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初春,毛主席在红军的职位成了前敌司令部的政委,这回终于可以合法地指挥战斗了。
然而好景不长,毛主席的职位又被一纸文件给撤了,彭德怀临危受命接手。这消息一出,毛主席那叫一个气啊,会议上一拍桌子:“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声音大得连会议室外的狗都吓跑了。
而朱德,因为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这回也是火冒三丈。原来在那场不尽如人意的战斗后,有几个指挥官提了几个“创新战术”,结果呢,好戏演成了狗血剧。朱德一听汇报,气得把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你们这是打仗呢还是下象棋啊?走错一步,全盘皆输!”
毛主席和朱德两位大佬同时发飙,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凝固了。其它的将领一个个低头不语,生怕被点名。毕竟,谁也不想在这种时候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两位领导如此大发雷霆?
01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毛主席的处境可以说是很艰难的,尤其是在他们的那个所谓“指挥部”。一边是坚持自己的战术想法的毛主席,一边是拿着外国理论武装到牙齿的李德,还有一个永远在中间做和事佬的博古。
毛主席一本正经地说:“咱们这战,得诱敌深入,灵活应对。”结果李德那边直摇头,拍桌子的功夫都快把桌子拍坏了:“不行!我看这战还是得杠起来,别那些花里胡哨的。”
博古在旁边左顾右盼,看这看那,像是在做一场无声的哑剧,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对毛主席说:“您看这样吧,你还是想回哪儿回哪儿吧。”
毛主席听了,心里那个气啊,但他也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嘴角上扬,回了一句:“我这老骨头还撑得住,不用劳驾了,我就在这儿,不去哪儿。”
后来,毛主席被迫到了赣粤边界。
就在红军要撤离苏区的消息传来时,毛主席那个心啊,五味杂陈。将士们拼死杀出的一条血路,就这么白白放弃了?
02
周恩来一到遵义,直奔主题,没有半点拐弯抹角,他就是那种话不多,但一开口就能点到关键的人。
“听说了没?我们这’三人团’指挥,快把红军带进坑里了。” 周恩来一边摊开地图,一边摇头叹气。
毛主席:,“确实,我在后面看着都心急,你们这打法,简直是在给敌人送菜。”
“那您说怎么办?”
毛主席:“怎么办?很简单,从我这开始重新上课。”
周恩来立刻板起脸,“这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毛主席,红军需要您。”
毛主席一拍桌子,“那还等什么?咱们这就重新洗牌,来个大翻盘。”
会议上,周恩来真的一锤定音,推翻了“三人团”的权威,让毛主席重新拿回了军队的指挥权。他旁边的博古和李德都傻眼了。
周恩来作为这次会议的主持人,一看形势不妙,就提议说:“大家别慌,我们换个方向走。”毛主席听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也想这么说呢。
第一号命令下来了,整个红军就像被打了鸡血,撤出遵义,向北冲。周恩来还特别强调,“咱们走的路,一定要让敌军都找不到。”
然后是第二号命令,周恩来说:“这次咱们不光走,还要给敌人一个惊喜。”毛主席站出来,拍胸脯,“这次前线指挥就由我来,看我不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03
在赤水河东岸的土城,红军和川军就像两群来自不同星球的外星人,突然在地球上遇见了,不打个你死我活似乎说不过去。这场大战,本来只是一个开胃菜,结果却搞得像是主菜上桌了。
毛主席站在前线,望着远处烟雾弥漫的战场,旁边周恩来轻声说:“这川军不是吃素的,这次咱们可得小心点。”
毛主席点点头,回答说:“放心吧,这不就是个大型实弹演习嘛。咱们这次得让川军知道,红军的枪炮不是拿来挂在墙上显摆的。”
战斗打响了,红军战士们冲锋陷阵,只是川军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拼命反抗,打得红军一时半会儿难以突破。
就在交火最激烈的时候,一个红军小兵跑到毛主席身边,大声喊道:“毛主席,前面川军的火力太猛了,我们有点顶不住啊!”
