知,坡度小于5的区域,充电站数量最多,占比最大 。因为坡度小的区域地势平坦 ,建设充电站的施工难度低,成本也相对较低 ,更适合建设充电站;坡度大的区域,交通通行条件相对较差 ,电动汽车行驶和停靠相对不便,对充电站的需求相对较小 ,所以坡度大于25的区域,充电站数量明显减少,占比降低。

19.(1)断裂构造使富铀岩体出露地表,易风化、破碎,提供了铀成矿的物质来源;断裂构造利于含铀水的下渗;还原物质沿断裂构造上升,有利于铀的还原、沉积。

(2)砂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孔隙度,为铀元素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泥岩质地紧密,具有较低的渗透性,有效地阻止含铀溶液的纵向扩散,使铀元素保存和富集,形成铀矿体。

【分析】本题以砂岩型铀矿的地质构造为背景,围绕断裂构造对铀矿形成的作用、泥—砂—泥结构地层对铀矿体赋存的有利原因设置问题,涉及地质构造与矿产形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地质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综合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断裂构造使原本埋藏在地下的富铀岩体出露到地表。出露地表后,富铀岩体更易受到风化、破碎作用,从而释放出铀元素,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断裂构造在岩石中形成裂隙通道,有利于含铀含氧水沿着这些通道下渗,使铀元素能够在地下水中迁移、汇聚;还原物质(如CH4和H2S )可以沿断裂构造上升,与含铀地下水相遇,对铀元素起到还原作用,促使铀元素沉积下来,有利于铀矿的形成。

(2)砂岩作为透水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孔隙度。这种特性为铀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储存空间,使得铀元素能够在砂岩层中汇聚;泥岩质地紧密,是隔水层,具有较低的渗透性。它能够有效地阻止含铀溶液的纵向扩散,避免铀元素在垂直方向上过度分散,从而使铀元素在砂岩层中得以保存和富集,最终形成有工业价值的铀矿体。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