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继续发送整理摘编的1961年军委条令验收委员会会议秘书处出版编辑的《经验总结汇编》。争取几天内把第一集的内容全部发送上来,前些日子已经将第一集里的上将黄永胜、上将王建安、中将陶勇、中将梁必业等老前辈的经验总结整理摘编分别发送上来了。这一集里还有中将饶子健、中将吴富善、中将杨秀山、中将温玉成和中将欧阳文的经验总结文章,我争取尽快发送上来。后边还有类似的23集,众多的老将军的经验总结文章,都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历史解密文章。
我手里的这些经验总结汇集一共23+1集,我数了一下总计160篇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亲自写的战争经历的经验教训。,但是有一小部分水浸过,文字部分有损伤,揭页诵读观看阅览,十分困难,无法正常学习,实在是可惜了。
这160篇经验总结文章,我认为应该是1961年在广州,由叶剑英元帅组织召开的军委条令会议上给与会人员分发的宝贵学习材料,出了23集+1集《经验总结汇集》。那时候开会都分会发学习材料的。
中将 饶子健
淮北地区,原为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创建起来的老革命根据地。地处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运河以西,苏皖交界处,北连徐州,南近两淮,背依洪泽湖,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区。一九四六年秋,国民党发动了内战,向我淮北解放区疯狂进攻,被敌占领。
一九四六年底,我华东野战军在宿北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六十旅、六十一旅(均为大部)、预三旅、预四旅后,紧接着华中局和野战军司令部命令,从九纵抽调两个团和一个骑兵大队,组成淮北挺进支队,接受了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 西渡运河,坚持敌后斗争,重建淮北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箝制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一九四七年一月十八日晚,挺进支队全体指战员于宿迁北埝头镇附近,英勇地冒着敌人疯狂的轰炸射击,强渡了运河,雪夜兼程直插洪湖。根据华中局指示精神,并结合当时情况,支队确定:依托洪湖,向陆地发展,集中兵力,歼灭土顽,寻找有利时机于运动中打击敌主力,从而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达到重建政权、恢复淮北根据地的目的。
挺进支队刚进淮北,立足未稳,“广顽” 主力六十旅、六十一旅残部共四个团的兵力,于十九日拂晓追击我部。接着,敌孙良诚、冯治安、鲁道源部和桂系部队共十二个团以上的兵力,在当地伪保安团和伪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依托据点,进行堵截追击,妄图聚歼我军,或迫使我退回运河以东。在这敌多我少、敌强我弱的严重情况下,我们紧紧依靠了淮北地区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熟悉淮北情况(部队原为淮北子弟兵组成)等有利条件,采取了集中兵力、避强打弱、避 “广顽” 打 “土顽”、敌进我进、与敌周旋、不断疲惫打击敌人的策略,保持我军有生力量,坚持淮北对敌斗争。
三月间,我军攻克半城据点,歼土顽一部。驻青阳的安徽省保安二团六个连来援,又于高圩子被我歼灭。这一仗,打开了泗南的局面,开辟了泗南地区。五月间,我军全歼了泗(县)宿(迁)地区的归仁集据点敌人,基本上打开了泗宿的局面。继而于六月间,攻克管镇据点,歼泗县保安队二个连及当地土顽,迫走了鲍集之敌,恢复了鲍(集)、管(镇)套地区。经过半年多的连续作战,我军站稳了脚跟,初步赢得了坚持淮北、打开淮北局面的胜利。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军所处情况异常艰苦:六、七倍于我的敌人常常围追我军,迫我作战;我军为甩开敌主力、寻机打击敌人、进剿土顽,常常夜行百里,与敌周旋,连续战斗。这一地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群众生活十分困苦,部队亦常在缺粮的情况下,坚持频繁的行军战斗。部队大量战斗减员,得不到补充。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我军各级领导积极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领导,提高了全体同志的阶级觉悟,发扬了阶级友爱 —— 有吃大家吃,有穿大家穿,有困难大家想办法克服,上下团结一致,坚定了坚持淮北斗争的信心,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从而使我军得以战胜困难,坚持战斗,赢得了对敌斗争的初步胜利。