毛主席看了看四周,冲着小兵说:“你回去告诉兄弟们,坚持就是胜利,让川军尝尝咱们的厉害。”
小王点头如捣蒜,转身就跑,背后传来毛主席的声音:“对了,顺便带两箱子手榴弹过去,让他们炸得川军哭爹喊娘。”
战斗越打越烈,周恩来在一旁观战,眉头紧锁,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策略。毛主席则是信心满满,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仅是对川军的考验,更是对他全权指挥的试金石。
可谁能想到,这中间竟然出了岔子。
04
在赤水城的山丘上,毛主席没有吃早饭就开始部署作战,严肃得连一只飞过的蚊子都不敢在他面前低飞。毛主席在指挥部摆了张地图,中午饭也不过是几个干馒头加上咸菜,这在他看来已经算是奢侈的大餐了。
红军战士们听说只对抗四个团的川军,都很兴奋,谁不知道川军的风评差到可以拿来做反面教材。他们打趣说:“川军那是传说中的豆腐团,一碰就烂。”
一个年轻的战士甚至还吹嘘说:“这场战斗,咱们只要大喊一声’冲’,川军估计腿就软了。”
但战事发展得并不像他们预想的那样顺利。当红三军团和川军首次交手时,迎面扑来的不是豆腐,而是一群喝了炼乳的狼。川军士兵虽然矮小,但一个个打起仗来犹如杂技团出身,翻跟头、滚地,枪法还异常准确。
战斗最激烈时,红军一位连长大喊:“这川军是吃错药了吗?怎么这么难缠?”

紧接着,川军敢死队突然发起猛攻,红军战士只好抛下枪,掏出刺刀就是一顿乱戳。两军就在山脚下的一块地方,展开了一场不亦乐乎的拳脚盛宴。
红军连长一边躲避敌人的攻击,一边回头看看身后的毛主席,只听毛主席冷静地说:“这情报是谁弄的?真是瞎胡闹!”战斗中俘获的川军小兵告诉红军,他们这次来的不只是四个团,而是六个团加上后续部队,整整上万人。“咱们的人呢?前面跑了!”小兵补充道。
毛主席听后,眉头一挑。原来是我们的信息有误,把’旅’误读为’团’。
05
时间回到战争开始的前一天,刘伯承找到毛主席,两人在山上的一块石头旁边坐下来谈论即将到来的战斗。刘伯承一脸严肃,几乎是在毛主席耳边低语:“对面的那个家伙叫郭勋祺,别看他长得和熊猫似的,但打起仗来可不是吃竹子那么简单。”
毛主席听了点点头,半信半疑地问:“熊猫?这战场上能有熊猫精灵吗?”
刘伯承解释说:“不是真的熊猫,他是因为脸圆眼圆,所以才叫’郭熊猫’。别看他外表和善,打起仗来那是相当的莽撞,又称’莽娃’。”
毛主席笑了笑,调侃道:“’莽娃’啊,这名字听着就像我们村里的顽皮鬼。”
两人谈笑间,战事却是一点也不轻松。红军的侦查员跑来报告说:“报告毛主席,敌军已经摆好了阵势,看样子准备大干一场。”毛主席看了一眼前方蔚为壮观的战场,对刘伯承说:“这’郭猫子’,我们可得小心一些,不能让他把我们当竹子嚼了。”
06
战场上,郭勋祺带着他的川军就像拼了命的赌徒,他们不仅不跑了,还反过来向红军发起了猛烈的冲击。情报错了,红军这边一时间慌了手脚。
就在这紧要关头,三位神秘嘉宾赶来加盟。
当川军的反击像山洪爆发一样冲过来的时候,朱德就像一个等了半天的旅客终于听到火车鸣笛,急不可耐地要冲到前线去。毛主席本想把朱德留在安全的后方,这时朱德一摘帽子,来了一句霸气侧漏的宣言:“军人上战场就跟吃饭一样,没啥可说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朱德,为了我身后的这帮兄弟,朱德肝脑涂地!”
随后,朱德就带着一群战士冲向前线,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头都不回。红军士兵们看到老司令都冲上去了,哪还有不跟上的道理?士气一下子高涨到了极点。
前线的战斗异常激烈,川军的确凶猛,但面对朱德那种“老头子还能上战场,你们年轻人有什么不敢的”的气势,红军士兵们打得更是兴高采烈。
07
在那红军和川军拉锯战的关键时刻,陈赓的干部团像是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正好赶到前线。这帮家伙,平时都是在红军学校里读书,学习怎样指挥战斗、如何打胜仗。可以说,他们是红军里的学霸团,每个人都能打能教,能教还能打。
毛主席在白马山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看到干部团冲锋的一幕,不由得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这攻势真的猛啊,陈赓好样的!”
