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页也在说中医有很多很多个派。
柴胡派、脾土派、温病派、伤寒派、攻下派,补土派,这里也是讲这个东西。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派,这个是后论。
前论,如果中医有一派,那又是什么派?那我们叫经典中医这一派,也就是实际上最终归到什么?六经派。
在六经派的前提下分出来,这个偏重于这个,那个偏重于那个。
我们如果定义现在的这个经典中医,定义叫什么派?也可以叫仲景派,伤寒论是不是仲景的?那你不都是他这里来的。也可以叫什么派?六经派。
但是他们还有经方派,但是我不管他们是什么派,最后是不是六经辩证派?所有人都在那六经辩证。你说到底什么派最重要?
我说起死回生派最重要。你们觉得呢?
因为离开了结果都是耍流氓,最后是临床效果好的神医派最重要。那他又是如何通过辛散寒泄和温阳,完成这个起死回生的呢?
他到底是什么?要247页来定论:“推陈致新”。
推陈致新浅度讲怎么理解?坏的出去,好的进来。推陈致新是不是在这么演绎的?
通俗讲是不是坏的出去,那坏的浊气要出去,垃圾要排的掉吧。好的要吃的进去,运化的了吧。你说人吃吃不下,排排不出的,要死啦。呼吸是不是推陈致新的?好的吸进去,不好的排的掉。汗也是推陈致新的吧,身体的新陈代谢是不是也是推陈致新。
好的营养的饮食,要吃下去吧。早上吃下去,中午吃下去,排掉了。白天起来干完活,晚上还得去休息吧。整个一个身体运营,气血运营,气机运营,都在遵循推陈、致新。
如何起死回生,已然是“推陈致新”。
老子讲的很确切,整个中国文化的思想叫什么?损有余补不足。人生有四个气候:1岁到20岁是春天,20岁到40岁是夏天,40岁到60岁是秋天,60岁到80岁是冬天。
那么推陈致新都在演绎的是什么?人要死了是不是接近于终。我们把人送走,是叫送终的在江南,叫养老送终。很显然人是不是40岁以后,开始大面积的衰老和死亡?那么我们这个人身上的陈代表什么?秋冬之气太过。把这个陈,秋冬之气给它去掉,用什么来换掉它?春夏之气。
中国文化最高的修炼法则,叫什么?返老还童。中国文化一直在讲这个事,回春,返老还童。

那么它这个逻辑很简单,推陈——致新。也就是我们40岁以上的人,都是缺什么?夏之气、春之气。你只要有足够多的春之气、夏之气进去,身上的秋之气、冬之气是不是换掉了?他们叫枯木逢春,那这是核心底层逻辑。
推什么陈、致什么新?我们好的食物吃下去,坏的东西就排出来了吧,是不是在做推陈致新?说一口气上不来不就over了,说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不着急的?那不就人推不了陈、致不了新了嘛?
秘密:所有的秘密在于交换。那么更高级的辛散、更高级的寒泄、更高级的温阳,是什么?这里,我们这两天要来探讨。
同样是辛散、同样是寒泄、同样是温阳,什么最好、什么最高效、什么最便捷、什么最快捷、什么最根本?
“推陈致新”通俗讲:好的给它进来多多的,坏的也给它出去多多的,不是坏的出去少少的。好的进去越多,坏的自然出来越多。那是不是人就自在,活着的在交换那,在新陈代谢那,在推陈致新那。这个是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中医底层逻辑。
实际上所有的中医在执行什么?治人,把人交换得更好。
合格的养生、真正的养生在做什么?冬之气、夏之气的置换,春之气、秋之气的置换。那让你年轻,我包给你搞好20年回去,这不就给你换掉了嘛。
我们人怎么老过来的,就能怎么年轻回去。这逻辑是一样的。你怎么变老的?原来年轻的时候,春之气夏之气是兴旺的、壮丽的。40岁以前人是由春夏之气做主宰的,所以他年轻、壮美。到了老了,秋冬之气一来,他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很多人到了年纪大,就有老年气、垂暮气,就有老气。你来健颐,要不了多久身上的老气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他们叫老气横秋,就是这么来的。这个手段就是推陈致新。
为什么要养生?必须养生!
照他们讲,三天不读圣贤书就要面目可憎,人三天不养生,不换气,要不要面目可憎的?身体也会下降的。
所以养生是什么?日常的、天天的,是常态、是常道。因为他时时刻刻都需要。你一分钟不呼吸行嘛?你要推陈致新啊。
那我们所谓的顽疾暗疾,是不是某一个经络做不了推陈致新,就堵上了,多米勒骨牌一样,哒哒哒哒就…
— 摘自高维中医二级课程—
插画:愚木混株
张仲景·著
刘力红·解读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