淮北土顽基本上被消灭后,斗争转入了新阶段。为了更好地 “保存与发展自己”,与广顽、保安队作战,我军积极加强根据地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地改革。基本群众翻了身,政权进一步巩固,在洪泽湖周围建立了较为坚实的中心根据地。同时,翻身群众积极参军,充实和壮大了我军。
我们在淮北敌后作战,由于敌强我弱,因此无论是运动中与敌作战,还是攻坚拔除敌人据点,都始终坚持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具体体会如下:
(一)拔除敌伪据点的攻坚战斗,必须事先切实掌握敌情,在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周密组织战斗,尤其是集中兵力,组织精干的突击队,慎重选择敌人的薄弱和要害部位作为突破口。突击时,应集中火力,攻其一点,强行爆破,一次成功,切忌分散兵力、火力。例如一九四七年十月第一次攻打青阳,歼土顽、保安队 800 多人的战斗,就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用少数部队佯攻牵制敌人,集中主要兵力攻其一点,以很小代价换得全歼守敌的胜利。而在十一月和一九四八年三月间先后两次攻克泗县城和青阳的战斗中,均以同样策略顺利全歼守敌。
(二)以速决胜敌的原则,在积极打击运动中分散之敌时,除以少数兵力抗击牵制敌人主力外,必须集中主力,针对敌人薄弱部分,以迅速勇猛的动作进攻,争取歼敌一部。得手后,一般不恋战,应迅速集结兵力,准备抗击敌人新的进攻。一九四七年三月(“分” 修正为 “月”)在高圩子歼敌保安队六个连、六月底于朱岗歼灭桂系主力一个连,以及一九四八年五月间敌冯治安部两个团分两路进攻时,我以两个营兵力牵制敌人,以两个团兵力于睢宁西南朱圩子歼敌一个营等几次战斗,都是成功的例子。
另外,一九四八年四月,敌六十旅两个连进抵青阳以北金安设据点,妄图控制我中心区。我乘敌立足未稳,以两个营兵力突击该敌,仅用两个小时左右就全歼该敌。这是出敌不意、集中兵力、采取速战速决歼灭立足未稳之敌的典型战例。
(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作战,关键在于善于寻找战机,全力掌握战斗主动权,才能歼敌制胜。一九四七年十一月我军二次攻克泗县城,歼敌保安团十个连,以及一九四八年三月间二次攻克青阳,歼敌安徽省保安旅一个营的战斗中,我们都紧紧抓住了豫东战役后淮北局势的变化 —— 灵璧、泗县桂顽主力西撤,该两据点守敌不多且孤立无援,随即集中三、四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进攻,均顺利全歼守敌。
在这两年半异常艰苦的淮北敌后斗争中,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和淮北广大群众的直接支援下,经过全体指战员六百四十九次大小战斗,拔除敌城、镇据点 24 个,伤俘敌一万一千余名,发展壮大了我军,普遍建立了县、区地方武装,巩固了淮北地区政权,取得了坚持淮北敌后斗争的全胜,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重建淮北根据地的光荣任务。
点 滴 体 会
中将 饶子健
淮海战役前夜,敌黄伯韬兵团位于陇海路东段的新安镇至新海连一带,企图阻止我山东某兵团主力南下苏北、淮北地区作战。后该敌发现我山东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沿津浦路两侧南下,直接威胁徐州,迫使该敌不得不向徐州方向退缩。
位于淮北地区的我军奉命配合苏北主力一部,从运河西岸由南向北进占陇海路之运河铁桥和赵屯一线,担任截断敌人向徐州的退路、将该敌歼灭于运河以东新安镇地区的任务。我军在敌防御部署未完成时就发起进攻,造成敌部署混乱,歼灭部分敌人,占领了运河铁桥和赵屯。
从这次战斗来看,我们判明了敌人企图,正确下达决心并制定进攻部署,明确各部队突击方向;各部队也明确了自己的突破地段,正确选择了突破口。我们选择的突破口靠近敌人指挥所,便于我迂回、包围敌主要兵力,也便于主力展开。作战中采取分割、迂回、包围战术,力求各个歼灭敌人。攻击时间选择在便于我隐蔽运动、接近敌人的黄昏与拂晓。部队采取近迫作业,集中优势火力进行火力准备,组织有力突击队实施爆破,打开突破口后,突击第一梯队迅速巩固和扩张突破口,使第二梯队迅速进入纵深作战。
夜间进攻战斗是我军经常采用的有效战法,在未来战争中更为重要。其特点是:便于我军运动接近敌人,而不利于敌人发现我军企图。夜间战斗中,各级指挥员需树立独立指挥作战的思想,具备机智敏感、英勇善战的精神。夜战前必须严密组织火力计划以保障战斗顺利进行,战斗中尤其要搞好通信联络 —— 这是保障指挥作战和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例如,我军某团攻占赵屯之后,乘胜向碾庄东黄庄进攻时,本来可以把该庄之敌一个营歼灭,但因通信联络未搞好,未能全歼该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