此时此刻,干部团在战场上的表现就像是电影里的慢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帅气逼人。1营和2营的干部们,都是曾经的主力部队硬核,他们带着部队冲在最前面,打得川军措手不及。
而3营的连队指导员和机关干部,这些平时文文静静的书呆子,一到战场上,那叫一个猛。他们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条不紊地支援前线。
4营的炮兵和工程兵,这些技术党们,也不甘示弱,一展身手就是一阵炮火连天,让川军知道什么叫做“火力全开”。
08
在那个关键时刻,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决定:撤退。红军刚刚拼了老命才稳住了阵脚,可毛主席一拍大腿,决定还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周恩来在一旁点头,心里可能还是有点儿五味杂陈,他对毛主席说:“毛主席,这次咱们这么容易就撤了,会不会…”
毛主席打断他:“会不会什么?会不会被说没打赢?会不会被人落井下石?这些我都想过了。但你想啊,敌人都没法把我们怎样,我们还怕咱们自己人的嘴巴吗?”
朱德在一边听了,哈哈大笑:“毛主席说得对,咱们这不是没打赢,是没打输!咱们还怕啥?”
毛主席又补充了一句:“对头,敌人的枪炮没把我们怎么样,咱们自己人的嘴炮也休想。”
就这样,毛主席用一番看似轻松的话语,实际上却是铿锵有力的逻辑,化解了周围的紧张气氛。他的这番操作,不仅是对即时战略的一个调整,也是对长远战略的深思熟虑。
撤退并不代表失败,而是为了更好地赢得未来的胜利,这就是毛主席的高明之处。正如他所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时候退一步,为的是走更多的步。而这,也许就是红军能从一次次困境中走出来的秘诀之一。
09
在红军的帐篷里,空气几乎凝固,情况比悬疑片还紧张。博古抓住机会,趁机对毛主席的决策咬文嚼字,仿佛找到了一块儿大宝贝,“看吧,我就说他不行。”
毛主席听了这话,也不火大,只是淡淡地反击:“战争不是下象棋,不可能每次都将死对方。”
来到扎西会议,气氛比土城战斗时还要火爆。毛主席坦诚承认,“这一仗确实有点儿打不过瘾,咱们没把敌人灭了,自己倒是损失不小。”
然后是赤水强渡的事,毛主席站出来反对硬碰硬,大家却还是摇头。毛主席急了,直接来了一句:“要是打,我就不干了!”这话一出,场面一度尴尬到可以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
结果还真有人来了一句:“大家说了算。”这句话简直像是开了个玩笑,但这玩笑不好笑,毛主席被迫辞职。
会后,毛主席没时间难过,连夜找到周恩来。两人一见面,毛主席就说:“这次真的不能打,我们不能拿将士的生命去作赌注!”
周恩来听后,点点头:“我懂你,毛主席。我支持你。”
后来的历史证明,毛主席那不是简单的胆小,而是高瞻远瞩。
10
土城战役后,红军的伙计们简直就像是一群老油条,混迹在军事奇迹的四渡赤水,那才真叫一个“炼就了”。
首先,郭勋祺那边打了个哆嗦,自个儿后撤了十五里,像是被踢了猫的尾巴似的,直接给了红军喘息的空间和时间。这一步,咱得说,运气成分居多,川军自己把门开了,咱们这不客气,当然得进。其次,毛主席大刀阔斧改革战略,一声令下,红军把那些拖油瓶级的笨重物资给甩了,一身轻松地灵活穿插。来了个四两拨千斤,直接把追兵甩得找不着北。
朱德在这期间可不轻松,一看到红4师师长因病在卫生所,政委还躺在担架上指挥,气不打一处来,“咱们这是打仗呢,还是在开病号演习?!” 这火一出,连宋任穷都吓一跳。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不是散步,是真刀真枪的战斗。从急躁到冷静,从心急火燎到镇定自如,红军伙计们经历了一番洗礼后,每个人都像换了个人似的,游刃有余地玩转战术。所以说,土城这一仗,别看当时咱没赢得多漂亮,其实这正是咱们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